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起重机及其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129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起重机及其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起重机的超起平衡重托盘。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工程起重机。
背景技术
在工程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时,为增强其起重性能及稳定性,通常在工程起重机 的尾部设置平衡重及承载平衡重的超起平衡重托盘。近年来,为满足起重工况大吨位化的需要,市场对于工程起重机特别是大吨位工 程起重机的需求不断增大,对平衡重的重量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超起平衡重托盘的承 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超起平衡重托盘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可分为窄托盘和宽托盘。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 现有技术中一种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窄托盘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现 有技术中一种宽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宽托盘的工作状态示意图。请参考图2,当窄托盘工作时,因其放置的平衡重列数较少,须垒起多层平衡重才 可达到大吨位起重工况的需要,使得平衡重的重心上移,造成重心不稳,从而不易对其进行 控制,同时也对工程起重机的施工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请参考图4,当宽托盘工作时,其上可放置平衡重的列数较多,从而避免了上述窄 托盘造成的平衡重的重心不稳等问题,然而,为满足起重工况大吨位化和提高稳定性的双 重需要,宽托盘不断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这样,宽托盘便很容易超出国家规定的运输尺寸 的上限,为超起平衡重托盘的转场运输造成了很大不便;同时,由于宽托盘的上表面的面积 较大,在对其进行加工时,难以保证托盘上表面的平面度,不利于平衡重的稳定。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超起平衡重托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一方面,为便于超起 平衡重托盘的运输和加工,须限制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减小其体积;另一方面,为满足大 吨位起重工况,及降低平衡重的重心以保证施工安全的双重需要,超起平衡重托盘须具备 较大的体积,使其可以在同层承载更多的平衡重。因此,如何改善超起平衡重托盘的结构型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起平衡重托盘,该超起平衡重托盘体积小、单层承载 能力高、便于加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工程起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起平衡重托盘,设置于工程起重机的尾 部,包括以其上表面支撑平衡重的主体部分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的附属 部分,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相距适当的水平距离。优选地,所述附属部分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以便根据所述平衡重的尺寸调整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所述超起平衡重托盘进一步包括定位装置,以便固定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优选地,所述附属部分包括连接臂,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 臂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臂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附属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件,以便固定所述平 衡重的水平位置。优选地,对于任一所述平衡重,所述定位部件的数目为至少三个,其一者设置于所 述附属部分上,其余者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上。优选地,所述定位部件为与所述平衡重的下表面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部。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和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弹性垫。优选地,所述弹性垫的表面具有适当的粗糙度,以便固定所述平衡重的水平位置。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附属部分的连接处设置有销孔或螺纹孔,相应地,所 述销孔或螺纹孔中插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销轴或螺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包括托盘主体部分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托盘主体 部分的外侧的托盘附属部分,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相距适当的 水平距离。在其工作时,托盘附属部分与托盘主体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其支撑面与托盘主 体部分的上表面一同为平衡重提供支撑,具备较高的单层承载能力,满足了大吨位起重工 况的需要,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平衡重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保证了起重作业的施工 安全;运输时,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可以拆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减小了运输的 尺寸;此外,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的托盘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的面积较小,在 对其进行加工时,有利于保证其上表面的平面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托盘附属部分可活动地连接于 所述托盘主体部分,这样,可以根据平衡重的尺寸相应地调整托盘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托 盘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可满足承载不同尺寸的平衡重的 需要,提高了超起平衡重托盘的适应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窄托盘处于工作状态的效果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宽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宽托盘处于工作状态的效果图;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超起平衡重托盘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超起平衡重托盘处于连接状态的结构侧视图;图7为图5所示超起平衡重托盘处于工作状态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超起平衡重托盘,该超起平衡重托盘体积小、单层承载能力高、便于加工。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工程起重机。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超起平衡重托盘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 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超起平衡重托盘处于连接状态的结构侧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包括主体部分4 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分4的外侧的附属部分5,且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与主体部分 4的上表面41相距适当的水平距离。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主体部分4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梁状结构,也可以为如图1所 示的板状结构或其他适合的结构。同样地,所述附属部分5也可以设置为如图5以外的其他适合的结构型式。当然,无论主体部分4与附属部分5采用何种结构型式,均须保证所述主体部分4 的上表面41和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的平面度,以便共同支撑平衡重并保证平衡重 重心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所述主体部分4并不限于如图6所示的长度,还可以根据具 体起重工况的需求,做适当的增加,以便提高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单层承载能力,满足大吨位 起重工况的需要。可以在所述主体部分4与所述附属部分5的连接处设置销孔,在所述销孔中插设 与其相配合的销轴,以实现所述主体部分4与所述附属部分5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主体部分4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附属部分5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连接板相配合的侧板,所述销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侧板上,且具有相同的规 格,所述销轴插设于所述销孔中。可以用螺纹孔代替所述销孔,用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栓代替所述销轴,或其他适 合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无论如何,须保证所述附属部分5与所述主体 部分4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即可。在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工作时,托盘附属部分5与托盘主体部分4连接为一个整 体,其支撑面51与托盘主体部分的上表面41 一同为平衡重提供支撑,具备较高的单层承 载能力,满足了大吨位起重工况的需要,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平衡重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稳 定性,保证了起重作业的施工安全;运输时,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可以拆分为几个独立的部 分,减小了运输的尺寸;此外,由于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托盘主体部分5的上表面41的面 积较小,在对其进行加工时,有利于保证其上表面的平面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附属部分5与所述主体部分4的连接方式进一步 设置为活动连接,以便根据平衡重的尺寸调整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与所述主体部分 4的上表面41之间的水平距离,并通过定位装置加以固定。具体地,所述附属部分5进一步包括连接臂,所述主体部分4的外侧壁上开设与所 述连接臂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臂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装置可以为伸 缩油缸,其一端连接在凹槽中与槽口相对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外端部,当 需要调整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与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之间的水平距离时, 所述伸缩油缸工作,带动所述连接臂在所述凹槽中做相应的伸缩运动以调整所述附属部分5与所述主体部分4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了调整所述支撑面51与所述上表面41之间的水 平距离的目的。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与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 之间的水平距离的连续调整,也可以采用设置多个连接位置的方式,可选择地变换所述附 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与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之间的水平距离。当然,还可以通过 其他适合的方式实现所述活动连接。因此,所述超起平衡重托盘还满足了承载不同尺寸的平衡重的需要,提高了超起 平衡重托盘的适应性。对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与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有 定位部件6,以便固定所述平衡重的水平位置,防止平衡重在水平方向的滑动。具体地,用于定位任意一个平衡重的所述定位部件6的数目最好为三个,其一者 设置于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上,其余二者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上。当然,所述定位部件6的数目并不限于上述的三个,也可以是更多个。所述定位部件6可以为凸起部,同时,可以在平衡重的下表面进一步设置有与所 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可以为阶梯形、半圆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可以在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或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上进一步设置 弹性垫,以便保证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以及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的平面度, 从而保证了置于二者之上的平衡重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当然,也可以在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41与所述附属部分5的支撑面51上均 设置所述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表面最好具有适当的粗糙度,以便固定平衡重的水平位置,防止平 衡重的水平方向的滑动。请参考图7,图7为图5所示超起平衡重托盘处于工作状态的效果图。当超起平衡重托盘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平衡重设置于超起平衡重托盘的两端和 中间位置,对应于任意一个设置于两端的平衡重,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附属部分5与所述主 体部分4 一同提供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平衡重可以有多种设置位置,并不限于如图7所示的情况首先,超起平衡重托盘的中部位置上还可以同层地设置多个平衡重,沿超起平衡 重托盘的宽度方向排列,但在具体工况下,连接起重机的尾部的拉绳通常穿过所述超起平 衡重托盘的中部的上方空间,因此,出于起重机工况的整体性考虑,在超起平衡重托盘的中 间位置上同层地设置一个平衡重是更为恰当的,当然,在该位置也可以不设置平衡重。其次,当超起平衡重托盘具有更长的尺寸时,其单层可以根据起重工况的需要设 置更多的平衡重。再次,超起平衡重托盘上可以设置有多层平衡重。但无论如何,平衡重的设置位置应对称于所述主体部分4的上表面的中心点,以 便保证平衡重的重心稳定以及起重作业的施工安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任意一个设置于超起平衡重托盘两端的平衡重,对其提供支撑的附属部分5可以有多种设置位置,但是,出于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的综合考虑, 所述附属部分5支撑于平衡重的中线位置是更为恰当的。此外,对于任意一个设置于超起平衡重托盘两端的平衡重,对其提供支撑的附属 部分5的数目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可以设置两个附属部分5分别支撑任意一个平衡重的 两端部。除了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超起平衡重托盘的工程起 重机,该工程起重机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工程起重机及其超起平衡重托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 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 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超起平衡重托盘,设置于工程起重机的尾部,包括以其上表面支撑平衡重的主体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的附属部分,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相距适当的水平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部分可活动地连接 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以便根据所述平衡重的尺寸调整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 体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所述超起平衡重托盘进一步包括定位装置,以便固定所 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部分包括连接臂,所 述主体部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臂可活动地插设于所 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 述附属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件,以便固定所述平衡重的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对于任一所述平衡重,所述定 位部件的数目为至少三个,其一者设置于所述附属部分上,其余者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为与所述平衡 重的下表面的凹槽相配合的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 表面和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弹性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表面具有适当 的粗糙度,以便固定所述平衡重的水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附属部 分的连接处设置有销孔或螺纹孔,相应地,所述销孔或螺纹孔中插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销轴 或螺栓。
10.一种工程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超起平衡重托盘。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起平衡重托盘,设置于工程起重机的尾部,包括以其上表面支撑平衡重的主体部分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的附属部分,所述附属部分的支撑面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相距适当的水平距离。在其工作时,附属部分与主体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具备较强的单层承载能力,可满足大吨位起重工况的需要,且有效地降低了平衡重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保证了起重作业的施工安全;运输时,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可以拆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减小了运输的尺寸;此外,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超起平衡重托盘的托盘主体部分的上表面的面积较小,在对其进行加工时,有利于保证其上表面的平面度,降低了加工难度。
文档编号B66C23/74GK101844730SQ20091013173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
发明者孙影, 宋威, 陈卫东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