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040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卡固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以防止物件自壳体内冲出的卡固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各式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诸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数字相机和全球定位系统(glcAal positionsystem,GPS)等,皆已成为社会大众所喜好使用的电子装置。在这些电子装置中,为了能扩充其使用上的便利与操作效益,通常会在电子装置上设置可拆式(或热插拔式)周边配备,例如电池组、硬盘或光碟机等,让使用者可自行依据使用上的需求而组装或更换不同的可拆式周边配备。一般在电子装置的设计上,通常会在壳体开设多个用以抽换可拆式周边配备的开口,以提供使用者不需拆卸壳体便可直接经由开口进行周边配备的组装及更换。例如经由开口拆装软盘机、硬盘机、各式光盘机或是电池组等,以提供使用者拆装周边配备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为了阻挡灰尘或其它异物由开口进入壳体内部,则必须在壳体的开口处配置遮蔽物,例如活动式的门板结构,用以达成开启或是封闭此类开口的功效,并且在不影响使用便利性的条件下提供一定的保护,以防止可拆式周边装置自开口处掉落至壳体外。但,对于某些应用于较为严苛或恶劣环境的电子装置而言,这类活动式门板结构并无法对设置于壳体内的可拆式周边配备提供适当的保护,例如应用于车辆上的影音播放设备或军工规格的可携式电脑或强固型电脑等。由于这些电子装置经常处于容易晃动以及遭受外力撞击的环境中,而必须具备有耐摔、耐撞等性质,因此对于可靠度的要求相对严格。然而,一般设置于这类电子装置的活动式门板结构,由于在门板于封闭住开口后, 门板与可拆式周边配备之间存在有一间距,此间距将导致电子装置在承受撞击的过程中提供可拆式周边配备于壳体内的位移行程,而造成可拆式周边配备产生松脱并于壳体内滑动,进而使可拆式周边配备与壳体相互磨擦而受损。同时,容易使可拆式周边配备从开口处冲击于活动式门板结构而掉落至壳体外,此将同时造成活动式门板结构以及可拆式周边配备的毁坏。目前对于此一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将壳体开口处配置一卡钩结构或将遮蔽物采用固定式门板结构,使可拆式周边配备受到卡钩结构的卡固或固定式门板结构的阻碍而被限位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以避免可拆式周边配备自开口处冲出至壳体外。但利用卡钩结构的固定方式,由于是利用卡钩结构本身组成材料所具有的弹性回复力扣持于可拆式周边配备上,因此在可拆式周边配备装卸的过程中,可拆式周边配备容易因卡钩结构持续地抵靠于其表面上而造成刮伤损害。而固定式门板结构一般是以螺丝或螺栓等锁固元件锁附于壳体上,并藉由固定式门板结构将可拆卸周边配备压制于壳体内。因此在使用者进行可拆式周边配备的更换时, 必需先配合使用特定的手工具将锁固元件拆除,然后才能顺利将固定式门板结构自壳体上移除。因此在更换可拆式周边配备的操作程序上相当繁杂,而不具便利性。并由于壳体内并未设置有可拆式周边配备的固定装置,因此当固定式门板结构移除后,容易导致可拆式周边配备掉落至壳体外而碰撞毁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固机构,藉以改良已知用以防护可拆式周边配备自壳体内冲出的门板结构,无法有效将可拆式周边配备固定于壳体内部的问题,以及已知所使用的固定方式,无法提供使用者于壳体内快速组装、拆卸可拆式周边配备的问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卡固机构,配置于一壳体内。壳体具有一开口及一门板,门板枢接于壳体并可相对壳体转动,而封闭开口或使开口露出于壳体。卡固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固定杆、一止挡件、至少一限位杆、一作动件以及至少第一弹性件。固定杆设置于壳体内相邻于开口的一侧。止挡件活动设置于固定杆,并可于第一位置及第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止挡件位于第一位置,止挡件远离于开口,当止挡件位于第二位置,止挡件遮蔽住开口。限位杆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固定杆相对开口的另一侧。作动件具有至少一沟槽,作动件以沟槽套设于限位杆,并可相对限位杆于一初始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作动件位于初始位置,止挡件抵靠于作动件而维持于第一位置,当作动件位于释放位置,作动件脱离于止挡件,使止挡件滑移至第二位置。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内,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壳体,另一端连接于作动件,令作动件常态地维持于初始位置。本发明揭示另一种卡固机构,配置于一壳体内。壳体具有一开口及一门板,门板枢接于壳体并可相对壳体转动,而封闭开口或使开口露出于壳体。卡固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固定杆、一止挡件、一弹性件以及一作动件。固定杆设置于壳体内相邻于开口的一侧。止挡件活动设置于固定杆,并可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止挡件位于第一位置,止挡件远离于开口,当止挡件位于第二位置,止挡件遮蔽住开口。弹性件套设于固定杆,且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止挡件,令止挡件常态地位于第一位置。作动件设置于门板相对开口的一侧,作动件对应于止挡件,当门板封闭住开口时,作动件压制于止挡件,令止挡件压缩弹性件而位移至第二位置。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当使用者于壳体内容置物件后,藉由作动件带动止挡件从第一位置位移至第二位置,使止挡件遮蔽住开口,而阻隔于物件与开口之间,进而使物件受到止挡件的阻挡而被限位于壳体内。因此,当壳体在遭受外力撞击时,可避免物件因震动产生松脱,并从壳体内冲出所造成门板遭受物件冲击毁坏以及物件掉落于壳体外而产生损毁的情形发生。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板封闭住开口的剖面示意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门板呈开启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示意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动件位于初始位置的仰视示意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以及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动件位于释放位置的仰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卡固机构110 固定杆111 抵止部120 止挡件121 弯折段1211 穿孔1212 凹口122 竖直段123 掣动部1231 导引面124 通孔1241 缩合段1242 抵靠面1243 扩张段125 延伸部130 弹性件140 作动件141 斜平面142 沟槽143 第一端144 第二端145 扣合部150 支撑件151 固持段152 限位段153 透孔160 限位杆161 杆体162 结合件170 第一弹性件
180第二弹性件20壳体210开ロ220门板230缺 ロ240凸柱30物件40锁固元件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初始位置P4释放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掲示的卡固机构,设置于ー电子装置的壳体中,此电子装置可为笔记型 电脑、エ业用电脑、平板电脑、数字相机或全球定位系统等装设有可拆式周边配备(如电 池、硬盘或光盘机等)的电子装置。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可拆式周边配备为电池,而壳 体为电子装置中用以容置电池的壳体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組合及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 掲示的卡固机构10设置于壳体20内,壳体20具有ー开ロ 210及ー门板220,开210设置于 壳体20的ー侧面,并连通于壳体20内部的容置空间,门板220枢设于壳体20相邻于开ロ 210的一侧,并可相对壳体20转动而封闭开ロ 210或使开ロ 210露出于壳体20。此外,于 壳体20的侧面上另具有ー缺ロ 230,缺ロ 230设置于开ロ 210的一侧边并与开ロ 210相连
^Sr O请同时參阅图1至图3,卡固机构10包括ニ固定杆110、一止挡件120、ニ弾性件 130及一作动件140。ニ固定杆110间隔设置于壳体20内相邻于开ロ 210的一侧,且ニ固 定杆110分别对应于缺ロ 230相対的ニ侧边。其中,ニ固定杆110的一端连接于壳体20, 另一端具有一抵止部111。止挡件120具有一弯折段121及一竖直段122,弯折段121自竖 直段122延伸形成,且弯折段121倾斜于竖直段122。弯折段121具有ニ穿孔1211,ニ穿孔 1211之间并具有一凹ロ 1212。止挡件120以ニ穿孔1211分別套设于ニ固定杆110,而活动 设置于ニ固定杆110上,并可相对ニ固定杆110于第一位置Pl及第二位置P2之间往复位 移。竖直段122具有一掣动部123,掣动部123介于ニ穿孔1211之间,并对应于壳体 20的缺ロ 230。其中,当止挡件120位于第一位置P1,止挡件120的弯折段121靠拢于壳体 20,而竖直段122则没入于开ロ 210的一侧边。此时,竖直段122的掣动部123容置于缺ロ 230内。当止挡件120位于第二位置P2,止挡件120以弯折段121靠拢于ニ固定杆110的 抵止部111,并且以竖直段122遮蔽住开ロ 210。ニ弾性件130以压缩弹簧的形式分別套设于ニ固定杆110,且ニ弹性件130的一 端抵靠于抵止部111,另一端抵顶于止挡件120的弯折段121,使止挡件120常态地维持于第一位置Pl而远离于开口 210。作动件140设置于门板220相对开口 210的一侧面,且作动件140对应于止挡件120的掣动部123。作动件140并具有一斜平面141,当门板220相对壳体20转动而封闭开口 210时,作动件140以斜平面141压制于掣动部123的导引面 1231,使止挡件120受到作动件140的推抵而从第一位置Pl位移至第二位置P2,进而暂时地限位于第二位置P2。此外,为了增加止挡件120于第一位置Pl及第二位置P2之间位移的稳定性,可选择性的在止挡件120的竖直段122与固定杆110之间设置一支撑件150。支撑件150具有多个固持段151及一限位段152,多个固持段151的一端以螺丝或螺栓等锁固元件(图中未示)锁附于壳体20,另一端则连接于限位段152。并且,于二相邻的固持段151之间具有一透孔153,止挡件120的弯折段121穿设过透孔153,并以凹口 1212套合于其中一固持段 151,而横置于限位段152上方。当作动件140以斜平面141压制于掣动部123的导引面 1231时,竖直段122受到作动件140的作用力而抵靠于限位段152上滑移,因此可避免止挡件120于固定杆110上产生晃动,而干扰弯折段121于固定杆110上的作动行程。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卡固机构10的应用上,当壳体20的门板220呈开启状态时,止挡件120受到弹性件130的抵顶而常态地位于第一位置 P1,让使用者可不受阻碍的将物件30(如电池)从开口 210处容置于壳体20内(如图3所示)。当物件30容置于壳体20内的容置空间时,使用者可转动门板220,使门板220覆盖于开口 210上并封闭开口 210。此时位于门板220上的作动件140压制于止挡件120的掣动部123,一并带动弯折段121压缩弹性件130,而滑移至第二位置P2,使竖直段122遮蔽住开口 210并抵靠于物件30的一侧边,而阻挡于物件30与开口 210之间(如图4所示)。因此,当壳体20遭受外力撞击时,由于物件30被限位于壳体20内并受到止挡件 120的阻挡,而稳固的容置于壳体20内。可避免物件30于外力撞击后产生松脱或从壳体 20的开口 210冲出至壳体20外部的情形发生,进而避免门板220遭受物件30的冲击所造成壳体20结构的损坏。之后,若使用者有更换不同物件的需求,而必须从壳体20内将物件30移出时,使用者仅需再次转动门板220,使开口 210露出于壳体20。此时,由于作动件140随着门板 220的转动而脱离于止挡件120的掣动部123,并解除作动件140施加于掣动部123的下压力。因此,使止挡件120的弯折段121藉由弹性件130的弹性回复力而被推升回第一位置 P1,且一并带动竖直段122没入开口 210的一侧边。因此,让物件30可不受阻碍的经由开口 210移出于壳体20外(如图5所示)。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本发明所揭示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以下仅就两者间的差异加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卡固机构10,采用单一固定杆110的设置方式,并且于止挡件120及弹性件130套设于固定杆110后,在壳体20上设置支撑件150。支撑件150 的二固持段151分别位于止挡件120的相对二侧边,且止挡件120的弯折段121穿设过支撑件150的透孔153而横置于限位段152上方。因此,使止挡件120仅能于二固持段151 之间沿固定杆110的轴心方向移动,同时限制止挡件120沿固定杆110的径向方向转动的能力。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及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
8揭示的卡固机构10设置于壳体20内,壳体20具有一开口 210及一门板220,开口 210设置于壳体20的一侧面,并连通于壳体20内部的容置空间,门板220枢设于壳体20相邻于开口 210的一侧,并可相对壳体20转动而封闭开口 210或使开口 210露出于壳体20。此外, 于壳体20的侧面上另具有一缺口 230,缺口 230设置于开口 210的一侧边并与开口 210相连通。请同时参阅图7至图9,卡固机构10包括至少一固定杆110、一止挡件120、至少一限位杆160、一作动件140及至少一第一弹性件170。固定杆110设置于壳体20内相邻于开口 210的一侧,并且于固定杆110上套设有一第二弹性件180,第二弹性件180为压缩弹簧的形式。另外,于固定杆110相对壳体20的另一端锁附有锁固元件40 (如螺丝、螺栓等), 且锁固元件40的头部直径大于固定杆110的直径,使锁固元件40的头部于固定杆110上形成抵止部111,以避免第二弹性件180自固定杆110上脱离。止挡件120具有至少一通孔124,止挡件120以通孔124套设于固定杆110,并可于固定杆110上于一第一位置Pl及一第二位置P2之间往复位移(如图9和图11所示)。 其中,第二弹性件180的一端抵靠于壳体20,另一端推抵于止挡件120,使止挡件120常态地维持于第二位置P2。并且,当止挡件120位于第一位置Pl,止挡件120靠拢于壳体20,且止挡件120远离于开口 210而没入于开口 210的一侧边。当止挡件120位于第二位置P2, 止挡件120靠拢于抵止部111并遮蔽住开口 210。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于壳体20上间隔设置多个固定杆110,并于止挡件120上设置多个与固定杆110数量相对应的通孔124,使止挡件120可藉由多个通孔IM套设于多个固定杆110上,进而使止挡件120稳固地设置于固定杆110上,并增加止挡件120于固定杆 110上往复位移时的稳定性。其中,止挡件120的通孔124内具有一缩合段1241、一抵靠面 1242及一扩张段1243。抵靠面1242介于缩合段1241及扩张段1243之间,且缩合段1241 的内径小于抵止部111的外径,扩张段1243的内径至少等于抵止部111的外径。因此,当止挡件120以通孔124套设于固定杆110,固定杆110的抵止部111容置于扩张段1243中, 并且于止挡件120位于第二位置P2时,止挡件120以抵靠面1242接触于抵止部111,以避免止挡件120自固定杆110上脱离。另外,止挡件120的相对二侧面分别具有一掣动部123及一延伸部125,掣动部 123设置于止挡件120相对开口 210的一侧面,延伸部125则设置于止挡件120相对开口 210的另一侧面。并且,当止挡件120位于第一位置Pl时,掣动部123容置于壳体20的缺口 230 内。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9,限位杆160设置于壳体20上,并分布于固定杆110相对开口 210的另一侧。同样地,于本实施例中于壳体20上设置多个限位杆160,藉以在作动件 140活动设置于限位杆160后,提升作动件140于壳体20内活动时的稳定性。每一限位杆 160具有一杆体161及一结合件162,且作动件140设置有多个数量对应于限位杆160的沟槽142,沟槽142的开设方向平行于开口 210的中心轴方向。作动件140以沟槽142套设于限位杆160,其中作动件140相对壳体20的一侧面接触于杆体161,而结合件162的一端穿设过沟槽142,另一端则抵靠于作动件140相对壳体20的另一侧面,使作动件140被限位于杆体161与结合件162之间,并可藉由沟槽142相对于限位杆160于一初始位置P3及一释放位置P4之间往复位移(如图10和图11所示)。
作动件14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43及一第二端144,第二端144于作动件140上弯折形成,而于作动件140上倾斜于第一端143。多个沟槽142设置于第一端143及第二端144之间,并且于第一端143及第二端144之间另设置有至少一扣合部145,扣合部145 凸设于作动件140相对壳体20的一侧面,并于作动件140上构成卡钩状结构。第一弹性件 170以拉伸弹簧的形式设置于壳体20内,且第一弹性件170的一端勾扣于作动件140的扣合部145,另一端则连接于壳体20的凸柱240上,使作动件140受到第一弹性件170的拉掣而常态地维持于初始位置P3。请参阅图9和图10,卡固机构10在初始状态时,作动件140受到第一弹性件170 的拉掣而维持于初始位置P3,且作动件140以第一端143阻隔于止挡件120的延伸部125 下方,使止挡件120压缩第二弹性件180,并受到第二弹性件18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以延伸部125抵靠于作动件140的第一端143,进而使止挡件120维持于第一位置Pl。此时,由于止挡件120没入于开口 210的一侧边,使开口 210呈畅通状态,让使用者可经由开口 210 将物件(图中未示)容置于壳体20内或自壳体20内移出。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2,当使用者经由开口 210将物件30容置于壳体20内时,物件30推抵于作动件140的第二端144,并拉伸第一弹性件170。使作动件140藉由沟槽142 相对限位杆160从初始位置P3滑移至释放位置P4,进而使作动件140的第一端143脱离于止挡件120的延伸部125。此时,止挡件120受到第二弹性件18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从第一位置Pl滑移至第二位置P2而遮蔽住开口 210。同时,止挡件120阻挡于物件30与开口 210之间,且止挡件120相对开口 210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物件30。因此,使物件30受到止挡件120及作动件140的夹制作用,而稳固地容置于壳体20内。基于上述的结构,当壳体20遭受外力撞击时,由于物件30被止挡件120及作动件 140夹制固定于壳体20内,可避免物件30于壳体20内因震动而产生松脱。同时,藉由止挡件120阻隔于物件30与开口 210之间,可防止物件30于壳体20内经由开口 210冲出于壳体20外,进而避免物件30冲击于门板220所造成壳体20及物件30因相互撞击而毁损的情形发生。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作动件及止挡件的交互作用,让使用者于壳体内设置物件后可直接透过作动件驱动止挡件遮蔽住壳体的开口,并阻隔于开口与物件之间,让物件受到止挡件的阻挡而被限位于壳体内。因此,当壳体在遭受外力撞击时,可避免物件自壳体内冲出所造成门板及物件毁坏的情形发生。并且,在作动件与止挡件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者仅需先将门板开启,然后将物件容置于壳体内并将门板覆盖于开口上,即可完成将物件固定于壳体内的操作程序。因此可简化操作程序,并提供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揭示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由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卡固机构,配置于一壳体内,该壳体具有一开口及一门板,该门板枢接于该壳体并可相对该壳体转动,而封闭该开口或露出该开口,该卡固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固定杆,设置于该壳体内相邻于该开口的一侧;一止挡件,活动设置于该固定杆,并可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止挡件远离该开口,当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止挡件遮蔽该开口 ;至少一限位杆,设置于该壳体内,且位于该固定杆相对该开口的另一侧;一作动件,具有至少一沟槽,该作动件以该沟槽套设于该限位杆,并可相对该限位杆于一初始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该作动件位于该初始位置,该止挡件抵靠于该作动件而维持于该第一位置,当该作动件位于该释放位置,该作动件脱离于该止挡件,使该止挡件滑移至该第二位置;以及至少一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该壳体,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作动件,令该作动件常态地维持于该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件相对该作动件的一侧具有一延伸部,该止挡件于该第一位置以该延伸部抵靠于该作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还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该第二端倾斜于该第一端,当该作动件位于该初始位置,该止挡件以该延伸部抵靠于该第一端,并且当该壳体内容置一物件,该物件推抵该第二端,令该作动件位移至该释放位置, 并使该第一端脱离该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套设于该固定杆,且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推抵于该止挡件,令该止挡件维持于该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具有一扣合部,该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作动件的一端勾扣于该扣合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具有一抵止部,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止挡件贴抵于该抵止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件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内并具有一抵靠面,该止挡件以该通孔套设于该固定杆,且该止挡件于该第二位置,以该抵靠面贴抵于该抵止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内还具有一缩合段及一扩张段, 该抵靠面介于该缩合段及该扩张段之间,该缩合段的内径小于该抵止部的外径,且该扩张段的内径至少等于该抵止部的外径,该止挡件套设于该固定杆,该抵止部容置于该扩张段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相邻于该开口的一侧另具有一缺口,该缺口连通于该开口,该止挡件相对该开口的一侧具有一掣动部,该掣动部对应于该缺口,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掣动部容置于该缺口内。
10.一种卡固机构,配置于一壳体内,该壳体具有一开口及一门板,该门板枢接于该壳体并可相对该壳体转动,而封闭该开口或露出该开口,该卡固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固定杆,设置于该壳体内相邻于该开口的一侧;一止挡件,活动设置于该固定杆,并可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位移,当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止挡件远离该开口,当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止挡件遮蔽该开口 ;一弹性件,套设于该固定杆,该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该止挡件,令该止挡件常态地位于该第一位置;以及一作动件,设置于该门板相对该开口的一侧,该作动件对应于该止挡件,当该门板封闭该开口,该作动件压制于该止挡件,令该止挡件压缩该弹性件而位移至该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具有一抵止部,该弹性件相对该止挡件的另一端抵靠于该抵止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件具有一竖直段及一弯折段, 该弯折段倾斜于该竖直段,当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止挡件以该弯折段压缩该弹性件,并以该竖直段遮蔽于该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件还具有一掣动部,该掣动部设置于该竖直段,且该掣动部对应于该作动件,该门板封闭该开口,该作动件压制于该掣动部而推动该弯折段压缩该弹性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具有一斜平面,该掣动部具有一导引面,该作动件以该斜平面压制于该导引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相邻于该开口的一侧另具有一缺口,该缺口连通于该开口,且该缺口对应于该掣动部,该止挡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掣动部容置于该缺口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设置于该壳体内相邻于该固定杆的一侧,该支撑件具有一透孔,该弯折段的一端套设于该固定杆, 该弯折段的另一端穿设过该透孔而连接于该竖直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卡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具有二固持段及一限位段, 该二固持段分别连接于该壳体,且该限位段连接于该二固持段之间并对应于该固定杆,该弯折段横置于该限位段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固机构,配置于一具有开口及门板的壳体上,门板枢接于壳体,并用以封闭开口或使出开口露出于壳体。卡固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固定杆、一止挡件、至少一弹性件及一作动件,固定杆设置于壳体内,止挡件及弹性件活动设置于固定件上,作动件则设置于门板上。当门板封闭开口,作动件压制于止挡件,使止挡件遮蔽于开口,以阻挡容置于壳体内的物件经由开口冲出。
文档编号H05K5/02GK102300435SQ20101021737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彭柏轩, 徐万琳 申请人: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