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520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定位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在诸如航空航天等领域,引信体和火箭弹的连接通常采用法兰形式进行连接,具体地说,需要先在法兰上进行打孔,然后再通过螺钉紧固,最终实现引信体和火箭弹装配。但是,随着火箭弹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导致火箭弹内部的可用空间变小,而引信体无法利用伸出的法兰部分占据的空间,因而传统的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空间利用率低,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

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不但能够将引信体可靠地安装在弹体上,而且节省弹体的内部空间,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包括弹体和设置在该弹体前端的引信体,其要点在于:所述引信体和弹体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引信体包括前体和后体,该前体和后体之间具有台阶,所述后体包括位于其前端的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上具有限位槽;所述弹体包括位于其前端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相适应,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当所述引信体安装在所述弹体上时,所述紧固螺钉的下端穿出安装孔后嵌入所述限位槽内。

采用以上结构,紧固螺钉的下端穿出安装孔后与限位槽抵接时,紧固螺钉的下端与限位凹槽之间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使引信体和弹体在周向和轴向上被可靠地锁止定位,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节省弹体的内部空间,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装配与拆卸简单、快捷,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壁均呈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径。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便于装配,保证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可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应的限位凹槽。采用以上结构,对引信体和弹体在装配时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引信体和弹体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转动,同时,采用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的配合能够保证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装配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上,该限位凸起为长条形,其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轴线平行,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使所述限位槽断开,形成两段式结构。采用以上结构,两个限位凸起对称设置不但易于加工,而且对称的整体结构避免发生装配错误,并且,引信体和弹体即使在巨大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转动,而两段式的限位槽能够限制引信体和弹体的最大转动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呈三角形。采用以上结构,以适应锁紧螺钉下端的锥形面,二者相互配合,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保证了锁紧螺钉与限位槽的可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的两槽壁之间的夹角为90°。采用以上结构,进一步提高限位槽对锁紧螺钉下部锁止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具有内螺纹。采用以上结构,既便于拧入锁紧螺钉,还提高了锁紧螺钉的安装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引信体和弹体共同构成从前向后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采用以上结构,整体呈锥形的外形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空气阻力,使发射类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能飞得更快、更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使引信体和弹体在周向和轴向上均被可靠地锁止定位,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节省弹体的内部空间,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装配与拆卸简单、快捷,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引信体、弹体与紧固螺钉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引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引信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发射类部件固定定位结构,包括弹体2,在所述弹体2前端设置有引信体1,所述引信体1和弹体2共同构成从前向后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其外形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空气阻力,使发射类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能飞得更快、更远。

请参见图3、图4和图7,所述引信体1包括前体11和后体12,该前体11和后体12采用机械加工成型,内部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所述前体11也为从前向后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后体12为三段式的圆筒形结构,其直径从前向后呈台阶式减小。所述前体11和后体12之间具有台阶13,所述后体12的前端与前体11连接的部分为第一固定部121,该第一固定部121的外壁呈圆筒形结构,并且,第一固定部121的外壁上具有两个限位凸起121b以及两段限位槽121a,两段限位槽121a共同呈近似圆环形。所述该限位凸起121b为长条形,其轴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的轴线平行,并且,限位凸起121b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21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槽121a断开,形成两段式结构,并且,所述限位槽121a的截面呈三角形,该限位槽121a的两槽壁之间的夹角为90°。

请参见图2、图5和图6,所述弹体2包括位于其前端第二固定部21,该第二固定部2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的外壁相适应,即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内壁呈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12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内径,以保证引信体1与弹体2能够紧密贴合,连接可靠。在所述第二固定部21上设有六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211,该安装孔211的孔壁上均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内壁上具有两个与所述限位凸起121b相适应的限位凹槽212,两个限位凹槽212相对分布,其与第一固定部121上的两个限位凸起121b配合,能够对引信体1和弹体2在装配时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防止引信体1和弹体2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转动,同时,装配时根据限位凸起121b和限位凹槽212配合,能够保证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二固定部21的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首先将引信体1的两个限位凸起121b对准弹体2的两个限位凹槽212,然后将引信体1从弹体2的前端嵌入,此时,弹体2上的六个安装孔211位于引信体1上的限位槽121a的正上方,最后,将六个紧固螺钉3分别从弹体2上的安装孔211拧入,使紧固螺钉3的下端穿出安装孔211后嵌入限位槽121a,此时,紧固螺钉3的下端与限位槽121a之间具有一定的过盈量,最终,使引信体1和弹体2在轴向和周向上被紧固螺钉3以及限位凸起121b和限位凹槽212锁止,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和沿轴向的相对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