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上小车龙门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83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上小车龙门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龙门吊。
背景技术
龙门起重机,也称为龙门吊用于船台拼装船体,常备有两台起重小车一台有两个吊钩,在主梁桥架上翼缘的轨道上运行;另一台有一个吊钩,在主梁桥架下翼缘的轨道上运行,上下两台起重小车合作以便翻转和吊装大型的船体分段。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也给造船龙门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吨位,小跨距的龙门吊已经不满足船厂生产的需要,船坞利用率低下和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大跨距,大吨位的龙门吊成为龙门吊发展一种趋势,传统龙门吊的一部两个吊钩的上小车和一部一个吊钩的下小车这种三点抬吊作业方式限制了分段继续大型化吊点覆盖区域为三角形,被吊物的重心必须在三角形分区域范围之内,因此目前传统龙门吊最大起重量一般都不超过lOOOt,这个想继续通过分段大型化来提供船坞效率造成了技术瓶颈。根据以上要求,就需要一种新型的龙门吊来克服现有技术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上小车龙门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双上小车龙门吊,包括两部运行于主梁的上轨道的上小车和一部运行于主梁的下轨道的下小车,其中每一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 下小车具有一个吊钩。在一个实施例中,双上小车龙门吊包括主梁,主梁的上侧铺设有上轨道,主梁的下侧铺设有下轨道;两个支脚,分别连接到主梁的两端,支脚在地面轨道上运行。在一个实施例中,两部上小车共同限定一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所述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的四个顶端对应两部上小车的四个吊钩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双上小车龙门吊具有如下优势1)两个起重量相同的上小车,保留传统的下小车以保证传统的翻身功能不受影响,且任何一部上小车都能与下小车联合作业实现分段翻身。2)每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抬吊作业时两部上小车四个吊钩覆盖范围为矩形, 覆盖区域增大一倍;由于覆盖区域的增大,吊重时的稳性也大大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双上小车龙门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上小车龙门吊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该双上小车龙门吊300包括主梁301,主梁301的上侧铺设有上轨道302,主梁301的下侧铺设有下轨道303。 两个支脚401和402,分别连接到主梁301的两端,两个支脚401和402在地面轨道上运行。在主梁的上轨道302上运行两部上小车100,在主梁的下轨道303上运行一部下小车200,其中每一部上小车100具有两个吊钩101,下小车200具有一个吊钩201。两部上小车100共同限定一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该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的四个顶端对应两部上小车100的四个吊钩101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双上小车龙门吊具备如下的优势1)采用两个起重量相同的上小车,保留传统的下小车以保证传统的翻身功能不受影响,且任何一部上小车都能与下小车联合作业实现分段翻身。2)每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抬吊作业时两部上小车四个吊钩覆盖范围为矩形, 覆盖区域比原来的三角形增大一倍;正是由于覆盖区域的增大,吊重时的稳性也大大增强。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上小车龙门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部运行于主梁的上轨道的上小车和一部运行于主梁的下轨道的下小车,其中每一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下小车具有一个吊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上小车龙门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上小车龙门吊包括 主梁,主梁的上侧铺设有上轨道,主梁的下侧铺设有下轨道;两个支脚,分别连接到主梁的两端,支脚在地面轨道上运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上小车龙门吊,其特征在于,两部上小车共同限定一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所述矩形的抬吊覆盖范围的四个顶端对应两部上小车的四个吊钩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上小车龙门吊,包括两部运行于主梁的上轨道的上小车和一部运行于主梁的下轨道的下小车,其中每一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下小车具有一个吊钩。上小车和下小车的配合能保证传统的翻身功能不受影响,且任何一部上小车都能与下小车联合作业实现分段翻身。每部上小车具有两个吊钩,抬吊作业时两部上小车四个吊钩覆盖范围为矩形,覆盖区域增大一倍;由于覆盖区域的增大,吊重时的稳性也大大增强。
文档编号B66C5/02GK201990403SQ20112003424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1日
发明者周筱川, 张明海, 赵永新 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