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692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车机具,具体说明涉及一种提梁机。
背景技术
目前,数十吨甚至数百吨的桥梁构件或其它重型构件或设备 的吊装,多数采用数百吨的汽车吊或龙门吊等大型起吊机具,装 车运输费用非常昂贵,而且对道路等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需要较 大的作业场地。龙门吊还需要铺设路基、安装轨道,还需要配套 的电能,电网容量不足时尚需增容,费用较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提升重量大等提梁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梁 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横梁 及其上的滑道,滑道上的滑块I、 II,平移式液压系统,液压泵 站及控制系统组成;横梁上侧一端与平移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II 连接;平移式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杆与滑块I连接;左右对称的支 架式液压升降系统,通过其底板上的油缸中的升降杆与横梁左右 两侧连为一体;所述的滑块II 、滑块I分别与带有锁孔的吊杆I 、 II相连;滑块I、滑块II之间设有调节式连杆;所述的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是由处于油箱顶部的电动机及处在油箱内并与电动 机相连的高压油泵,所述的高压油泵分别与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 压升降系统的油缸I顶侧、底侧连通,与平移式液压系统的油缸
n前侧、后侧连通。
上述的一种提梁机,其所述的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 统,是由分别固定在底板上的油缸i、其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 端固定在油缸i筒体上的两对对称的倾斜杆,其自由端呈环状体 的升降杆组成。
以上所述的一种提梁机,其所述的其上固定有油缸的底板下 方的四个角处均安装有轮子(又称为"力牛"),从而方便其室内 的移动及作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最高可吊装 千吨级的各种桥梁预制件、机器、设备等。
(2) 本提梁机不受场地限制,适应强,提升装车快捷高效,
安全可靠。其底板下方的四个角均安装有轮子,方便室内移动、 作业。
(3) 用本提梁机提升吊装重物,是龙门吊、汽车吊费用十分
之一左右。
(4) 推动多路手动换向阀的手柄,液压油在高压油泵的作用
下,经多路手动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分别经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 压升降系统中的油缸I底侧部进入油缸I,将横梁顶起,其吊杆 上的重载桥梁预制件、设备等重物也随之上升。当运输车就位处在左右对称的支架之间,推动平移式液压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阀 的手柄,液压油在液压泵的作用下,经多路手动换向阀进入平移
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n底部,使液压杆带动滑块I、 II右移;或
拉动平移式液压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阀的手柄,使液压油经平移 式液压系统的油缸n顶侧部进入油缸n中,油缸n底部的液压油 返回到油箱中,使液压杆向左移,从而带动滑块i、 n左移。如 此调整,使吊起的重物处于车箱中央,再将重物落至车箱中。运 输车启动离开左右对称的支架后,拉动控制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 压升降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阀的把手,液压油从油缸i顶侧部进 入油缸i,油缸i底部的液压油返回油箱中,此时横梁随着左右 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中液压升降杆的下落,恢复到启动前 的状态,操作灵活自如,平稳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路结构示意图(液压泵站及控制 系统与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和平移式液压系统连接 示意图);图中
l一底板 2—油缸I 3 —倾斜杆4一升降杆5 —横梁 6—吊杆I 7—吊杆I1 8 —滑块I 9一调节式连接杆
IO—滑块II ll一固定板12 —油缸I1 13 —液压杆
14一电动机 15 —油箱15-l —滤油器 16 —高压油泵
16-1一溢流阀 16-2 —压力表17 —多路手动换向阀
18—液控单向阀 19一单向节流调速阀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
从附图l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提梁机,其特征在于它是 由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横梁5及其上的滑道,滑道
上滑块IIIO、滑块18,平移式液压系统,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 组成;平移式液压系统的液压杆13与滑道上的滑块I 8连接固 定,油缸1112的一端与横梁一端上侧的两个固定板11上的对称 孔通过轴连接;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通过其 底板上固定的油缸中的升降杆4顶端的环柱体,与横梁5左右两 侧前后对称的固定板上的孔通过销轴连为一体;所述的滑块I8 与带有锁孔的吊杆I 6相连,滑块IIIO与带有锁孔的吊杆I17连 接;滑块18、 1110之间设有调节式连杆9,可以根据不同宽度 的重物吊装的需要调节其长度;所述的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是 由处于油箱15顶部的电动机14及处在油箱内并与电动机14相 连的高压油泵16。从图2可见,所述的高压油泵16通过管路依 次经过多路手动控制阀17、液控单向阀18,分别与左右对称的 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的底板1上固定的油缸I 2下侧相连、通过 多路手动控制阀17、单向节流调速阀19与油缸I 2上侧连通, 通过多路手动控制阀17与平移式液压系统的油缸I112的前侧、 后侧连通。
上述的一种提梁机,其所述的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 统,是由固定在底板1上的油缸I 2、其一端固定在底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油缸I 2缸体上的两对对称的倾斜杆3、其自由端呈 环柱体的升降杆4组成。
以上所述的一种提梁机,其所述的其上固定有油缸的底板下 方的四个角处均安装有轮子(又称为"力牛"),以方便室内移动、 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梁机提梁前安装就位后,吊杆16、吊杆II 7 已经载荷吊起,当运输车辆进入左右对称的支架之间,推动多路 手动换向阀17的把手,液压油在高压油泵16的作用下,经多路 手动换向阀17、液控单向阀18分别经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 降系统底板上固定的油缸底侧部进入油缸I 2,将横梁5顶起, 其吊杆I6、吊杆II 7上的重载桥梁预制件或设备等重物也随之 上升。当运输车就位处在左右对称的支架之间,推动移动式液压 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阀17的把手,液压油在液压泵16的作用下, 经多路手动换向阀17进入平移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I112底侧 部,使液压杆13右移,从而带动其滑块I8、 IIIO右移;或拉动 平移式液压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阀17的把手,使液压油经平移
式液压系统的油缸ni2顶侧部进入油缸ni2中,油缸ni2底部 的液压油回到油箱中,使液压杆向左移,从而带动滑块is、 n
io左移。如此调整,使吊起的重物处于车箱中央,再将重物落至 车箱中,使重物与吊杆I6、吊杆II 7分体。运输车启动离开左
右支架之间后,拉动与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相连的多
路手动换向阀17的把手,液压油从油缸12顶侧部进入油缸12, 油缸12底部的液油返回油箱中,此时横梁5随着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中液压升降杆4的下落恢复到启动前的状态。 所述的滑块I 8与滑块II10之间的调节式连杆,可根据被吊装重 物的宽度需要,来调节所述的调节式连杆9的宽度。
以上提到的液压系统、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的多路手动换向 阀、液控单向阀和装在底底1下方的"力牛"均从市场上购进。
从图2可见,在电动机14作用下,高压油泵16将液压油 从油箱15中抽出,经滤油器15-1、多路手动换向阀17、液控单 向阀18,从左右对称的支架立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I 2底侧部 进入其中,或经多路手动换向阀17、单向节流调速阀19从油缸 I 2顶部进入其中;或经多路手动换向阀17进入平移式液压系统 中油缸12的顶部或底部。油位高于溢流口,液压油便从多路手 动换向阀17经溢流阀16-1返回到油箱15中,油路管线上装有 压力表16-2,以指示运行状态下的实际油压。上述液压油的流向 均是通过多路手动换向阀17上的手柄的推动、拉动来实现的。 以上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悉的常识性知识。
8
权利要求1、一种提梁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横梁及其上的滑道,滑道上的滑块I、II,平移式液压系统,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组成;横梁一端上侧与平移式液压系统中的油缸II连接;平移式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杆与滑块I连接固定;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通过其底板上的油缸中的升降杆与横梁左右两侧连为一体;滑块I、II分别与带有锁孔的吊杆I、II相连;所述的滑块I、II之间设有调节式连杆;所述的液压泵站及控制系统,是由处于油箱顶部的电动机及处在油箱内并与电动机相连的高压油泵组成;高压油泵分别与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的底板上固定的油缸I底侧、顶侧连通,与移动式液压系统的油缸II前侧、后侧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梁机,特征在于所述的 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是由分别固定在底板上的油缸I 、其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油缸I筒体上的两对对称 的倾斜杆,其自由端呈环状体的升降杆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其上固定有油缸的底板下方四个角处均安装有轮子。
专利摘要一种提梁机,它是由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横梁及其上的滑道,滑道上的滑块II、滑块I,平移式液压系统,液压泵站及其控制系统组成;平移式液压系统的液压杆与滑块I连接,平移式液压系统的油缸II的一端与横梁一端上侧连接;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通过其升降杆与横梁相连;所述的滑块I、II分别与带有锁孔的吊杆I、II相连;滑块I、II之间设有调节式连接杆;所述的液压油站及控制系统,是由油箱顶部的电动机及油箱内并与电动机相连的高压油泵组成;高压油泵分别与左右对称的支架式液压升降系统的油缸I顶侧部、底侧部连通,与移动式液压系统的油缸II前侧部、后侧部连通。
文档编号B66C23/62GK201419981SQ200920093539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高广财 申请人:高广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