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理电子设备的线缆的线缆管理设备及方法

文档序号:820129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管理电子设备的线缆的线缆管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线缆管理设备,其用于管理包 括安装在机架中的机架安装设备在内的电子设备的线缆。
背景技术
例如,如机架服务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是众所周知的。服务器计算 机具有安装在机架中的机架安装计算机设备或磁盘阵列设备。例如,一 对右侧和左侧滑轨附连至机架,以安装计算机设备或磁盘阵列设备。滑 轨限定了用于其间的计算机设备的容纳空间。计算机设备以可滑动方式 连接至滑轨。计算机设备能够拉出或推入容纳空间中。日本专利7>才艮No. 2004-16634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用于保持线缆的线缆管理设备包括 第一铰链构件,其以围绕第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由第一铰轴支撑;耦连 构件,其能够分离地固定至第一铰链构件,耦连构件包括第二铰轴,所 述第二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第一铰轴分隔开的位置; 第二铰链构件,其在连接端处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至平行于第一铰轴的第 三铰轴,第二铰轴构件包括第四铰轴,所述第四铰轴平行于第一铰轴并 且设置在与第三铰轴分隔开的位置;以及中间连接构件,其在第一连接端处连接至第二铰轴并且在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第四铰轴。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用作示例,并且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不限 于包括上述特征。


图l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的视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存放在机架中的计算机设备的外观的放大立体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滑轨单元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从机架拉出的计算机设备的外观的放大立体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线缆管理设备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当从机架拉出计算机设备时的线缆管理设备的 状态的平面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当计算机设备存放在机架中时的线缆管理设备 的状态的平面图8是计算机设备的后面板的放大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当第一铰 链构件和耦连构件相互耦连时的线缆管理设备的状态;以及
图9是计算机设备的后面板的放大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当第一铰 链构件和耦连构件相互分开时的线缆管理设备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示例示于附图中,其 中,相似的参考标号始终代表相似的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文公开的线缆管理设备和电子设备的 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例如机架服务器计算机11等电子设备的外观的
视图。服务器计算机ll包括机架12。机架12包括底部13和顶部面板 14。底部13和顶部面板14沿水平面延伸。底部13安装在地面上。底 部13和顶部面板14在它们之间限定长方体容纳空间。装饰面板15覆 盖容纳空间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例如计算机设备16等机架安装设 备安装在机架12中。计算机设备16容纳在容纳空间中。
如图2所示,机架12包括四个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支撑 柱17a、 17b、 18a和18b沿例如竖直方向自底部13上升。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相互平行地延伸。计算机设备16包括长方体壳体16a。 前部两个支撑柱17a和17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等于后部两个支撑柱18a 和18b之间的JE巨离。
计算机设备16的壳体16a设置在前部两个支撑柱17a和17b之间。 类似地,计算机设备16的壳体16a设置在后部两个支撑柱18a和18b 之间。 一对右侧和左侧手柄21附连至计算机设备16的前面板19。线缆 管理设备23连接至计算机设备16的后面板22。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线 缆管理设备23。滑轨单元24分别固定至计算机设备16的左侧表面和右 侧表面。滑轨单元24相对于任何竖直平面都是平面对称的。
如图3所示,滑轨单元24包括分别固定至前部两个支撑柱17a和 18a以及后部两个支撑柱17b和18b的支撑构件27。支撑构件27设置 在由四个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限定的长方体容纳空间中。支撑 构件27以其间的预定距离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两个支撑构件 27具有面向彼此的内表面。 一对前部和后部附连构件28固定至各个支 撑构件27的外表面。附连构件28分别固定至相应的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附连构件28通过例如螺钉连接至支撑构件27。
各个滑轨单元24包括第一滑轨29。第一滑轨29固定至支撑构件 27的对应于第一滑轨29的内表面。两个滑轨单元24的第一滑轨29相 互平行地延伸。各个第一滑轨29限定沿水平方向直线延伸的导槽31。 导槽31向内开口。导槽31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止挡件32与 第一滑轨29 —体地形成,例如形成在各个导槽31的后部边缘处。
第二滑轨33配合于第一滑轨29的各个导槽31中.第一滑轨29引导与该第一滑轨29对应的第二滑轨33沿水平方向移动。为了实现这样 的水平移动,可以例如将多个球体插入第一滑轨29和相应的第二滑轨 33之间。两个第二滑轨33相互平行地延伸。各个第二滑轨33限定沿水 平方向直线延伸的导槽34。导槽34向内开口。导槽34沿水平方向相互 平行地延伸。止挡件35与第二滑轨33—体地形成,例如形成在各个导 槽34的后部边缘处。
滑动件36配合于第二滑轨33的各个导槽34中。第二滑轨33引导 相应的滑动件36沿水平方向移动。为了实现这样的水平移动,可以例 如将多个球体插入第二滑轨33和与第二滑轨对应的滑动件36之间。两 个滑动件36相互平行地延伸。如图4所示,滑动件36固定至计算机设 备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可以使用例如螺钉固定滑动件36。从而使计 算机设备16设置在第 一滑轨29之间并且以可滑动方式连接至第 一滑轨 29。
同时,计算机设备16设置在第二滑轨33之间,并且以可滑动方式 连接至第二滑轨33。因此,计算机设备16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此处, 计算机i殳备16从由四个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围绕的长方体容 纳空间中拉出。能够在拉出计算机设备16时打开计算机设备16的上面 板16b。当上面板16b打开时,操作者能够从上部进入计算机设备16 的壳体16a的内部。操作者可以使用例如手柄21来拉出计算机设备16。
如图5所示,线缆管理设备23包括固定板41,该固定板41固定至计 算机设备16的后面板22的一端,例如左端。固定板41自例如后面板22 向后突伸。固定板41可例如平行于支撑构件27延伸。维修区42限定在后 面板22中。连接器端口、卡槽、排气口以及其它开口设置在维修区42中。 固定板41固定至维修区42外侧的后面板22。当沿水平方向拉出计算机设 备16时,能够防止固定板41和滑轨单元24在计算机设备16滑动时相互 接触。
固定板41由例如单一板材制成。所a材可由例如不锈钢板制成。板 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水平板件43。栅格开口 44在 固定板41中设置为多行和多列(例如4行和4列)。基于开口 44限定栅格。 板材上形成有调节件41a。调节件41a在水平方向上沿竖直平面自固定板 41竖直地上升。第一铰链构件46围绕第一铰轴45以可转动方式支撑在固定板41上。 第一铰链构件46自第一铰轴45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铰链构件46由例如 单一板材制成。所ii^材可由例如不锈钢板制成。板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 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水平板件47。水平板件47分别与固定板41的水平 板件43重叠。
固定板41的水平板件43与第一铰链构件46的水平板件47通过例如 螺钉48以可转动方式相互连接。例如,各个螺钉48穿过第一铰链构件46 的水平板件47从而旋入固定板41的水平板件43。由于上部螺钉和下部螺 钉48同轴地设置,因此第一铰轴45通过螺钉48的作用形成。第一铰轴 45的轴心沿竖直方向延伸。
水平板件47通过竖直板49相互连接。水平板件47和竖直板49之间 的边缘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平板件47和竖直板49之间的边缘线提高了 第一铰链构件46的刚度。前述的调节件41a调节第一铰链构件46围绕第 一铰轴45的转动。当第一铰链构件46的竖直板49与调节件41a重叠时, 第一铰链构件46采用平行于后面板22的姿势。
长耦连构件51能够分离地固定至第一^^链构件46。耦连构件51例如 自第一铰链构件46沿水平方向延伸。耦连构件51由例如单一板材制成。 所g材可由例如不锈钢板制成。板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 的一对水平板件52。水平板件52设置在第一铰链构件46的水平板件47 之间。
水平板件52通过竖直板53相互连接。水平板件52和竖直板53之间 的边缘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平板件52和竖直板53之间的边缘线提高了 耦连构件51的刚度。耦连构件51的竖直板53与第一铰链构件46的竖直 板49在耦连构件51的一端一一即耦连端一一处重叠.耦连构件51的竖直 板53通过螺钉54固定至第一铰链构件46的竖直板49。第二铰轴55在耦 连构件51的另一端一一即自由端一一上与笫一铰轴45分隔开笫一距离的 位置处形成.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第二铰轴55。竖直板53中限定有多个 开口 56。
另一方面,线缆管理i殳备23包括附连板58,所述附连板58固定至右 侧滑轨单元24的支撑构件27。附连板58由例如单一板材制成。所i^il材可由例如不锈钢板制成。板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的 一对水
平板件59。水平板件59通过竖直板61相互连接。水平板件59和竖直板 61之间的边缘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竖直板61与支撑构件27重叠。竖直板 61通过螺钉固定至支撑构件27。
长第二铰链构件63围绕第三铰轴62以可转动方式支撑在附连板58 上。笫二铰链构件63自第三铰轴6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铰链构件63 由例如单一板材制成。所逸&材可以由例如不锈钢制成。板材上限定有沿 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第一水平板件64。第一水平板件64分别与 附连板58的水平板件59在第二铰链构件63的一端一一即连接端一一处重 叠。
第一水平板件64通过例如螺钉65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至附连板58的水 平板件59。例如,各个螺钉65穿过第二铰链构件63的第一7jC平板件64 从而旋入附连板58的水平板件59。由于螺钉65同轴地设置,所以第三铰 轴62通过螺钉65的作用形成。第三铰轴62的轴心沿竖直方向延伸。即, 第三铰轴62的轴心平行于第一铰轴45的轴心延伸。
板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第二水平板件66。第 二水平板件66在第二铰链构件6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二水平板件66 通过竖直板67相互连接。水平板件66和竖直板67之间的边缘线沿水 平方向延伸。水平板件66和竖直板67之间的边缘线提高了第二铰链构 件63的刚度。第四铰轴68在第二铰链构件63的另一端——即自由端 —-上与第三铰轴62分隔开第二距离的位置处形成。竖直板67中形成 有多个开口 69。
长中间连接构件71的一端一一即第一连接端一一连接至耦连构件 51的笫二铰轴55。中间连接构件71的另一端一一即第二连接端一一连 接至笫二铰链构件63的第四铰轴68。中间连接构件71在第二铰轴55 和第四铰轴68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中间连接构件71由例如单一板材 制成。所述板材可由例如不锈钢制成。
板材上限定有沿水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水平板件72。中间连 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分别与耦连构件51的水平板件52在第一连接 端处重叠。中间连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与耦连构件51的水平板件52通过例如螺钉73以可转动方式相互连接。
例如,各个螺钉73穿过中间连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从而旋入 耦接构件51的水平板件52。由于上部螺钉和下部螺钉73同轴地设置, 因此第二铰轴55通过螺钉73的作用形成。第二铰轴55的轴心沿竖直 方向延伸。即,第二铰轴55的轴心平行于第一铰轴45的轴心延伸。类 似地,中间连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分别与第二铰链构件63的第二 水平板件66在第二连接端处重叠。
中间连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和第二铰链构件63的水平板件66 通过例如螺钉74以可转动方式相互连接。例如,各个螺钉74穿过中间 连接构件71的水平板件72从而旋入第二铰链构件63的第二水平板件 66。由于上部螺钉和下部螺钉74同轴地设置,第四铰轴68通过螺钉74 的作用形成。
第四铰轴68的轴心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四铰轴68的轴心平行 于第一铰轴45的轴心延伸。水平板件72通过竖直板75相互连接。水 平板件72和竖直板75之间的边缘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水平板件72和 竖直板75之间的边缘线提高了中间连接构件71的刚度。竖直板75上 限定有多个开口 76。
线缆限制构件77耦连至中间连接构件71。线缆限制构件77例如平 行于长中间连接构件71引导线缆78。如图5所示,线缆78连接至计算 机设备16的后面板22的连接器端口、卡槽中的卡以及电源连接器。线 缆78连接至固定板41的栅格。反复用系带79可用于例如将线缆78连 接至固定板41的栅格。
栅格用作线缆支撑机构。线缆78接着由线缆限制构件77接收。线 缆78可以通过反复用系带(图5未示出)类似地连接至线缆限制构件 77。其后,线缆78连接至附连板58。反复用系带(图5未示出)可类 似地用于例如将线缆78连接至附连板58。
此处,假设是计算机设备16存放在机架12中的情况。当计算机设 备16如图6所示地自机架12拉出时,计算机设备16的后面板22完全 从由四个支撑柱17a、 17b、 18a和18b围绕的容纳空间中拉出。第一铰轴45的轴心位于最前面的位置。
第一铰轴45的轴心与第三铰轴62的轴心之间的距离Dl由(,+『2 ) 的平方根给出。此处,W对应于机架宽度,即,计算机设备16的宽度。 P对应于机架12的长度。第一铰轴45和第二铰轴55之间的第一距离 Al设定为小于机架宽度W。类似地,第三铰轴62和第四铰轴68之间 的第二距离A2设定为小于机架宽度W。同样,第三距离A3限定为第 二铰轴55和第四铰轴68之间的距离。
而且,第一距离Al、第二距离A2和第三距离A3的总长度i殳定为 大于上述的距离D1。因此,如图6所示,第一铰链构件46和耦连构件 51相对于包含第 一铰轴45的轴心和第三铰轴62的轴心的平面限定锐角
同时,第二铰链构件63相对于包括第一铰轴45的轴心和第三铰轴 62的轴心的平面在相反侧限定锐角/ 。因此,当将计算机设备16推入 机架12时,转动力围绕第二铰轴55和笫四铰轴68沿彼此相反的方向 施加于中间连接构件71。因此,耦连构件51、中间连接构件71以及第 二铰链构件63逐渐折叠。
如图7所示,当计算机设备16存放在机架12中时,计算机设备16 的前面板19自外侧由前支撑柱17a和17b接收。第一铰轴45位于最后 面的位置.第一距离Al、第二距离A2和第三距离A3之间建立 W+A3=A1+A2的关系。因此,笫一铰链构件46由调节件41a接收。
第一铰链构件46和耦连构件51保持与固定板41垂直的竖直姿势, 中间连接构件71与耦连构件51重叠。第二铰链构件63与中间连接构 件71重叠。耦连构件51、中间连接构件71以及第二铰链构件63是折 叠的。因此,耦连构件51、中间连接构件71以及第二铰链构件63能够 容纳在最小的占有空间中。
线缆78容纳于图8所示的位置中。能够可靠地防止线缆78缠绕。 这时,耦连构件51的开口56、中间连接构件71的开口 76以及第二铰 链构件63的开口 69相互重叠。因此,不会阻碍来自后面板22的排气 口的气流。能够保证良好的排气。接下来,假设是进行后面板22的维修的情况。第一铰链构件46和 耦连构件51之间释放通过螺钉54实现的耦连。因此耦连构件51与第 一铰链构件46分开。如图9所示,第二铰链构件63能够围绕第三铰轴 62转动。中间连接构件71与耦连构件51之间在第二铰链构件63上保 持重叠。
由于线缆78不通过第一铰链构件46和耦连构件51保持,因此能 够防止线缆78在打开和闭合第二铰链构件63时缠绕。操作者能够轻易 地进入后面板22的维修区42。由于在分开之后调节件41a的作用,第 一铰链构件46能够相对于固定板41保持竖直姿势。因此,在再次耦连 耦连构件51和第一铰链构件46时,耦连构件51的竖直板53能够可靠 地与笫一铰链构件46的竖直板49重叠。
前述的中间连接构件71可以由一组中间连接构件代替。在该组中 间连接构件中,中间连接构件能够以围绕平行于第一铰轴45的铰轴可 转动的方式连续连接。例如,该组中间连接构件可包括第一中间连接构 件和第二中间连接构件,所述第一 中间连接构件在第 一连接端处连接至 第二铰轴55并且具有第五铰轴,所述第五铰轴平行于第一铰轴45并且 设置在与第二铰轴55分隔开第三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中间连接构 件在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第四铰轴68并且在另一端处连接至第五铰轴。
尽管已经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 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更改,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 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保持线缆的线缆管理设备,所述线缆管理设备包括第一铰链构件,其以围绕第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由所述第一铰轴支撑;耦连构件,其能够分离地固定至所述第一铰链构件,所述耦连构件包括第二铰轴,所述第二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铰轴分隔开的位置;第二铰链构件,其在连接端处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至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的第三铰轴,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包括第四铰轴,所述第四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三铰轴分隔开的位置;以及中间连接构件,其在第一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二铰轴并且在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四铰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管理设备,其中,所述耦连构件、所 述中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铰链构件按此顺序相互重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管理设备,其中,所述耦连构件、所 述中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分别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开口 ,并 且当所述耦连构件、所述中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铰链构件相互重叠 时,所述开口重叠。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管理设备,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其以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围绕所述第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支 撑所述第一铰链构件;以及线缆支撑机构,其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且支撑线缆。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管理设备,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其以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围绕所述笫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支 撑所述第一铰链构件;以及调节件,其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且调节所述第一铰链构件的转动。
6. —种电子i殳备,其包括 机架;一对滑轨,所述一对滑轨彼此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固定至所述机架;机架安装设备,其设置在所述滑轨之间并且以可滑动方式连接至所 述滑轨;第一铰链构件,其固定至所述机架安装设备、所述机架以及所述滑 轨中的 一个并且围绕笫 一铰轴转动;耦连构件,其能够分离地固定至所述第一铰链构件,所述耦连构件 包括第二铰轴,所述第二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 一铰轴分隔开的位置;第二铰链构件,其固定至所述机架安装设备、所述机架以及所述滑 轨中除了固定所述第一铰链构件的部件之外的一个并且围绕平行于所 述第一铰轴的第三铰轴转动,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包括第四铰轴,所述第 四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三铰轴分隔开的位置; 以及中间连接构件,其在第一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二铰轴并且在第二 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四铰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耦连构件、所述中 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铰链构件按此顺序相互重叠。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当所述耦连构件、所述 中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笫二铰链构件相互重叠时,分别限定所述耦连构 件、所述中间连接构件以及所述笫二铰链构件中的开口重叠。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和线缆支 撑机构,所述固定板以所述笫一铰链构件围绕所述笫一铰轴可转动的方 式支撑所述第一铰链构件,所述线缆支撑机构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其 中,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线缆。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进一步包括固定板和调节件, 所述固定板以所述第 一铰链构件围绕所述第 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支撑 所述第一铰链构件,所述调节件形成在所述固定板上,其中,所述调节 件调节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围绕所述第一铰轴的转动。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第一中间连接构 件、笫五铰轴以及第二中间连接构件,所述第一中间连接构件在所述第 一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二铰轴,所述第五铰轴形成为平行于所述第一 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铰轴分隔开第三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二中间 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四铰轴而在另一端处连接 至所述第五铰轴。
12. —种保持线缆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围绕第一铰轴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第一铰链构件; 平行于所述第 一铰轴并且与所述第 一铰轴分隔开设置第二铰轴; 提供包括所述第二铰轴的耦连构件; 将所述耦连构件以可分离方式固定至所述第一铰链构件; 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与第三铰轴分隔开设置第四铰轴; 提供包括所述第四铰轴的第二铰链构件; 将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在连接端处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三铰轴;将中间连接构件在第一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二铰轴;并且 将所述中间连接构件在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四铰轴。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保持线缆的线缆管理设备。所述线缆管理设备包括第一铰链构件,其以围绕第一铰轴可转动的方式由所述第一铰轴支撑;以及耦连构件,其能够分离地固定至所述第一铰链构件。所述耦连构件包括第二铰轴,所述第二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铰轴分隔开的位置。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在连接端处以可转动方式连接至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的第三铰轴。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包括第四铰轴,所述第四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铰轴并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三铰轴分隔开的位置。中间连接构件在第一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二铰轴并且在第二连接端处连接至所述第四铰轴。
文档编号H05K7/00GK101546899SQ200910131739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上田健吾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