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具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07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抓具连杆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机构,具体地讲是一种抓具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核电站会遇到结构为顶端开圆孔的设备,现有抓具(专利号ZL200720311001. 3) 和抓具旋转机构(专利号ZL20092(^89287. 9)组成的抓具机构,是靠顶端开圆孔的设备带动升降筒触发到被吊物高位,而这种设备的直径大小不同,导致一些直径较小的设备无法带动升降筒触发到被吊物高位,给以后运行带来了风险,因此,设计出一种使直径较小的设备也能触发到被吊物高位的机构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实现直径较小的被吊物也能触发到被吊物高位的连杆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抓具连杆机构,包括双连杆、连杆、支撑环板、弹簧、导向杆、销轴、套筒、导向座、定位套筒和抓爪,其特征是双连杆、 套筒、定位套筒和抓爪通过销轴铰接,双连杆的下端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支撑环板的上部铰接,抓爪从支撑环板的中间穿过,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导向座,导向杆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环板上,弹簧套在导向杆上,弹簧通过支撑环板、导向杆和导向座固定。本实用新型依靠抓具的自重和被吊物的作用实现连杆的转动,保证当抓具抓起被吊物时,双连杆的直段部分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实现直径较小的被吊物也能触发到被吊物高位的连杆机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支撑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抓起被吊物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复位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图中所示的抓具连杆机构包括双连杆1、连杆2、支撑环板3、弹簧4、导向杆5、销轴6、套筒7、导向座8、定位套筒9和抓爪10,双连杆1、套筒7、定位套筒9和抓爪10通过销轴 6铰接,双连杆1的下端与连杆2的上端铰接,连杆2的下端与支撑环板3的上部铰接,抓爪 10从支撑环板3的中间穿过,导向杆5的上端穿过导向座8,导向杆5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环板3上,弹簧4套在导向杆5上,弹簧4通过支撑环板3、导向杆5和导向座8固定。当空抓下降时,连杆机构因自重,双连杆的直段部分处于竖直位置;当空抓落在滤芯上时,连杆因抓具的自重和被吊物的作用,双连杆张开;在提起抓具未接触到升降筒时, 抓具连杆机构因自重落在被吊物上表面上而停止下落;当抓具双连杆接触到升降筒时,因升降筒的重量而使双连杆的直段部分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使抓具可以通过升降筒触发抓具高位。当放下被吊物,抓具落在被吊物上时,连杆因抓具的自重和被吊物的作用,双连杆张开;在提起抓具时,抓具连杆机构因自重,双连杆的直段部分处于竖直位置,从而抓具可以通过升降筒触发抓具高位。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 一种抓具连杆机构,包括双连杆(1)、连杆O)、支撑环板(3)、弹簧G)、导向杆(5)、 销轴(6)、套筒(7)、导向座(8)、定位套筒(9)和抓爪(10),其特征在于双连杆(1)、套筒 (7)、定位套筒(9)和抓爪(10)通过销轴(6)铰接,双连杆⑴的下端与连杆(2)的上端铰接,连杆( 的下端与支撑环板C3)的上部铰接,抓爪(10)从支撑环板C3)的中间穿过,导向杆(5)的上端穿过导向座(8),导向杆(5)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环板(3)上,弹簧⑷套在导向杆(5)上,弹簧⑷通过支撑环板(3)、导向杆(5)和导向座⑶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具连杆机构,包括双连杆、连杆、支撑环板、弹簧、导向杆、销轴、套筒、导向座、定位套筒和抓爪,其特征是双连杆、套筒、定位套筒和抓爪通过销轴铰接,双连杆的下端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支撑环板的上部铰接,抓爪从支撑环板的中间穿过,导向杆的上端穿过导向座,导向杆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环板上,弹簧套在导向杆上,弹簧通过支撑环板、导向杆和导向座固定。本实用新型依靠抓具的自重和被吊物的作用实现连杆的转动,保证当抓具抓起被吊物时,双连杆的直段部分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实现直径较小的被吊物也能触发到被吊物高位的连杆机构。
文档编号B66C1/10GK202245673SQ20112031512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刘玲学, 阳光军, 马斌 申请人: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