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787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在先申请的发明创造名称是“ー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申请号为ZL201120001100. 8,申请日为2011年I月4日。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提升设备,特别是涉及ー种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的井道是为轿厢和对重装置运行而设置的空间,该空间是以井道底坑的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界限的。井道的四周为井道壁,井道壁是用来安装轿厢导轨及对重导轨等电梯零部件及隔开井道和其他场所之间的墙体或结构物。由于旧式低层住宅大多数未 考虑安装电梯,故加装电梯时需新建井道壁,新建井道壁以底层端站楼面为界,端站楼面以上部分可以是土建工程结构物,也可以是金属结构物;底层端站楼面以下的井道部分称为底坑,底坑四周的坑壁及其底部基础组成底坑坑体,底坑坑体是井道壁的延伸,是井道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梯承重的基础结构。在旧楼加装电梯过程中,新建井道壁目前普遍采用土建工程结构,井道壁土建エ程施工工作量大、エ期长、成本高,土建工程造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电梯本身的卖价;而且,全封闭的井道壁土建工程影响楼梯的通风采光,受到不少低层住户的反対。为了解决楼梯的通风采光问题,旧楼加装电梯的井道壁可以采用钢结构井架,钢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结构轻、エ期短和可延性。但是钢结构井架如果在现场就地加工、焊接,其作业量很大,エ期长,加工成本往往超过土建工程的成本,现场作业的加工精度也难于控制,有可能影响电梯的安装质量。作为钢结构井架的承载基础,其底坑坑体施工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现场浇筑底坑坑体一般需要20多天,如果碰到连续阴雨,エ期有可能拖得更长。钢结构现场作业及底坑施工エ期长的问题不但拖长了电梯交付使用的时间,而且给所在楼房住户在生活上帯来极大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户的正常生活。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电梯井道壁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井道壁可以缩短エ期,节省成本、降低造价,有利解决通风透光问题,提高电梯的安装效率及安装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底坑施工技术效率高、エ期短,有利减少底坑施工对住户日常生活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所述金属结构井塔包括2个以上的井架,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4条立柱及横梁,所述立柱分布在井架的四角,所述横梁包括至少2条后梁、至少2条左侧梁及至少2条右侧梁,所述后梁、左侧梁及右侧梁的两端分别与立柱横向相接;所述横梁包括至少I条前梁及至少I条门梁,所述门梁与设于其下方的前梁之间设有门框,所述前梁及门梁的两端分别与立柱横向相接;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设于立柱或横梁两端的外側,也可以设于立柱或横梁两端的内侧,所述连接座设有至少I个连接孔,每个所述的井架之间通过连接孔用高強度螺栓连接;为方便安装轿厢导轨,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至少2对轿厢导轨架,所述的每对轿厢导轨架对称设于左侧梁及右侧梁的中部内侧,或通过导轨架固定件对称设于左侧梁及右侧梁的中部内侧;为方便安装对重导轨,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至少2对对重导轨架,所述的每对对重导轨架对称设于左侧梁及右侧梁的后部内侧,或设于后梁的内侧,也可以设在左侧梁或右侧梁的内侧;或者,所述的每对对重导轨架通过导轨架固定件对称设于左侧梁及右侧梁的后部内侧,或通过导轨架固定件设于后梁的内侧,也可以通过导轨架固定件设在左侧梁或右侧梁的内侧;为方便安装层门导轨及层门地坎,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门轨固定件及地坎架,所述的门轨固定件设于门梁的内侧或设于门梁及其上方的前梁之间,所述的地坎架设于门梁 下方的前梁的内側。本实用新型可以进ー步改进,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立柱包括立架,所述前梁及门梁的两端通过立架与立柱横向相接;所述后梁的两端通过立架与立柱横向相接;或者,所述立柱包括立架,所述左侧梁的两端通过立架与立柱横向相接,所述右侧梁的两端通过立架与立柱横向相接。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梯井道壁还包括基础或底坑坑体,所述的金属结构井塔择ー固装于基础或底坑坑体之上;所述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基础上表面的四角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设置与井架连接座上的连接孔配合,所述的金属结构井塔底部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装于基础之上;所述的底坑坑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基础及ロ字形结构的坑壁,所述坑壁竖设于基础之上且与基础密封式连接,所述坑壁上表面的四角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的设置与井架连接座上的连接孔配合,所述的金属结构井塔底部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装于底坑坑体之上;所述的底坑坑体在现场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或者,所述底坑坑体中的基础在现场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所述底坑坑体中的坑壁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所述坑壁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对称地预设有4个以上的吊钩;为了提高井架的強度,使其不容易产生形变,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井架的横梁与立柱之间设有拉条或加强板;或者,每个所述井架的横梁之间设有拉条或加强板;为了隔热隔音、挡雨防水、防止杂物进入井道,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井架包括井道围蔽装置,所述的井道围蔽装置包括围蔽板及围蔽板安装架,所述的围蔽板安装架设于井架的外侧,所述的围蔽板通过固定螺丝安装在围蔽板安装架上;为方便井架安装时上、下立柱能准确对接及定位安装,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接头,所述立柱接头的底部固设于立柱的顶端或底端内侧,所述立柱接头的头部为梯形结构且与另一立柱的底端或顶端配合;或者,所述立柱包括圆锥销及销孔,所述圆锥销设于立柱的顶端或底端,所述销孔设于立柱的底端或顶端且与圆锥销配合。[002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I、采用金属结构组合式井架可以缩短エ期。金属结构井架的最大优点是エ期短,由于金属结构井架可在エ厂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安装时根据楼层层数在现场灵活组装,可省去井道壁土建施工之麻烦,采用金属结构井架还可以提高电梯的安装效率,因此可以大大缩短エ期。2、采用金属结构组合式井架可以节省成本、降低造价。金属结构井架通过下述三个方面降低电梯总体造价ー是可以降低井道壁的生产成本。按旧楼为8层计,目前土建工程结构的井道壁或现场加工的金属结构井塔每梯造价约24-25万元。金属结构井架在エ厂标准化生产,毎节井架的生产成本约8000—9000元,8节井架及机房架的加工、运输、安装、喷漆、围蔽的总 费用约16-18万元,比采用土建工程井道壁节省约7-8万元;ニ是可以节省电梯的安装成本。由于金属结构井架的装配点已在エ厂加工中预制,所以井架具有良好的装配性,导轨及其他电梯部件可直接在井架上安装,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电梯的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三是可以降低底坑施工成本。据计算,土建工程结构的井道壁每层质量约13-15吨,8层楼高的井道壁约110-130吨,由于底坑基础荷载大,土建工程井道壁对基础要求高,而且大多数底坑施工都涉及ー笔不菲的管线迁移费用(约5-10万元);而钢结构井架每节重约I吨,其质量仅为土建工程井道壁的1/13,如果采用铝合金井架,其结构更轻,质量只有土建工程井道壁的1/40。由于金属结构井架结构轻,底坑基础载荷小,采用金属结构井架可以降低底坑施工成本,甚至可以节省管线迁移费用。3、采用金属结构组合式井架有利解决通风透光问题。金属结构井架没有全封闭的井道壁土建工程,井架四周的围蔽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使井道保留一定的通风透光功能。井架围蔽可以采用钢化玻璃、隔热板、百叶窗等材料围蔽或采用多种材料混合围蔽,钢化玻璃围蔽可以通过涂料进行隔热处理,使其既可以隔热隔音、挡雨防水,防止杂物进入,又具有一定的透光功能,从而把安装电梯对低层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减至最小。4、采用金属结构组合式井架可以提高电梯的安装质量。由于金属结构井架在エ厂标准化生产,井架的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因此可以提高电梯的安装精度和安装质量,从而有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5、采用底坑预制技术效率高、エ期短,对住户影响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底坑坑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故有利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エ期、可以减少底坑施工对所在楼房住户日常生活的影响。

图I实施例ー组合式井架透视图图2实施例ニ组合式井架左架右视图图3实施例ニ组合式井架右架右视图图4实施例ニ组合式井架前架后视图图5实施例ニ组合式井架后架前视图图6实施例ニ左架、右架、前架、后架组装图[0038]图7轿厢导轨架或对重导轨架安装方案I示意图图8轿厢导轨架或对重导轨架安装方案2示意图图9轿厢导轨架或对重导轨架安装方案3示意图图10立柱圆锥销与销孔配合示意图图11角钢立柱连接示意图图12方管横梁连接示意图图13角钢横梁连接示意图图14立柱接头与方管立柱配合示意图图15直接附墙装置示意图图16间接附墙装置示意图图17底坑坑体透视图图18坑壁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透视图图19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透视图图20基础与坑壁结构剖视图图21多层组合式井架与底坑坑体配装示意图图22井道围蔽装置示意图图中井架I轿厢2墙体6底坑坑体13立柱101立柱接头IOlA圆锥销IOlB销孔IOic前梁102门梁103后梁104左侧梁105A右侧梁105B拉条或加强板106A加强架106B连接座107连接孔108高强度螺栓108A立架109立架连接板109A轿厢导轨110轿厢导轨架111压板112导轨架固定件113调节螺丝或垫圈114对重导轨115对重导轨架116附墙架117过桥连杆118横杆119入墙螺栓120基础130坑壁132地脚螺栓134钢筋网135吊钩138门轨固定件22门框25地坎架29围蔽板31围蔽板安装架32固定螺丝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I、图21所示,ー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包括钢结构井塔及底坑坑体13,所述的钢结构井塔是根据电梯安装楼层的层数,由2个以上的井架I叠层连接组装而成,所述钢结构井塔底部通过高强度螺栓108A水平地固装于底坑坑体13上表面的地脚螺栓134之上。如图I所示,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4条立柱101,所述的立柱101分布在井架I的四角,立柱101的顶端及底端水平地固设有连接座107,连接座107上设有4个连接孔108,所述的每个井架I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3条后梁104、3条左侧梁105A以及3条右侧梁105B,所述后梁104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两端也分别与立柱101横向相接;为增加井架I的强度,所述的后梁104与立柱101之间设有加强板106A ;所述的左侧梁105A与立柱101之间、所述的右侧梁105B与立柱101之间也设有加强板 106A。 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2条前梁102及I条门梁103,所述的门梁103设于2条前梁102之间,所述的门梁103与设于其下方的前梁102之间设有门框25,所述门框25的高度> 2000mm,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横向相接;为增加井架I的强度,所述前梁102、门梁103与立柱101之间设有加强板106A ;见图I、图7、图8所示,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2条轿厢导轨110 (图I未示出)、3对轿厢导轨架111、压板112及3对导轨架固定件113 ;所述的轿厢导轨110通过压板112固设于轿厢导轨架111上,所述的轿厢导轨架111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对称固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中部内侧。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轿厢导轨110的安装精度,轿厢导轨架111与导轨架固定件113之间设有调节螺丝或垫圈114,使轿厢导轨架111及轿厢导轨110可以实现左、右调节;或者如图8所示,所述的导轨架固定件113对称固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中部内侧,所述的轿厢导轨架111上设有滑孔,轿厢导轨架111以及轿厢导轨110通过调节螺丝114与滑孔的配合实现左、右调节。 见图I、图9所示,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2条对重导轨115 (图I未示出)、3对对重导轨架116、压板112及3对导轨架固定件113 ;所述的对重导轨115通过压板112固设在对重导轨架116上,所述的每对对重导轨架116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对称固设于后梁104的内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对重导轨架116的导轨架固定件113也可以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后部内侧;对重如果设于轿厢2的左侧或右侧,安装对重的导轨架固定件113则相应地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或右侧梁105B的内侧)。为了保证对重导轨115的安装精度,对重导轨架116上设有滑孔,滑孔与与导轨架固定件113的配合使对重导轨架116以及对重导轨115可以实现左、右调节。轿厢2的顶部及底部两侧、对重架的两侧各设有导靴(图I未不出),导靴与轿厢导轨110、与对重导轨115的配合对轿厢2及对重实现导向作用,使轿厢2及对重只能沿着各自的导轨上下运行。见图1,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门轨固定件22及地坎架29,所述的门轨固定件22设于门梁103及其上方的前梁102之间(也可以设于门梁103的内侧),门轨固定件22设有螺孔或螺栓用于安装层门导轨;所述的地坎架29设于门梁103下方的前梁102的内側,所述的地坎架29用于安装层门地坎。本实施例中所述井架I的高度与装梯楼房的楼层高度相适应,本例装梯楼房的楼层高度为3000mm,故每个井架I的高度也为3000mm。为方便加工、运输及安装,井架I可以在エ厂进行标准化生产,エ厂生产不受天气影响,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可以缩短エ期,提高井架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本实施例的井架I在生产时采取整体加工法,整体加工法是将前梁102、门梁103、后梁104及左侧梁105A、右侧梁105B与立柱101的连接均采用固接(即焊接),固接后的井架为整体式井架。整体式井架结构牢固,加工精度高,但外形尺寸大,运输及安装稍为不便且成本较高。整体式井架的安装可采用吊装法或顶装法。吊装法是像堆积木一祥,通过吊车将井架I吊起,从低到高逐层叠加安装;顶装法是采用专用液压设备将第一节井架从底部顶起,在其下部放入第二节井架,两者通过高强度螺栓固接后,再将第二节井架从底部顶起,在其下部再放入第三节井架……如此类推,直至装完最后ー节井架。见图I、图10所示,由于整体式井架的质量大,为方便安装时上、下井架连接孔108的定位对接,所述立柱101顶端的连接座107设有凸起的圆锥销101B,所述立柱101底端的连接座107设有与圆锥销IOlB配合的销孔101C,在连接座107上设置圆锥销IOlB与销孔IOlC可以提高整体式井架的安装效率。井道是电梯轿厢运行的空间,是电梯各种机械电气设备安装的场所。为了保证井道内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保证轿厢的运行安全,井架外侧有必要设置井道围蔽装置。设置井道围蔽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遮阳隔热、挡雨防水、隔音降噪并防止杂物进入轿厢,使井道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环境。如图22所示,所述的井道围蔽装置包括围蔽板31及围蔽板安装架32,所述的围蔽板安装架32设于井架I的外侧,所述的围蔽板31通过固定螺丝33安装在围蔽板安装架32上。所述的围蔽板31可采用隔热板、钢化玻璃或百叶窗等。隔热板的优点是成本较低、隔热隔音性能好,但透光性差、饰面不够美观,带金属表面的隔热板还容易生锈;钢化玻璃的优点是透光性好、饰面美观,不会生锈,但隔热性差,容易导致井道高温,进而影响电梯的使用寿命,解决的办法是在钢化玻璃的外表面喷涂优质的隔热涂料,以形成一道隔热涂层,喷涂隔热涂层后的钢化玻璃仍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如前所述,所述的井道壁还包括底坑坑体13。如图17-19所示,所述的底坑坑体13包括水平设置的基础130及方ロ形结构的坑壁132,所述坑壁132上表面的四角预埋有用于安装底层井架的高強度地脚螺栓134,地脚螺栓134的下端与坑壁132内的钢筋网135焊接(图中未示出),地脚螺栓134的设置与底层井架连接座上的连接孔108配合,所述坑壁132竖立于基础130之上且与基础130密封式固接,所述基础130四周的外形尺寸大于坑壁132相应的外形尺寸200mm以上。为了保证底坑坑体13有足够的承载カ及強度,底坑坑体1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坑坑体13的施工可以采用浇筑法、预制法或浇筑预制法,本实施例采用浇筑预制法。浇筑预制法的坑壁132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基础130则用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浇筑预制法的施工エ序是;I、挖好坑洞,夯实土层,用水泥砂浆将坑底抹平;2、在坑底放入基础130所用的双层钢筋网135 ;3、预制坑壁132钢筋混凝土构件。如图18、图20所示,预制时可采用钢模,在钢模内置入坑壁132所用的钢筋网135,在钢模预设的孔内预埋地脚螺栓134及吊钩138并与钢筋网135焊接,然后灌注水泥砂浆、捣实直至其干燥成形;4、将坑壁132预制件吊入坑洞内的预定位置,将坑壁132下端的钢筋网135与基础130的钢筋网135焊接在一起;5、在基础130底部预埋电源接地线,向坑内灌注水泥砂浆并捣实,直至达到基础130的设计厚度;6、通过水平仪进行測量,使坑壁132的上表面保持水平状态;7、清除底坑内多余的水泥砂浆,使基础130的上表面保持平整状态,安装缓冲器底座,在坑壁132外侧回填土方并夯实土层。烧筑预制法在烧筑基础130后就可以回填土方,10天后就可以安装钢结构井架,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底坑的施工效率、缩短エ期,減少底坑施工对住户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了防止井架的侧倾及保持井架的垂直度,在井架与墙体之间应当加设附墙装置。附墙装置可根据楼房的实际情况采用直接附墙装置或间接附墙装置。如图15所示,直接附墙装置包括附墙架117及入墙螺栓120,入墙螺栓120埋入墙体6内,附墙架117固装于井架I并与入墙螺栓120固接;如图16所示,间接附墙装置包括附墙架117、过桥连杆118、横杆119及入墙螺栓120。附墙架117 —端与井架I相接,另一端与埋入墙体6的入墙螺栓120相接,两侧入墙螺栓120之间设有横杆119,横杆119的作用是顶紧入墙螺栓120,使它不至松脱,同时在井架I与横杆119之间用于连接过桥连杆118以安装连廊。由于电梯安装后底坑基础有可能发生沉降,所以一般采用间接附墙装置连接井架I。当采用间接附墙装置吋,附墙架117与墙体6、井架I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垂向铰接。实施例ニ 本实施例与上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的井架采用分架加工法。分架加工法是把组合式井架I分解成左架、右架、前架及后架,然后分别加工,再在现场将其组装成整体式井架。图2所示为左架右视图。所述的左架包括左侧的2条立柱101及3条左侧梁105A,所述左侧梁105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2条立柱101横向相接;为增加强度,所述左侧梁105A与立柱101之间设有加强板106A,所述左侧梁105A之间设有加强架106B ;所述的左 架还包括轿厢导轨110及3个轿厢导轨架111,所述的轿厢导轨架111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设于3条左侧梁105A的中部内侧,所述的轿厢导轨110通过压板112设于轿厢导轨架111上(见图7、图8所示);所述立柱101的内侧设有立架连接板109A,所述的立架连接板109A用于连接前架及后架。图3所示为右架右视图,左架与右架为左、右对称设置,右架的结构与连接方法与左架相同。图4所示为前架后视图。所述的前架包括前侧的2条立架109、2条前梁102及I条门梁103,所述的门梁103设于2条前梁102之间,门梁103与设于其下方的前梁102之间设有门框25,所述门框25的高度> 2000mm,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2条立架109横向相接,立架109可采用角钢或槽钢加工;所述的前架包括门轨固定件22及地坎架29,所述的门轨固定件22设于门梁103及其上方的前梁102之间(也可以设于门梁103的内侧),门轨固定件22设有螺孔或螺栓用于安装层门导轨;所述的地坎架29 设于门梁103下方的前梁102的内侧,地坎架29用于安装层门地坎;为增加前架的強度,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与立柱101之间设有加强板106A。图5所示为后架前视图。所述的后架包括后侧的2条立架109及3条后梁104,所述3条后梁104的两端分别与立架109横向相接,立架109可采用角钢或槽钢加工,为增加强度,所述后梁104之间设有加强架106B ;后梁104与立柱101之间设有加强板106A ;所述的后架还包括2条对重导轨115及3对对重导轨架116,所述的对重导轨架116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设于后梁104的内侧,所述的对重导轨115通过压板112设于对重导轨架116上(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另ー种技术方案是将所述3条左侧梁105A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的立架109横向相接而组成新的左架;将所述的3条右侧梁105B的两端分别与右侧的立架109横向相接而组成新的右架;将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立柱101横向相接而组成新的前架;将所述3条后梁104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的立柱101横向相接而组成新的后架。除上述改进之外,本方案中左架、右架、前架及后架的其它结构与上述方案基本相同,在此不予赘述。与实施例ー比较,本实施例虽然加工方法不同,但组装成整体式井架后两者的结构基本相同。图6所示为左架、右架、前架及后架的组装图,从图中可见,本实施例所述的立柱101增设了立架109,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后梁104的两端也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而所述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则直接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本实施例的另ー技术方案是所述左侧梁105A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右侧梁105B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而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则直接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后梁104的两端也直接与立柱101横向相接。在现场安装时,可先将设有连接座107的左架及右架分别固接于底坑坑体13左、右两侧的地脚螺栓134上,再将前架、后架分别置于左架、右架之间,用经纬仪校准各架的垂直度后再将前架、后架分别与左架、右架通过高强度螺栓108A定位连接(或定位焊接),为增加各分架之间水平方向的结构强度,所述前梁102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之间、所述后梁104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之间各设有水平方向的加强板106A。底层井架 安装好后,其上一层井架的安装方法可按此类推。分架加工法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加工,特别是运输和安装成本较低,安装时可以不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场地不受限制;其缺点是各分架组装成整架后的精度及强度不如整体式井架,各分架在组装时最好先通过垂直度校准后再进行定位连接。本实施例各分架的高度与装梯楼房的楼层高度相适应,本例装梯楼房的楼层高度为3000mm,故各分架的高度也为3000mm。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分架的高度虽然可以灵活选择,但各分架不宣太高、太长,否则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而且安装时要采用起重设备。除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井架及底坑坑体还有其他技术方案可供选择。一、井架I、单层井架与多层井架本实用新型井架I在エ厂生产,现场组装,每节井架可分解成左架、右架、前架及后架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其组装成整体式井架,具有可组装性、可组合性的特点,故将其称为组合式井架,简称井架,由于井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故也可称为金属结构井架。井架I的宽度和深度与电梯轿厢选型适配,其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但受材料、加工、运输及安装条件的限制,井架I的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2米。由于前梁102、门梁103、后梁104、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为横向设置的梁,所以可统称为横梁,所述前梁102、门梁103、后梁104、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设置数量大致取决于井架I的高度。即使是高度为3000mm以下的井架I,也包括至少2条后梁104、至少2条左侧梁105A、至少2条右侧梁105B,以及至少I条前梁102及至少I条门梁103,即每侧至少应有两条横梁与立柱101相接。门框25用于安装层门。为方便设置门框25,不管是整体式井架还是分架式井架,井架I的高度最好与装梯楼房的楼层高度相适应,而且应是楼层高度的整倍数,如楼层高度为3米,那么井架I的高度可选择3米、6米、9米或12米。为方便加工,运输及安装,井架I的理想高度是与装梯楼房的单层楼层高度相适应,与单层楼层高度相适应的井架I可称为单层组合式井架,简称单层井架,与多层楼层高度相适应的井架I可称为多层组合式井架,简称多层井架。上述2个实施例所述的井架均为单层井架。图21所示为多层井架与底坑坑体配合安装示意图。多层井架的结构及连接方法与单层井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侧横梁设置的数量不同,以及轿厢导轨架111、对重导轨架116、门框25设置的数量不同。2、机房架现有电梯可分为有机房电梯及无机房电梯。实施例所述为无机房电梯,故金属结构井塔顶部未设有机房。如果是有机房电梯,机房一般设在井道壁的顶部,故所述井塔还包括机房架。机房架的结构与单层井架大致相同,机房架包括4条立柱101,立柱101的顶部及底部设有连接座107,机房架的前、后、左、右四侧各设有至少2条横梁,所述的横梁分别与同侧的立柱101相接。机房架设有供维修人员进出的机房门,机房架通过底部的连接座107用高強度螺栓108A安装在顶层井架I之上,机房架的顶部设有雨棚,雨棚设有隔热层。 为了解决井道及机房架内的散热问题,雨棚及底层井架还设有通风管道,使井道内的空气可通过自然流动实现降温;机房内可进ー步设置自动排风设备,当井道或机房达到一定高温时自动启动排风设备降温。3、拉条或加强板拉条或加强板106A的作用是增加井架I的整体结构强度。拉条为条状,其作用主要是“拉”,加强板为板状,其作用主要是加強。如果横梁垂向尺寸较大,也可以不设拉条或加强板106A。实施例中的拉条或加强板106A设在横梁与立柱10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条或加强板106A也可以设在同侧的横梁之间。如采用分架加工法,组装成整体式井架的前架与左架、右架之间、以及后架与左架、右架之间可水平设置加强板106A,以增加井架的強度,见图6所示。4、井架材料立柱101可采用圆钢管或方钢管,也可以采用角钢、T形钢、エ字钢、槽钢等型钢,但最好采用圆钢管或方钢管,因为圆钢管或方钢管有更好的強度。横梁可采用方钢管(包括断面为长方形的方钢管),也可以采用角钢、T形钢、エ字钢、槽钢等型钢。井架材料既可采用型钢,也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相对于钢材而言,铝合金虽然价格较高,但铝合金井架质量轻(铝合金的相对密度只有钢材的0. 35),相对比强度及相对比刚度高,不会生锈,表面无需进行喷漆处理,可长期免维护。由于铝合金井架结构轻,底坑基础载荷小,采用铝合金井架可以降低底坑施工成本,甚至可以实施无底坑、免管线迁移技术,大幅节省管线迁移费用。铝合金井架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5、井架之间的连接井架I之间通过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该连接可设于立柱101之间,也可设于横梁之间。为了保证井架I之间的连接強度,立柱101或横梁之间的连接点必须设置连接座107。所述连接座107可设于立柱101或横梁两端的外侧,也可以设于立柱101或横梁两端的内侧,所述连接座107可以是片状结构(如图I或图6所示),也可以是块状结构(如图11或图12所示),所述连接座107上设有至少I个连接孔108,每个所述的井架I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除实施例所述以外,井架I之间的连接还可选择下述技术方案图11所示为角钢立柱连接示意图。立柱101为角钢,所述横梁(图中所示分别为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各与角钢立柱101的外侧固接,连接座107固设于立柱101顶端及底端的内侧,连接座107上设有连接孔108,角钢立柱101内侧设有横向加强板106A,井架I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图12所示为方管横梁连接示意图。立柱101为方管或角钢,所述横梁(图中所示分别为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为方管,所述连接座107设于横梁(图中所示分别为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两端的管内,所述连接座107及横梁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108,井架I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图13所示为角钢横梁连接示意图。所述的立柱101及横梁(图中所示分别为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均采用角钢,所述的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端部呈90°角重叠焊接且与立柱101内侧固接,前梁102及左侧梁105A重叠部分设有连接孔108,角钢立柱101内侧设有横向加强板106A,井架I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强度螺栓108A连接;图14所示为立柱接头与方管立柱配合示意图。所述立柱101为方管,为方便上、 下立柱101之间的连接,所述立柱101包括立柱接头101A,所述立柱接头IOlA的底部固设于立柱101顶端或底端的方管内,立柱接头IOlA的头部为梯状结构且与立柱101的管ロ配合。当井架吊装时,上层井架的立柱管ロ刚好套设于立柱接头IOlA的头部,使上、下立柱101能准确对接及定位安装。ニ、底坑坑体底层井架可以安装在坑壁132之上,也可以安装在基础130之上。如果安装在基础130之上,基础的上表面要预埋地脚螺栓134,地脚螺栓134的设置要与底层井架上的连接孔108配合,且必须与基础内的钢筋网焊接。除实施例所述以外,底坑坑体的施工还可以采用浇筑法或预制法。浇筑法是在现场挖好的坑洞内置入板模或钢模进行一次性浇筑,直至其干燥成形;采用浇筑法的坑体结实牢固、防水防渗性能好,但地脚螺栓134的预埋不易定位,坑体上表面不易保持水平面,从而有可能影响井架的安装精度;同时,浇筑法的大部分作业在现场完成,施工费エ费吋,如果遇到阴雨天气,エ期往往拖得很长,对住户日常生活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预制法可在エ厂连续作业及进行标准化生产,不受天气影响,可以缩短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住户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采用预制法可将基础130与坑壁132 —起整体预制,也可以分件预制;整体预制结构强度高,现场安装省エ省时,但坑体沉重,运输、安装难度较大,而且较难保证坑体上表面的水平面。分件预制法运输、安装难度较小,但较整体预制法费エ费吋,预制件在坑内安装时需保证基础130与坑壁132连接的可靠性及坑壁132上表面的水平面,其防水防渗性能也需要加強。
权利要求1.ー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电梯井道壁包括金属结构井塔,所述金属结构井塔包括2个以上的井架(I),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4条立柱(101)及横梁,所述立柱(101)分布在井架(I)的四角,所述横梁包括至少2条后梁(104)、至少2条左侧梁(105A)及至少2条右侧梁(105B),所述后梁(104)、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横向相接; 所述横梁包括至少I条前梁(102)及至少I条门梁(103),所述门梁(103)与设于其下方的前梁(102)之间设有门框(25),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横向相接; 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连接座(107),所述连接座(107)可设于立柱(101)或横梁两端的外侧,也可以设于立柱(101)或横梁两端的内侧,所述连接座(107)设有至少I个连接孔(108),每个所述的井架⑴之间通过连接孔(108)用高強度螺栓(108A)连接; 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至少2对轿厢导轨架(111),所述的每对轿厢导轨架(111)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中部内侧;或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中部内侧; 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至少2对对重导轨架(116),所述的每对对重导轨架(116)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后部内侧,或设于后梁(104)的内侧,也可以设在左侧梁(105A)或右侧梁(105B)的内侧; 或者,所述的每对对重导轨架(116)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对称设于左侧梁(105A)及右侧梁(105B)的后部内侧,或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设于后梁(104)的内侦彳,也可以通过导轨架固定件(113)设在左侧梁(105A)或右侧梁(105B)的内侧; 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门轨固定件(22)及地坎架(29),所述的门轨固定件(22)设于门梁(103)的内侧或设于门梁(103)及其上方的前梁(102)之间,所述的地坎架(29)设于门梁(103)下方的前梁(102)的内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01)包括立架(109),所述前梁(102)及门梁(103)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后梁(104)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 或者,所述立柱(101)包括立架(109),所述左侧梁(105A)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所述右侧梁(105B)的两端通过立架(109)与立柱(101)横向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电梯井道壁包括基础(130)或底坑坑体(13),所述金属结构井塔底部择ー固装于基础(130)或底坑坑体(13)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的基础(13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基础(130)上表面的四角设有地脚螺栓(134),所述地脚螺栓(134)的设置与井架连接座(107)上的连接孔(108)配合,所述的金属结构井塔底部通过地脚螺栓(134)水平地固装于基础(130)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坑坑体(13)包括水平设置的基础(130)及ロ字形结构的坑壁(132),所述坑壁(132)竖设于基础(130)之上且与基础(130)密封式连接,所述坑壁(132)上表面的四角设有地脚螺栓(134),所述地脚螺栓(134)的设置与井架连接座(107)上的连接孔(108)配合,所述的金属结构井塔底部通过地脚螺栓(134)水平地固装于底坑坑体(13)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坑坑体(13)在现场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或者,所述底坑坑体(13)中的基础(130)在现场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所述底坑坑体(13)中的坑壁(132)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所述坑壁(132)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对称地预设有4个以上的吊钩(138)。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每个所述井架(I)的横梁与立柱(101)之间设有拉条或加强板(106);或者,每个所述井架(I)的横梁之间设有拉条或加强板(10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的井架(I)包括井道围蔽装置,所述的井道围蔽装置包括围蔽板(31)及围蔽板安装架(32),所述的围蔽板安装架(32)设于井架(I)的外侧,所述的围蔽板(31)通过固定螺丝(33)安装在围蔽板安装架(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井道壁,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01)包括立柱接头(101A),所述立柱接头(101A)的底部固设于立柱(101)的顶端或底端内侧,所述立柱接头(101A)的头部为梯形结构且与另ー立柱(101)的底端或顶端配合; 或者,所述立柱(101)包括圆锥销(101B)及销孔(101C),所述圆锥销(101B)设于立柱(101)的顶端或底端,所述销孔(101C)设于立柱(101)的底端或顶端且与圆锥销(101B)配ムロ 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涉及一种提升设备。所述井道壁包括金属结构井塔及底坑坑体,所述井塔包括2个以上的井架,井塔底部通过高强度螺栓固装于底坑坑体之上。每个所述的井架包括4条立柱及至少8条横梁,所述立柱分布在井架的四角,所述横梁与立柱横向相接,所述立柱及横梁两端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至少1个连接孔,所述井架之间通过连接孔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组合式井架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组装,采用本实用新型有利缩短工期、节省成本、降低造价及提高电梯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可以减少安装电梯对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主要使用场所为9层以下的旧式低层住宅。
文档编号B66B7/00GK202400710SQ2012200288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
发明者张向阳 申请人:张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