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945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荷载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千斤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千斤顶是一种用于提升荷载的装置,用在各个相关领域,现在通常使用 的大直径、大吨位柱塞式和活塞式液压千斤顶,采用高性能的滑动密封元件,用以防止高压 液压介质泄漏。密封元件要求油腔内壁密封面的精度和光洁度极高,必须采用精密加工手 段才能达到要求,这样就增加了加工成本,另外,已存在的以密封腔结构专利,名称“腔式荷载盒”,专利号 ZL200820082088.6,其油腔单元采用多块金属板焊接而成,工艺性和实用性很差,当油腔单 元膨胀时,焊缝部分会参加变形,很容易裂开,从而很难保证产品的整体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成本较低的新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千斤顶,其中,包括缸体,缸体顶部开口,并且缸体的内部为空 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腔体和活塞,所述密封腔体和活塞位于所述缸体的空腔 内,并且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密封腔体的上方,所述密封腔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密封腔 体的空腔与外部压力控制系统连通,并且密封腔体的可变形部分为一体制造成型的可等面 积变形的薄壁回转体。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千斤顶,其中,所述缸体的底壁上设置有液压接口,所述液压接 口与所述下密封腔体的空腔相通,并且液压接口与外部压力控制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千斤顶,其中,所述缸体为圆柱体结构,且缸体的内壁与活塞的 外壁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新型千斤顶的有益效果为在缸体的内部设置密封腔体和活塞,采用 外部压力控制系统与密封腔体连通,外部压力控制系统释放气、油或水等介质使密封腔体 发生可靠的等面积膨胀变形,从而让活塞轴向运动,这样的结构原理简单,减少了昂贵的滑 动密封元件成本和必须的精加工工序成本,使得其可以在许多场合,尤其是桩基检测领域, 代替通常的大直径、大吨位柱塞式和活塞式液压千斤顶的使用,降低了制作和工作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千斤顶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千斤顶使用状态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千斤顶,其中,包括缸体1、密封腔体2和活塞3,缸体1为圆柱体结构,缸体1顶部开口,并且缸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密封腔体2和活塞3 位于缸体1的空腔内,并且活塞3位于密封腔体2的上方,缸体1的内壁与活塞3的外壁滑 动配合,密封腔体为一体成型的薄壁回转体形状,密封腔体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缸体1的 底壁上设置有液压接口 4,液压接口 4与密封腔体2的空腔相通,并且液压接口 4与外部压 力控制系统连通.密封腔体2的等面积变形部分为可可一体加工制造的薄壁回转体形状零件,密封 腔体2采用橡胶、金属、工程塑料等各种可塑性变形的材料通过成型加工制作而成,当在内 部流体介质压力的作用下,该密封腔体2整体产生轴向膨胀变形,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变形 部分为密封腔体2的侧壁局部。本实用新型新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如下接通并打开外部压力控制系统,将介质 输入密封腔体2的空腔内,密封腔体2发生变形并产生轴向力,将活塞3顶起,活塞3顶部 与需要顶起的物体贴紧,从而顶起物体。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千斤顶,包括缸体(1),缸体(1)顶部开口,并且缸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腔体(2)和活塞(3),所述密封腔体(2)和活塞(3)位于所述缸体(1)的空腔内,并且所述活塞(3)位于所述密封腔体(2)的上方,所述密封腔体(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密封腔体(2)的空腔与外部压力控制系统连通,并且密封腔体(2)的可变形部分为一体制造成型的可等面积变形的薄壁回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液 压接口(4),所述液压接口(4)与所述下密封腔体(22)的空腔相通,并且液压接口(4)与外 部压力控制系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为圆柱体结构,且缸 体(1)的内壁与活塞的外壁滑动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荷载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千斤顶制作成本较低,其中,包括缸体,缸体顶部开口,并且缸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还包括密封腔体和活塞,密封腔体和活塞位于缸体的空腔内,并且活塞位于密封腔体的上方,密封腔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密封腔体的空腔与外部压力控制系统连通,并且密封腔体的可变形部分为一体制造成型的可等面积变形的薄壁回转体。
文档编号B66F3/25GK201694784SQ2010202328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于松林 申请人:于松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