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枪的枪管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825阅读:5384来源:国知局
玩具枪的枪管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枪的枪管单元,尤指一种内枪管可随时枢转及摆正,且仍具有弹道调整功能的玩具枪的枪管单元。



背景技术:

玩具枪的枪管单元,一般都是包括内枪管及外枪管,而内枪管主要做为子弹(俗称BB弹)置入及射出的通道。然而,鉴于成本及结构复杂性的考虑,内枪管中并未设置真枪可导引子弹旋转的螺旋线(俗称膛线)结构,因此,也造成玩具枪的子弹击发后,造成不定向旋转的移动轨迹,其射出的轨迹难以控制,故往往无法准确射击到目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鉴于此,设计了具有调整弹道功能的实用新型,此可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99663、M298109、I416060号的专利案,其中,这些专利案均具有弹道调整装置,而其主要技术均是在内枪管的后侧末端结合可挠性的置弹管,置弹管的内壁顶端设置突部,使子弹经过此处时会有擦动的现象,而使弹道前进的轨迹稳定。

但是,包括上述的专利案及现有的玩具枪的枪管单元,内枪管均是采用固定式结合于外枪管内部的结构方式,然而,在实际的玩具枪实施中(例如:生存游戏),使用者常常会因场所、姿势的因素而有将玩具枪呈现歪斜拿着的情形,在如此的情形下,此时的内枪管10后侧末端的置弹管20的突部201仍然呈歪斜状态(如图1),故此时枪支击发后,其产生的弹道将随着呈现歪斜状况而出,因此,便削减了设置弹道调整装置的功能。因此,实有待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承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玩具枪在歪斜拿持的情形下射击时,产生子弹在置弹管内部擦动后的弹道歪斜,造成子弹路径偏移及命中率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改善的技术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玩具枪的枪管单元的改进结构,所述的枪管单元包括一内枪管及一外枪管,其中,内枪管轴向穿组在外枪管的内部,而外枪管固定式结合于枪身;而主要改良在于:内枪管与外枪管之间设置至少一枢转组件,导致内枪管能枢转地枢接于外枪管的内部,且内枪管至少在一结合位置固接至少一偏心配重。据此而使内枪管能枢转,且借由偏心配重的设置而达到即便枪身歪斜时,内枪管随即可回复摆正状态,以保持射击时的弹道稳定。

其中,偏心配重的结合位置可在内枪管的前侧、中间或后侧。

并且,内枪管的后侧末端可增设一弹道调整装置,且内枪管的后侧末端上方具有一剖槽,而弹道调整装置至少包括一置弹管、一抵压组件及一旋动座,所述的置弹管为可挠性材料,且套接于内枪管的后侧末端,且置弹管的后侧末端内壁对应内枪管的剖槽设有至少两个突部,而且,置弹管的后侧末端上方设置一抵压组件,且该抵压组件抵压在置弹管的突部的上方,另外,旋动座套接在置弹管及抵压组件的外侧,而旋动座的内壁另具有一偏心调节部,且抵压组件的上端对应于偏心调节部,导致旋动座被转动时,偏心调节部恰能压掣抵压组件,且抵压组件下压置弹管而使突部向内枪管的剖槽下移,而达到可调整弹道的功能。

承上,内枪管的后侧末端组固增设一固定座,固定座固结在置弹管的外侧,而且,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环部、一结合部,且环部与结合部之间为一套接部,其中,套接部的上方设有一穿孔,穿孔以供抵压组件穿设,且旋动座设置在套接部的外侧。

并且,增设一卡掣组件,该卡掣组件位于内枪管的后端,卡掣组件具有枢接一起的一穿掣杆及能摆动的一连动杆,另外,固定座的环部环向设有多个卡孔,且连动杆摆动于一方向时,穿掣杆能前移卡掣于卡孔中而致使内枪管被定位,以利于调整弹道,而连动杆摆动于另一方向时,穿掣杆又能后移而不卡掣于卡孔,使内枪管回复至可枢转的状态。

并且,偏心配重位于外枪管的后侧,且该固定座的结合部向前与该偏心配重组接,而外枪管的后侧内部固结一内衬管,且枢转组件位于内衬管与内枪管之间。其中,偏心配重的前侧另具有一穿组部,而穿组部组入内衬管,且使枢转组件位于内衬管与穿组部之间。

因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玩具枪的枪管单元改进方案,尤指借由内枪管改良为枢接于外枪管的内部,且内枪管另结合有偏心配重,据以达成即便枪身呈现歪斜时,内枪管仍可随即回复摆正状态,以维持击发的弹道前进轨迹稳定,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的目的。且内枪管仍可被调节成与外枪管组固的方式,以利于弹道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玩具枪于歪斜拿持时的内枪管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于枪身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配重设置于内枪管的位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线的剖视动作图;

图7:为图5的B-B’剖面线的剖视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于枪机装置后移时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于枪机装置前移时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0 内枪管    20 置弹管

201 突部

(本实用新型)

A 枪管单元 A1 枪身

1 内枪管 1A 结合位置

11 枢转组件 12 偏心配重

121 穿组部   13 剖槽

2 外枪管    21 枪机装置

22 内衬管

3 弹道调整装置  31 置弹管

311 突部 32 抵压组件

33 旋转座 331 偏心调节部

34 固定座 341 环部

3411 卡孔 342 结合部

343 套接部 3431 穿孔

35 卡掣组件 351 穿掣杆

352 连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枪管单元A包括一内枪管1、一外枪管2及一弹道调整装置3,其中:

内枪管1,请见图4、图5,轴向穿组在外枪管2的内部,而内枪管1与外枪管2之间设置至少一枢转组件11,此可采用机械组件中常见的轴承(Bearing),使内枪管1能枢转地枢接于外枪管2的内部,且内枪管1至少在一结合位置1A固接至少一偏心配重12(请见图5),偏心配重12的结合位置1A可在内枪管1的前侧、中间或后侧或任一位置(如图5)。承上,另外,请参见图6、图7,其中,图6为图5的A-A’剖面线的剖视动作图,图7为图5的B-B’剖面线的剖视动作图,内枪管1能轴向枢转,且借由偏心配重12的设置而达到即便枪身A1歪斜时,内枪管1随即可回复至摆正的状态的效果。另外,内枪管1的的后侧末端上方具有一剖槽13(请参见图4、图6)。

外枪管2,请参见图4、图8,主要定位结合于一枪身A1,另外,外枪管2的后端外侧具有一枪机装置21,而外枪管2的的后侧内部固接一内衬管22。而枢转组件11位于内衬管22与内枪管1之间,偏心配重12位于外枪管2的后侧,且偏心配重12的前侧另外具有一穿组部121,且穿组部121向前延伸进入内衬管22,并且,枢转组件11位于内衬管22与穿组部121之间。

弹道调整装置3,包括一置弹管31、一抵压组件32、一旋动座33、一固定座34及一卡掣组件35,其中,置弹管31由可挠性材料(例如橡胶、塑料)所制成,且套接于内枪管1的后侧末端,且置弹管31的后侧末端内壁对应内枪管1的剖槽13而设有至少两个突部311(图中以四突部为例,另见图6),且突部311为弧突状,而抵压组件32设置在置弹管31的后侧末端上方,且抵压组件32对应抵压在置弹管31的突部311的上方,而旋动座33套接在置弹管31及抵压组件32的外侧,而旋动座33的内壁另具有一偏心调节部331,且抵压组件32的上端对应于偏心调节部331,使转动旋动座33时,偏心调节部331恰能向下压掣抵压组件32或不向下压掣,且抵压组件32向下压掣置弹管31时,突部311即向内枪管1的剖槽13下移,而达到可调整弹道的功能。固定座34组固于内枪管1的后侧末端,固定座34固结在置弹管31的外侧,固定座34的两端分别为一环部341、一结合部342,且环部341与结合部342之间为一套接部343,而套接部343的上方设有一穿孔3431,用以提供抵压组件32穿设,且旋动座33设置在套接部343的外侧,而结合部342向前与偏心配重12组接,另外,环部341环向设有多个卡孔3411,并且,增设一卡掣组件35,该卡掣组件位于内枪管1的后端,其由一穿掣杆351及能摆动的一连动杆352枢接在一起而组成,穿掣杆351具有向前的弹性力,且枪机装置21未前移时,连动杆352摆动于一方向,此时,穿掣杆351适能前移卡掣于一卡孔3411中而致使内枪管1被定位(请见图9),以利于调整弹道,且枪机装置21前移时适能推移连动杆352的下方(请见图10),而连动杆352摆动于另一方向时,穿掣杆351即后移而不卡掣于卡孔3411,使内枪管1回复至可枢转的状态。

承上结构组成而实施时,枪机装置21前移而推移连动杆352的下方(见图10),使穿掣杆351后移而不卡掣于卡孔3411中,内枪管1呈现可轴向枢转的状态,此时即为正常射击的实施状态,而即便使用者因场地或姿势而使枪身A1歪斜,内枪管1即由偏心配重12的设置而随即可回复至摆正的状态(请见图6、图7),以确保枪身A1即便在歪斜状态下时,内枪管1仍可摆回而使置弹管31的突部311位于正上方,也即确保子弹擦动的位置在正上方,因此,可确保子弹射出后的弹道稳定性及命中率,不会有弹道向左或向右偏移的现象,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所在,另外,当欲调整弹道时,必须使内枪管1被定位,此时必须使枪机装置21后移(见图9),使穿掣杆351回复前移而卡掣于卡孔3411中,内枪管1呈现定位的状态,使可转动旋动座33而达到可调整弹道的功能。

据上结构组成及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借由将内枪管1改良为枢接于外枪管2的内部,且内枪管1另结合有偏心配重12,据以达成即便枪身A1呈现歪斜时,内枪管1仍可随即回复摆正状态,使置弹管31的突部311位于正上方,以维持击发的弹道前进轨迹稳定,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的效果,且内枪管1仍可被调节成与外枪管2组固的方式,可调整弹道,因此,如此即可有效改善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

综上所述,当知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结构已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而毫无疑问,符合实用新型专利要素。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