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59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及花卉营养钵制钵机领域,尤其涉及营养钵制钵机上 的冲压机构。
背景技术
营养钵多为塑料制作,用于育种、育苗。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 保肥及保水作用;用营养钵育种、育苗便于集中培育和移栽,显著提高经济效 益。目前营养钵广泛采用制钵机机械化制作,由于制钵机冲压机构冲压形成的 种子孔的深度都是固定的,无法调节,不能满足农艺的具体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可 根据营养钵制作过程中农艺要求实际情况实现冲压成型种子孔深度的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营养钵制钵机 冲压机构,包括冲压杆,冲压杆下端设有冲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杆为 螺杆,螺杆穿接有一上板,紧锁螺母把螺杆和上板紧锁在一起,上板下方设有 下板,上板和下板通过支撑柱连接,所述下板中部开有一个供冲压头上下运动 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在上板和下板间的部分套有缓冲弹簧,支撑柱位于 上板上侧部分设螺母和螺纹配合。根据需要调节弹簧预紧力,提高营养钵的成 型率和成型质量。
作为改进,所述缓冲弹簧在下板接触端设有弹簧限位套。限位弹簧套可实 现对弹簧的过载保护和对营养钵冲压成型的保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紧锁螺母,冲压杆可上下 调节,从而冲压头通过下板中部通孔可在上下板件的空间内上下调节,从而实 现营养钵制作过程中种子孔深度的调节。同时在缓冲弹簧和弹簧限位套作用下 可实现过载保护和提高营养钵冲压成型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包括冲压杆2,冲压杆2为螺杆, 螺杆上端设有固定冲压杆2的固定螺母1,螺杆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制钵机冲压 横杆上,螺杆下端设有冲压头21,冲压头21为下端开口的空腔,螺杆通过上板 7中部开的通孔穿接上板,上板7通过上下两个紧锁螺母3紧锁在螺杆上,两个 紧锁螺母3与上板7间设有垫圈,上板7下方设有下板8,下板8通过支撑柱4 与上板7连接,支撑柱4有两根,对称分布于螺杆两侧,支撑柱4上端开有螺 纹并由螺母41紧固,以限制上板位置,上板和下板间的部分套有缓冲弹簧5。 缓冲弹簧在下板接触端设有弹簧限位套6。所述下板8中部开有一个供冲压头上 下运动的通孔81。
通过调节紧縮螺母3,冲压杆2可上下调节,冲压头21经由下板通孔81可 在上下板间的可调空间上下运动。缓冲弹簧5需在冲压前通过调节螺栓4的螺 母41可调节预紧力,使其最大的变形力大于营养钵成型后所能承受的破坏力。
工作时,启动电机,通过营养钵制钵机的减速机构和曲柄摇杆机构,使冲 压横杆能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冲压机构上下冲压。在冲压过程中,先是冲压头 压入营养土中,然后冲压杆带动土板压縮缓冲弹簧,最终压縮营养土成型。当冲压头深入营养土,上板压縮缓冲弹簧达到最大的压縮量时,上板达到弹簧限 位套,可实现对弹簧的过载保护。在营养钵体成型后,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冲 压横杆往上移动,从而带动冲压机构上移,进行冲压头的拔模,通过缓冲弹簧 压縮下板从而使钵体受力,减少冲压头拔模时对钵体的破坏,提高钵体成型率 和成型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包括冲压杆(2),冲压杆(2)下端设有冲压头(21),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杆(2)为螺杆,螺杆穿接有一上板(7),紧锁螺母(3)把螺杆和上板(7)紧锁在一起,上板(7)下方设有下板(8),上板(7)和下板(8)通过支撑柱(4)连接,所述下板(8)中部开有一个供冲压头上下运动的通孔(8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 在上板(7)和下板(8)间的部分套有缓冲弹簧(5),支撑柱位于上板(7)上 侧部分设螺母和螺纹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 (5)与下板(8)接触端设有弹簧限位套(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营养钵制钵机冲压机构,包括冲压杆,冲压杆下端设有冲压头,所述冲压杆为螺杆,螺杆穿接有一上板,紧锁螺母把螺杆和上板紧锁在一起,上板下方设有下板,上板和下板通过支撑柱连接,所述下板中部开有一个供冲压头上下运动的通孔。所述支撑柱在上板和下板间的部分套有缓冲弹簧,支撑柱穿过上板的部分设螺母和螺纹配合。所述缓冲弹簧在下板接触端设有弹簧限位套。本实用新型冲压杆的上下位置可调,从而实现营养钵制作过程中种子孔深度的调节,冲压成型质量也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B30B15/06GK201230496SQ20082012231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8日
发明者刘丽敏, 徐锦大, 楼妙良 申请人:刘丽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