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594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起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 缓冲平衡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葫芦是一种起重工具,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在使用时,将电动葫芦吊挂在 支撑机构上,然后通过电动葫芦的驱动机构带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与链轮啮合的链条移 动。由于在链条的端部固定有能勾住重物的吊钩,因此能够实现对重物的升降操作。通常, 电动葫芦与支撑机构之间是固定联接或转动联接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吊挂的重物在 移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晃动,此外,当重物上升或被制动时也会对电动葫芦形成向上的冲 力,造成电动葫芦与支撑机构的联接部使用寿命变短,易于存在安全隐患。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 公开了一种防冲顶电动葫芦[申请号98227046. 1],它包括葫芦体、吊钩、吊绳及葫芦体上 设置的碰触行程开关、滑动理线槽板,其特征在于电动葫芦设有防冲顶装置,防冲顶装置设 置在葫芦体的底部。显然,该方案仅能避免出现冲顶,而无法解决晃动的问题。另一方面, 该方案的防冲顶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易于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避免 晃动和冲顶影响,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 机构,设置在电动葫芦的壳体顶部,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顶部支撑 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顶部支撑件之间用于将电动葫芦悬挂的吊挂结构,在壳体和顶部支 撑件之间还设有能保持电动葫芦空载平衡并能防止电动葫芦工作时晃动且能缓冲电动葫 芦在工作时由震动产生的向上作用力的弹性结构。通过上述吊挂结构和弹性结构,使电动葫芦与顶部支撑件的联接更加稳定可靠。 弹性结构不仅消除了电动葫芦在工作时的冲顶,而且有效避免出现晃动,提高了电动葫芦 工作的稳定性。此外,上述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实施。顶部支撑件可以固定在机架、天花板 等各种位置。在上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中,所述的吊挂结构包括固定在顶部 支撑件的第一连接部和固定在壳体顶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 过一根柱销铰接在一起。这里的吊挂结构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转动联接、固定联接等。在上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中,所述的弹性结构包括若干根弹 簧,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壳体上,另一端作用在顶部支撑件上。弹簧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在上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中,所述的壳体顶部具有若干根螺栓,上述的螺栓上套有螺母,所述的弹簧与螺栓一一对应设置且弹簧套在螺栓上,弹簧的上 端作用在顶部支撑件上,下端作用在螺母上。螺栓不仅能够提高弹簧工作的稳定性,而且由 于设置了螺母,能够方便地对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重量的物体的起重。在上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中,所述的弹簧均勻分布在吊挂结构 周围。在上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中,所述的电动葫芦包括壳体,设置 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在驱动机构上联接有能在驱动机构控制下转动的链轮和用于控制驱 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在链轮上啮合有链条,链条的一端穿出壳体且固连有吊钩,另一端位 于固定在壳体的链斗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 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能够有效消除了电动葫芦在工作时的冲顶和晃动,提高了电动葫芦 工作的稳定性。3、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且能够方便地实现调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沿线的剖视图。图中,电动葫芦1、壳体11、第二连接部111、螺栓11a、螺母lib、驱动机构12、链轮 13、控制器14、链条15、吊钩16、链斗17、顶部支撑件2、第一连接部21、柱销3、弹簧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设置在电动葫芦1的壳体11 顶部。电动葫芦1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12。在驱动机构12上联接有 能在驱动机构12控制下转动的链轮13和用于控制驱动机构12工作的控制器14,在链轮 13上啮合有链条15,链条15的一端穿出壳体11且固连有吊钩16,另一端位于固定在壳体 11的链斗17内。其中,驱动机构12通常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联的减速箱,上 述的链轮13安装在减速箱的输出端。本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上方的顶部支撑件2,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与顶部支撑 件2之间用于将电动葫芦1悬挂的吊挂结构。在壳体11和顶部支撑件2之间还设有能保 持电动葫芦1空载平衡并能防止电动葫芦1工作时晃动且能缓冲电动葫芦1在工作时由震 动产生的向上作用力的弹性结构。更具体地说,吊挂结构包括固定在顶部支撑件2的第一连接部21和固定在壳体11 顶部的第二连接部111。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111通过一根柱销3铰接在一起。弹 性结构包括若干根弹簧4,弹簧4的一端作用在壳体11上,另一端作用在顶部支撑件2上。 这里的弹簧4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弹簧4的数量为四根。弹簧4均勻分布在吊 挂结构周围。壳体11顶部具有四根螺栓11a,上述的螺栓11a上套有螺母lib。弹簧4与 螺栓11a —一对应设置且弹簧4套在螺栓11a上,弹簧4的上端作用在顶部支撑件2上,下 端作用在螺母lib上。即螺栓11a的数量与弹簧4的数量相等。吊挂结构使电动葫芦1稳定地吊挂在顶部支撑件2上。另一方面,弹性结构不仅 能保持电动葫芦1空载平衡并能防止电动葫芦1工作时晃动且能缓冲电动葫芦1在工作时由震动产生的向上作用力。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动葫芦1、壳体11、第二连接部111、螺栓11a、螺母lib、 驱动机构12、链轮13、控制器14、链条15、吊钩16、链斗17、顶部支撑件2、第一连接部21、 柱销3、弹簧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 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 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设置在电动葫芦(1)的壳体(11)顶部,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上方的顶部支撑件(2),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与顶部支撑件(2)之间用于将电动葫芦(1)悬挂的吊挂结构,在壳体(11)和顶部支撑件(2)之间还设有能保持电动葫芦(1)空载平衡并能防止电动葫芦(1)工作时晃动且能缓冲电动葫芦(1)在工作时由震动产生的向上作用力的弹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 挂结构包括固定在顶部支撑件(2)的第一连接部(21)和固定在壳体(11)顶部的第二连接 部(111),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111)通过一根柱销(3)铰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弹性结构包括若干根弹簧(4),弹簧(4)的一端作用在壳体(11)上,另一端作用在顶部支撑 件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 体(11)顶部具有若干根螺栓(11a),上述的螺栓(Ila)上套有螺母(11b),所述的弹簧(4) 与螺栓(Ila) —一对应设置且弹簧(4)套在螺栓(Ila)上,弹簧(4)的上端作用在顶部支 撑件(2)上,下端作用在螺母(lib)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 簧(4)均勻分布在吊挂结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电动葫芦(1)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12),在驱动机构(12)上联 接有能在驱动机构(12)控制下转动的链轮(13)和用于控制驱动机构(12)工作的控制器 (14),在链轮(13)上啮合有链条(15),链条(15)的一端穿出壳体(11)且固连有吊钩(16), 另一端位于固定在壳体(11)的链斗(17)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起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电动葫芦的缓冲平衡机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工作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机构设置在电动葫芦的壳体顶部,包括设置在壳体上方的顶部支撑件,以及设置在壳体与顶部支撑件之间用于将电动葫芦悬挂的吊挂结构,在壳体和顶部支撑件之间还设有能保持电动葫芦空载平衡并能防止电动葫芦工作时晃动且能缓冲电动葫芦在工作时由震动产生的向上作用力的弹性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机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能够有效消除了电动葫芦在工作时的冲顶和晃动,提高了电动葫芦工作的稳定性。3、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且能够方便地实现调节。
文档编号B66D3/20GK201634365SQ20092031641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
发明者冯伟光, 沈亚琦, 洪耀华, 祝跃进, 翁建荣 申请人:杭州胄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现代起重机械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