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803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千斤顶分为机械千斤顶和液压千 斤顶两种,原理各有不同。从原理上来说,液压千斤顶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即液体 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 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 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我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 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机械千斤顶采用机械原理,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排 动棘轮间隙回转,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 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 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 广泛。其缺点是起重高度有限,起升速度慢。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 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齿条千斤顶由人力通过杠杆和齿轮带动齿条顶举重物。起重量一般不超过20 吨,可长期支持重物,主要用在作业条件不方便的地方或需要利用下部的托爪提升重物的 场合,如铁路起轨作业。螺旋千斤顶由人力通过螺旋副传动,螺杆或螺母套筒作为顶举件。普通螺旋千斤 顶靠螺纹自锁作用支持重物,构造简单,但传动效率低,返程慢。自降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无 自锁作用,但装有制动器。放松制动器,重物即可自行快速下降,缩短返程时间,但这种千斤 顶构造较复杂。螺旋千斤顶能长期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已达100吨,应用较广。下部装上 水平螺杆后,还能使重物做小距离横移。液压千斤顶由人力或电力驱动液压泵,通过液压系统传动,用缸体或活塞作为顶 举件。液压千斤顶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整体式的泵与液压缸联成一体;分离式的泵与 液压缸分离,中间用高压软管相联。液压千斤顶结构紧凑,能平稳顶升重物,起重量最大达 1000吨,行程1米,传动效率较高,故应用较广;但易漏油,不宜长期支持重物。如长期支撑 需选用自锁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为进一步降低外形高度或增大顶举距离,可 做成多级伸缩式。液压千斤顶除上述基本型式外,按同样原理可改装成滑升模板千斤顶、液 压升降台、张拉机等,用于各种特殊施工场合。综上所述,目前的千斤顶各有优劣,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所需要的零件较多,制造 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为低廉的千斤顶。[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千斤顶,包括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的内管,所述内管外侧套设有侧 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二通 槽,所述内管的上端固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下端固接有扣板,扣板 可沿着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滑移,所述扣板的板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扣板上还活动连接 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四通孔,内管穿设在该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通孔的一侧壁 顶靠在内管上,所述外管的下端顶靠在连接板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还设置有挡 板,所述挡板与扣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顶靠在扣板的侧 壁上,另一端顶靠在挡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件为拉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的上端开设有呈U形的第三通槽,该第三通槽内穿设 有固定销,拉簧上端的挂钩挂设在固定销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扣板上设置有铰链,连接板通过铰链铰接在扣板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为压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板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 二限位板,压簧的一端顶靠在第一限位板上,另一端顶靠在挡板上、并且套设在第二限位板 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有别于传统的千斤顶,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 较为低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图1 一种千斤顶,包括一个内管3,所述的内管3为一中空的方形柱体,该柱体 的一侧壁上开设有11个第一通孔30,所述该柱体相应于第一通孔30的对面设置有一个第 一通槽32。一个外管1套设在内管3上,所述外管1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10,并且第二 通孔10与第一通孔30在同一侧面上。所述的外管1的侧壁相应于第一通槽32处设置有 第二通槽12,第二通槽12平行于第一通槽32。所述内管3的上端开设有呈U形的第三通槽34,该第三通槽34内穿设有固定销 17,一个拉簧7上端的挂钩挂设在固定销17上。一个扣板5通过其侧壁设置的通孔54挂 设在所述拉簧7下端的挂钩70上。扣板5可沿着第一通槽32和第二通槽12滑移,所述扣 板5的板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50。不难理解,所述拉簧7还可以是其它的弹性复位件。所述扣板5上设置有铰链13,一个连接板11通过铰链13铰接在扣板5上,所述连 接板11开设有第四通孔114,内管3穿设在该第四通孔114内,所述第四通孔114的一侧壁顶靠在内管3上,所述外管1的下端顶靠在连接板1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11的端部还设置有挡板110,所述扣板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 板52,所述挡板1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12,一个压簧9的一端顶靠在第一限位板52上, 另一端顶靠在挡板110上、并且套设在第二限位板112上。所述的压簧9也可以是其它的 弹性复位件。工作时,将一根撬杆依次伸入第二通孔10、第一通孔30、第三通孔50,往下按压撬 杆位于第二通孔10左侧的端部,撬杆以第一通孔30的侧壁为支点旋转,撬杆的右侧将扣板 5抬升,扣板5带动连接板11和外管1上升,从而实现千斤顶的提升。当外管1顶住物体时,外壳刚好压在连接板11的侧壁上,连接板11的通孔的侧壁 顶靠在内管3上,从而外管1与内管3被牢牢的锁死,不会相对滑移,从而可靠的顶住所需 要提升的物体。
权利要求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0)的内管(3),所述内管(3)外侧套设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的外管(1),所述内管(3)和外管(1)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32)、第二通槽(12),所述内管(3)的上端固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下端固接有扣板(5),扣板(5)可沿着第一通槽(32)和第二通槽(12)滑移,所述扣板(5)的板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50),扣板(5)上还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开设有第四通孔(114),内管(3)穿设在该第四通孔(114)内,所述第四通孔(114)的一侧壁顶靠在内管(3)上,所述外管(1)的下端顶靠在连接板(1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11)的端部还设置有挡板(110),所述挡板(110)与扣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顶靠在扣板(5)的侧壁上,另一端顶靠在挡板(1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件为拉簧(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上端开设有呈U形的第三 通槽(34),该第三通槽(34)内穿设有固定销(17),拉簧(7)上端的挂钩挂设在固定销(17) 上。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板(5)上设置有铰链(13), 连接板(11)通过铰链(13)铰接在扣板(5)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为压簧(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 位板(52),所述挡板(1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12),压簧(9)的一端顶靠在第一限位板 (52)上,另一端顶靠在挡板(110)上、并且套设在第二限位板(11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外侧套设有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的另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所述内管的上端固接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下端固接有扣板,扣板可沿着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滑移,所述扣板的板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扣板上还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四通孔,内管穿设在该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通孔的一侧壁顶靠在内管上,所述外管的下端顶靠在连接板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扣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顶靠在扣板的侧壁上,另一端顶靠在挡板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为低廉。
文档编号B66F3/00GK201678400SQ20102018503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叶培玉 申请人: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