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7150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搭载操作人员将集装箱层与层之间的锁头打开用的吊笼。
背景技术
为了使集装箱在船舶装载运输当中稳固,船舶甲板上堆积叠放的集装箱上下之间有锁头互锁在一起。当集装箱运抵预定的码头后,首先需要将集装箱的层间锁头打开方可进行吊运卸货。传统的开锁方式是,操作人员系上安全带爬上集装箱顶,再下到集装箱箱缝之间用打锁杆或手自上而下地将锁头打开。操作人员站在集装箱顶上,由于安全带无处生根或没有合适的生根位置,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或坠舱,会给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上述操作方式非常麻烦而缓慢,影响了装卸工作的效率。目前人们想出了另一种开锁方式操作人员乘坐打锁的笼筐开锁。首先用吊车将笼筐放在最上面的集装箱的顶部,人站在笼筐内用打锁杆先将最上面集装箱下的锁头打开,然后吊车将载人笼筐吊到一旁,吊下顶层的集装箱,再将笼筐放在下一层集装箱的顶部……这样不断重复上面的动作,逐层开锁、逐层吊箱卸货。人在逐层内开锁虽然有了安全保障,但是,吊车和人逐层开锁重复操作十分繁琐,工作效率仍然十分低下;随着现代码头大型化以及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现在超大型船舶的甲板堆放的集装箱很高,导致因吊车的起升高度不够,无法将开锁用的笼筐吊到集装箱顶部去,因此, 又要回到操作人员身系安全带,爬上集装箱顶部逐层开锁的原始操作中去,其安全问题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人系安全带爬上集装箱顶,再下到两集装箱缝隙之间开锁不安全、功效低;而人乘坐集装箱顶部的笼筐开锁,因大型船舶甲板堆放集装箱过高,吊车起升高度不够、笼筐没法吊上去的缺点,提供一种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可搭于集装箱顶部在吊框下面固定有载人用笼筐,笼筐可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吊框与笼筐之间组成“T”形结构,所述吊框可搭载于相邻两集装箱顶部,笼筐连接在吊框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吊框与笼筐之间组成“η”形结构,所述吊框可跨过集装箱的顶部,笼筐连接在吊框下方的两端;所述载人用笼筐为框架结构,笼筐的周边设有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护栏。[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所述笼筐上部连接的吊框厚度很小,大约为20公分,吊车可以吊起吊框搭在集装箱顶部,使笼筐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 不需要使笼筐通过集装箱的顶面,这样就解决了因现代超大型船舶,其甲板堆积箱体过高造成的吊车起升高度不够、无法将吊笼吊到集装箱顶上的问题;同时,人站在低于集装箱顶面的笼筐内,用短的打锁杆即可打开同一层面两侧的集装箱锁头,如果配备上的打长锁杆, 可以同时打开两侧的两个层面集装箱锁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爬上集装箱的顶部再下到集装箱的层间开锁,省时省力、工效高,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图1所示的是“T”形结构形式的吊笼1,是在可搭于两相邻集装箱顶部的扁平吊框 1. 2下面的中间,连接有四个立柱1. 3,四个立柱1. 3的下面连接有载人用框架结构的笼筐 1. 1,为了保护笼筐1. 1内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所述笼筐1. 1的周边,设有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护栏1. 11。所述笼筐1. 1可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当中;当吊车将扁平吊框1. 2吊到使其两端搭在两相邻的集装箱顶面时,笼筐1. 1刚好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当中,人在吊框1.2下面连接的笼筐1. 1内操作,人站立的高度低于集装箱的顶面,使用短的打锁杆可打开同一层面两侧的集装箱锁头;如果配备上的打长锁杆,可以同时打开两侧的两个层面集装箱锁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图2所示的是“η”形结构形式的吊笼2,是在可搭跨在集装箱顶部的扁平吊框2. 2 两端的下面,分别连接有四个立柱2. 3,四个立柱2. 3的下面连接有载人用的框架结构的笼筐2. 1,笼筐2. 1可分别伸到两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同样为了保护笼筐2. 1内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所述笼筐2. 1的周边,设有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护栏2. 11 ;当吊车将扁平吊框2. 2吊起放到搭跨于集装箱的顶面时,其两端的笼筐2. 1刚好伸到两两相邻的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两个操作人员同时分别站在吊框2. 2两端下面连接的笼筐2. 1内操作,同样,人站立的高度低于集装箱的顶面,使用短的打锁杆,两人可同时打开同一层面两侧的集装箱锁头;如果配备上的打长锁杆,两人可同时打开两侧的两个层面集装箱的锁头,这样与“Τ”形结构的吊笼1相比,除了多占用一个人外,其工作效率又提高了一倍。
权利要求1.一种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包括吊笼的载人用笼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笼筐固定在可搭于集装箱顶部在吊框的下面,笼筐可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框与笼筐之间组成“T”形结构,所述吊框可搭载于相邻两集装箱顶部,笼筐连接在吊框下方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框与笼筐之间组成“η”形结构,所述吊框可跨过集装箱的顶部,笼筐连接在吊框下方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用笼筐为框架结构,笼筐的周边设有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护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集装箱层间锁用吊笼,是为克服现有为船装集装箱层间开锁,需人系安全带爬上集装箱顶,再下到两集装箱缝隙之间开锁不安全、功效低;而乘坐集装箱顶部的吊笼开锁,因大型船舶甲板堆放集装箱过高,吊车起升高度不够、吊笼没法使用的缺点提供的,在可搭于集装箱顶部在吊框下面固定有载人用笼筐,笼筐可伸到两相邻集装箱之间的空隙中。笼筐为框架结构,笼筐的周边设有可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护栏。由于吊车可将吊框吊起搭在集装箱顶部,不要使笼筐通过集装箱的顶面,解决了因现代超大型船舶甲板堆箱过高,吊车起升高度的问题;同时,人站在低于集装箱顶面的笼筐内,用长、短打锁杆配合可打开同一层面和两个层面上的集装箱间的锁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6C1/10GK202186823SQ2011201103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6日
发明者丁耀贵, 孙宝良, 王书章, 蔡军 申请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