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052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角度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可用以将户外监视器、无线网络基地台(access point;简称AP)等电子设备安装于路灯、电线杆等柱状物的固定装置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多角度固定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总成。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I,现有的一种固定装置10,用以将户外型电子设备(outdoor unit ;简称0DU)固定于路灯、电线杆等柱状物,其包含有依序通过螺栓锁固的一第一构件11、一第二构件12及一第三构件13。该第一构件11是用以与电子设备相互锁固,该第三构件13是用以通过一穿过其二长槽孔132并环设于柱状物的束带(图中未示)而固定于该柱状物,进而使该电子设备与该柱状物相对固定。通过该第一构件11及该第二构件12的弧形穿孔112、122,该固定装置10可供用户横向地及纵向地调整该电子设备与该柱状物的相对角度,以使该电子设备发挥较佳的功效。然而,前述固定装置10的构件多,因此模具成本高且不易组装;而且,该固定装置10是通过螺栓114、124固定各该构件11、12、13的相对角度,其结构强度低,若使用于重量较大的电子设备,该固定装置10难以维持电子设备与柱状物的相对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固定装置,以及使用前述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总成,其可将前述已知固定装置的缺点有效地予以改

口 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角度固定装置是用以将一第一物件固定于一第二物件;该多角度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及一迫紧单元,该固定件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物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一用以与该第二物件连接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安装部与该第二安装部的衔接部,该第二安装部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与一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或其延伸面是与该第二抵接面或其延伸面相交并具有一非180度的夹角,该迫紧单元是组装设于该第二物件,并与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连接,以使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的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紧抵于该第二物件。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一安装部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物件连接的第三抵接面,且该第三抵接面平行于该第二抵接面。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至少一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孔,以及至少一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孔。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还具有二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槽,以及二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槽。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第一穿孔及二第二穿孔,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二穿设于该二第一穿孔或该二第二穿孔的螺栓,以及一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接件,该第二安装部、该二螺栓及该螺接件用以共同固定地环设于该第二物件。其中该迫紧单元的螺接件具有二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孔,以及一位于该二螺孔之间且朝向该固定件的凹槽。其中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一穿设于该二第一穿槽或该二第二穿槽的束带,该束带用以环设于该第二物件。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第一穿孔及二第二穿孔,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二穿设于该二第一穿孔或该二第二穿孔的螺栓,以及一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接件,该第二安装部、该二螺栓及该螺接件用以共同固定地环设于该第二物件。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槽,以及二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槽,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一穿设于该二第一穿槽或该二第二穿槽的束带,该束带用以环设于该第二物件。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还具有一自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中段部位凹陷的凹槽。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包含有一电子设备,以及一多角度固定装置,该多角度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以及一连接于该固定件的迫紧单元,该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安装部、一第二安装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安装部与该第二安装部的衔接部,该第二安装部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与一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或其延伸面是与该第二抵接面或其延伸面相交并具有一非180度的夹角,该第一安装部是与该电子设备连接,该迫紧单元是用以组装设于一物件,以使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的第一抵接面或第抵接面紧抵于该物件。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一户外型无线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子设备可通过该多角度固定装置而以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设于该物件,而且,该多角度固定装置构件少且结构强度佳,因此该装置成本低、易组装,且可长时间维持该电子设备与该物件的相对角度。有关本实用新型所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以下将通过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图I为现有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设于一柱状物件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的一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角度固定装置的一固定件的侧视图;[0024]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设于该柱状物件的侧视图,是显示该多角度固定装置的三种使用态样;以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设于一柱状物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总成包含有一多角度固定装置20与一电子设备30,是用以设于一柱状物件40。该电子设备30可为现有的户外监视器、无线网络基地台或太阳能模块等等,在本实施例以一户外型无线设备(Wireless 0DU)为例。该柱状物件40则可为路灯、电线杆等现成的固定物件。该多角度固定装置20包含有一固定件50及一迫紧单元60,该迫紧单元60包含有二螺栓62及一螺接件64。该固定件50及该螺接件64是分别由金属材料(例如铝、铁)或塑钢材料一体地压制而成。请参阅图3及图4,该固定件50具有一呈平板状的第一安装部51、一呈弯曲板状的第二安装部5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第二安装部的衔接部54。该第一安装部51是如图2通过四螺丝32锁固于该电子设备30。该第二安装部52具有一第一抵接面521及一第二抵接面522、贯穿该第一抵接面521的二第一穿孔523及二第一穿槽524、贯穿该第二抵接面522的二第二穿孔525及二第二穿槽526,以及一自该第一、第二抵接面521、522凹陷的凹槽528。该第一、第二抵接面521、522的延伸面是相交并具有一非180度的夹角Θ lt)然而,该凹槽528与该衔接部54是位于该第一、第二抵接面521、522的中段部位而介于该二第一穿孔523之间、该二第二穿孔525之间、该二第一穿槽524之间,以及该二第二穿槽526之间,且该衔接部54具有一位置对应于该二第一穿槽524的第三穿槽542,以及一位置对应于该二第二穿槽526的第四穿槽544。该螺接件64具有二螺孔642,以及一位于该二螺孔642之间并朝向该固定件50的凹槽644。该二螺栓62可分别穿过该二第一穿孔523或该二第二穿孔525,再螺接于该二螺孔642。通过转动该二螺栓62而使该固定件50与该螺接件64相互靠近,该固定件50的第二安装部52、该二螺栓62及该螺接件64可共同固定地环设于如图2中的该柱状物件40,使得该第一抵接面521或该第二抵接面522紧抵于该柱状物件40。使用者可通过改变该固定件50与该电子设备30的相对方向,使该固定件50的第一抵接面521位于第二抵接面522的上方(如图5及图6所示)或下方(如图7所示),同时改变该二螺栓62的穿设位置,进而改变该电子设备30与该物件40的相对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51上与该电子设备30连接的一第三抵接面512实质上是平行于该第二抵接面522,因此,不论该固定件50的第一抵接面521是位于第二抵接面522的上方或下方,只要该二螺栓62是穿设于该二第二穿孔525,该电子设备30是平行于该柱状物件40 (如图6所示);其次,该第一抵接面521的延伸面是与该第三抵接面512的延伸面相交而夹置一锐角Θ 2(如图4所示),因此,当该第一抵接面521紧抵于该柱状物件40且该第一抵接面521位于该第二抵接面522上方时,该第三抵接面521是朝该柱状物件40向上倾斜(如图5所示);当该第一抵接面521紧抵于该柱状物件40且该第一抵接面521位于该第二抵接面522下方时,该第三抵接面521是朝该柱状物件40向下倾斜(如图7所示)。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如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多角度固定装置70,该固定件50亦可搭配另一迫紧单元80而将该电子设备30固定于该柱状物件40。该迫紧单元80包含有一束带82,该束带82是穿设于该二第一穿槽524及该第三穿槽542,或者穿设于该二第二穿槽526及该第四穿槽544,再固定地环设于该柱状物件40。如此一来,多角度固定装置70亦可达成如前述装置20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角度固定装置20、70能以较现有的更少的零件及较佳的结构强度使该电子设备30可变换相对角度地设于该物件40,因此该装置20、70成本低、易组装,且可长时间维持该电子设备30与该物件40的相对角度。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件50可供用户选择搭配迫紧单元60或迫紧单元80,以应用于形状、尺寸不同的柱状物件40或重量不同的电子设备30 ;而且,用户亦可配合电子设备30大小而选用不同衔接部54长度的固定件50。然而,该固定件50亦可仅能搭配其中一种迫紧单元,因此该固定件50亦可不具有该等穿孔523、525或该等穿槽524、526、542、544。另外,由于该物件40是呈圆柱状,该固定件50的凹槽528及该螺接件64的凹槽644可使得该固定件50及该螺接件64与该物件40更加稳固地链接;然而,该固定件50及该螺接件64亦可不具有凹槽528、644。由前述内容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固定件50可搭配一迫紧单元使用而将一第一物件(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30)固定于一第二物件(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柱状物件40),且该固定件50具有多个用以抵接于该第二物件的抵接面521、522,可使该第一、第二物件变化出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因此,该迫紧单元并不以前述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为限,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角度固定装置不限应用于电子设备及柱状物件。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多角度固定装置,用以将一第一物件固定于一第二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多角度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物件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一用以与该第二物件连接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安装部与该第二安装部的衔接部,该第二安装部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与一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或其延伸面与该第二抵接面或其延伸面相交并具有一非180度的夹角;以及一迫紧单元,设于该固定件与该第二物件,以使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的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紧抵于该第二物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一安装部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物件连接的第三抵接面,且该第三抵接面平行于该第二抵接面。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至少一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孔,以及至少一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还具有二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槽,以及二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第一穿孔及二第二穿孔,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二穿设于该二第一穿孔或该二第二穿孔的螺栓,以及一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接件,该第二安装部、该二螺栓及该螺接件用以共同固定地环设于该第二物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迫紧单元的螺接件具有二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孔,以及一位于该二螺孔之间且朝向该固定件的凹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一穿设于该二第一穿槽或该二第二穿槽的束带,该束带用以环设于该第二物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第一穿孔及二第二穿孔,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二穿设于该二第一穿孔或该二第二穿孔的螺栓,以及一与该二螺栓螺接的螺接件,该第二安装部、该二螺栓及该螺接件用以共同固定地环设于该第二物件。
9.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具有二贯穿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一穿槽,以及二贯穿该第二抵接面的第二穿槽,该迫紧单元包含有一穿设于该二第一穿槽或该二第二穿槽的束带,该束带用以环设于该第二物件。
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角度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还具有一自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中段部位凹陷的凹槽。
11.一种电子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电子设备;以及一多角度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以及一设于该固定件的迫紧单元,该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安装部、一第二安装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安装部与该第二安装部的衔接部,该第二安装部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与一第二抵接面,且该第一抵接面或其延伸面是与该第二抵接面或其延伸面相交并具有一非180度的夹角,该第一安装部是与该电子设备连接,该迫紧单元用以设于一物件,以使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的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紧抵于该物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总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一户外型无线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角度固定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多角度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总成,该多角度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件及一迫紧单元,该固定件具有第一、第二安装部及衔接部,该第二安装部具有夹角非180度的第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一安装部可与电子设备连接,该迫紧单元是用以组装设于一物件,以使该固定件的第二安装部的第一或第二抵接面紧抵于该物件;由此,该电子设备可通过该固定装置而以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设于该物件,而且,该多角度固定装置构件少且结构强度佳,因此其成本低、易组装,且可长时间维持该电子设备与该物件的相对角度。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738296SQ20122011224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杨永群 申请人: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环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