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战车的炮塔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601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尤其用于战车的炮塔。

背景技术:
在本技术领域中,炮塔是已知的,炮塔为通常适用于支撑枪炮及能够保护车载的人或者保护允许与枪炮相关联的抛掷物被射出的构件的系统,同时允许枪炮沿不同的方向瞄准和射出。炮塔典型地被设计成不仅安装在建筑物或者固定构造物上,而且安装在移动构造物上,例如,军用飞机、战车等。然而,根据现有技术制造的炮塔面临一些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可以一种简单和经济的形式生产的炮塔。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和可较容易地接受维护的炮塔。根据本发明,这些和其他目的借助于上述类型和所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限定的炮塔而实现。所附权利要求是针对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提供的技术启示的完整部分。具体而言,所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并描述了可选的技术特征。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具体而言将参照附图和以示例性方式而非限制性方式提供的以下详细描述而更好地理解。其中:图1至图3是二维视图,具体而言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制造的用于战车的炮塔的侧视图、前视图和俯视图;图4和图5是二维视图,具体而言分别是之前附图所示的炮塔的前部部分或者壳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图6至图8是放大视图,是图4中所示和其中以闭合曲线VI、VII和VIII标记的制造的细节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1至图3中所示的炮塔的后部部分或者尾部的透视图;图10和图11是二维视图,具体而言分别是图9中所示的后部部分或者尾部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图12是放大视图,是图10中所示并且其中以闭合曲线XII标记的制造的细节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标号10指示尤其用于战车的整个炮塔,其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制造。具体而言,炮塔10设计成安装在战车(例如,坦克(未示出))的顶部。更详细而言,炮塔10安装成以便相对于战车进行旋转,使得炮塔能够围绕大致上的垂直轴线进行旋转,并在大致上的水平面移动。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炮塔10不仅可安装在战车上,而且可安装在建筑物和固定构造物上以及安装在移动构造物(例如,军用飞机)上。炮塔10有空心罩12,空心罩12设有枪炮,如,开炮装置14。在所示实施例中,开炮装置14朝着空心罩12的外部发射,并且在其围绕大致水平轴线旋转期间由空心罩支撑。如下面更加详细描述的那样,空心罩12在外部设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设计成避免空心罩自身遭受撞击以及避免遭受来自敌人武器的弹药的爆炸。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例中,空心罩12有大致盒形形状,其包括如下面更加详细描述那样彼此组装的多个钣金件。具体而言,钣金件覆盖有多个防护板。此外,炮塔10包括只在图1和图2中部分可视的驾驶室16,其延伸穿过设在空心罩12下侧的底部开口(未标号)并适于容纳安装炮塔的战车的工作人员。具体而言,典型地通过在战车的构造物和罩12的底部之间插入旋转支撑件(例如,轴承),炮塔10对应于罩12的底部装配到战车上。在所示实施例中,驾驶室16包括基座16a和多个优选有管状形状的直柱16b,并且直柱使得基座与空心罩12结合。具体而言,弹道网格或者弹道板16c横向安装在直柱16b的区段之间且适于对由驾驶室16限定的隔间提供保护。可选地,直柱16b通过向外弯曲或者变弯形成内凹17,其布置在靠近直柱的顶部,以便增加靠近空心罩12的由驾驶室16包围起来的容积。以此方式,人们可有利地增加空心体12内侧和罩16之间边界处的区域的可用空间,这是典型的关键空间,由于该可用空间适于容纳操作人员的座位(不可见的),操作人员由炮塔座位上的工作人员构成。空心罩12包括:前部部分或者壳18,枪炮14安装于其上并且其限定了前腔20(见图4);以及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其容纳抛掷物弹仓和用于将抛掷物(未示出)装载(马达驱动或者手动)到所述枪炮14的后膛的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并且限定后腔24。前部部分或者壳18和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机械地组装,使得前述腔20、24彼此至少部分地连通。彼此分开随后组装的前部部分或者壳18和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的存在有不同的优点。例如,事实上的优点在于,罩12的制造过程能够分开,使得前部部分或者壳18相对于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以一种分开和独立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而言,与那些将需要大体上由整体壳构成的罩的机器相比较而言,这允许操作者使用较小机器来处理两部分18、22,例如,通过焊接构成其的钣金件来进行制造。此外,前部部分或者壳18(带有枪炮)和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带有抛掷物弹仓和抛掷物装载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的组装和准备可以并行发生,以便接着在结束相关组装过程时结合所述部分,因此显著减少了整体制造时间。优选地,前部事实上,一旦组装,彼此连通的腔20、24允许抛掷物储存在弹仓和/或引入布置在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的装载构件,以便转移至布置在前部部分或者壳18中的枪炮的后膛14,优选借助于容纳于驾驶室16的工作人员的操作员的控制和帮助。优选地,前部部分或者壳18和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以一种彼此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例如,它们可连接到多个螺钉上,其设计成当两部分18、22必须拆卸时可移除。例如,这种情形可归因于对维护或者更换两部分18、22中的一个时的需要。由于它们彼此分开,因此,拆卸18、22的可能性使它们更易于被移除且更快地被修理或者更换。在所示实施例中,前部部分或者壳18和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分别有后表面26和前表面28,前表面26和后表面28大致上彼此匹配,并相互并列和邻接且彼此机械地联接。优选地,该联接借助于面26、28之间可移除的连接发生(例如,借助于在需要时可移除的螺钉)。优选地,后表面26和前表面28大致上是平坦的,具体而言布置在大致上垂直的平面上。具体而言,后表面26和前表面28分别有至少一个后窗27和前窗29,其彼此匹配并适于彼此重叠。在所示实施例中,前部部分或者壳18有底部开口且驾驶室16装配在此。此外,前部部分或者壳18的底部适于安装成围绕固定或者移除的构造物旋转,炮塔10适于安装到构造物上,在此情况下为战车。具体而言,通过在构造物和前部部分或者壳18(围绕驾驶室16安装在其中的区域)的底部之间插入合适的旋转支撑物(例如,轴承)执行组装。优选地,罩12有朝着所述罩12的底部至少部分地变宽的上半壳30(因而,朝着顶部逐渐变窄)和朝着所述罩12的顶部至少部分地变宽的下半壳32(因而,朝着底部逐渐变窄)。上半壳30和下半壳32在罩12的至少一个边缘边界34处相接合、变宽。鉴于这些特征,上半壳30和下半壳32以此方式一方面获得罕见的雷达探测能力(所谓的“隐身作用”)且另一方面获得将进入的抛掷物朝着外部弹射的发射能力。优选地,前述的半壳30、32通过变宽限和接合定至少一个侧向边缘边界34a,其侧向地布置在罩12上,具体而言布置在前部部分或者壳18上。在所示实施例中,半壳30、32限定一对侧向边缘边界34a,其布置在所述罩的相对侧上,具体而言布置在前部部分或者壳18上。例如,该对侧向边缘边界34大致相对于彼此平行。优选地,前述的半壳30和32通过变宽限定至少一个前边缘边界34b,其布置在罩12的前部上,具体而言布置在前部部分或者壳18上。在所示实施例中,半壳30、32限定了一对前边缘边界34b,具体而言在前部部分或者壳18上。例如,相对于罩12(具体相对于前部部分或者壳18)的该对前边缘边界34b向前汇聚。具体而言,边缘边界34布置成与罩12(具体而言,前部部分或者壳18)的周围至少部分相对应,并且更进一步地具体而言布置成与侧轮廓或者侧部相对应,其结合前轮廓的一部分,前轮廓向前变窄以容纳枪炮14。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即使在所示实施例中,边缘边界34仅由前部部分或者壳18承载,在本发明的可能变形中,其也可以应用于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具体而言参考图6至图8,边缘边界34的构造也准许将防护装置装配到罩12的改进,具体而言对应于半壳30、32。如图6至图8中所示,上半壳30和下半壳32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上倾斜钣金件36和下倾斜钣金件38对应于每个边缘边界34进行结合。例如,上倾斜钣金件36和下倾斜钣金件38可对应于边缘边界34彼此焊接。具体而言,在每个提供边缘边界34的区域,上半壳30和下半壳32在外部上具有上防护板40和下防护板42,在所示实施例中,其布置在倾斜的钣金件36、38上方。板40、42彼此相邻且周围地接触,具体对应于每个边界34。在所示实施例中,对应于每个边缘边界34,罩12还包括相匹配且覆盖彼此相邻的板40、42的区域的固定元件46。更详细而言,固定元件46是长方形的(例如,沿着与边缘边界34相对应的相邻的板40、41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在板40、42彼此相邻且接触的区域具有凹形面。具体而言,固定元件46具有大致上的V型截面。优选地,固定元件46借助于贯穿器件47约束所述罩12(下半壳30),例如,借助于多个螺钉,其延伸穿过下板42,且具体在边缘边界34的下方对准。该约束能够允许固定元件46确保相邻板40、42的支撑的稳定性。事实上,在所示实施例中,由于这个原因,本发明借助于延伸穿过上板40的部件避免固定元件46与罩12(上半壳32)的联接。因为在板上凿孔的方式以一种非期望的方式产生了板的削弱区域,因此这种情况提供减少在板40、42上凿孔的点的数量的可能性具有显著优点。此外,由于罩12的防护装置的潜在削弱区域布置在瞄准炮塔10的抛掷物难以到达的位置的事实,将用于装配固定元件的唯一的下板42的凿孔的优选决定是有优势的。在所示实施例中,为了达到装配固定元件46的目的,贯穿部件47延伸穿过下板42和下钣金件38,下板和下钣金件一个布置在另一个的顶部。优选地,还提供了基座固定元件48,其与上述的固定元件46类似,参考提供边缘边界34的区域。基座固定元件48插入下防护板42和下半壳32的底部之间。图7所示的情况,贯穿部件47延伸穿过下半壳32的底部,具体没有经过穿过下防护板42,其允许每个基座固定元件48联接到罩12。相反地,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贯穿部件47在横向方向延伸穿过下防护板42。此外,选择性地提供了固定直柱50,具体是板状类型,固定直柱中的每个直柱适于将固定元件46连接到与相同的下板42相关联的基座固定元件48。优选地,直柱中的每个直柱也适于连接多对彼此相邻的固定元件46和/或多对彼此彼此相邻的基座固定元件48,因此还彼此约束,具体而言是指约束相邻的下防护板42。具体而言以此方式,固定直柱50覆盖下防护板42彼此相邻的区域,以便于避免由板40、42建立的防护装置中的空闲空间。优选地,每个固定直柱50,在相同轴端52例如通过使得延伸穿过固定元件46和下防护板42的相同贯穿部件穿过连接到相邻的固定元件46。以此方式,为了装配固定直柱50,操作者不需要进一步对下防护板42钻孔,除了已经需要安装固定元件46的那些之外。同样也应用于固定直柱50的相对轴端部54,不同之处在于:其连接彼此相邻的基座固定元件48。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固定元件50具有接着比直柱的其他地方更宽的端部52、54,具体产生一种“狗骨头”的形状。图12示出罩12的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的细节。优选地,后部部分或者尾部22采用多个的彼此“无热”安装的钣金件制造,例如,彼此旋紧,具体而言不需要执行热组装步骤,例如,焊接步骤。借助于弹道互锁方式来执行固定在一起的钣金件的相邻区域之间的机械连接,一般地采用56表示,这对于借助于焊接的壳制造而言是已知的。这减少了制造成本和时间并使得修理比较容易执行。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焊接多个钣金件36、38制造前部部分或者壳18,防护板40、42机械地无热地安装在钣金件36、38上,具体借助于使用螺钉(优选地根据前述解决方案)。当然,所陈述的本发明所的原则是,关于上述和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可进行广泛的修改,该方式不会超过所附权利要求提供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