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99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牌,特别涉及一种带导向防护功能的警用盾牌。



背景技术:

盾牌是一种古老的防御性兵器,士兵手执盾牌可以有效遮挡敌人的兵器,保护自身生命安全。在古代作战中,无论是中国、古希腊还是古罗马的历史上,盾牌都是一种战术用途非常重要的兵器而一直发展至今。虽然如今盾牌在军事用途上的辉煌不复存在,但是盾牌在现代警用领域却焕发出新的生命。在目前世界格局趋于和平的大氛围下,规模化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而国家内部的个体犯罪活动却屡屡频发,因此警员所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此时警用盾牌在单警防护领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代警用领域用的盾牌,在警察执法行动中,面对骚乱的人群以及低强度的冲突,盾牌称为体现警察文明执法的有效工具。

现代警用盾牌在受到攻击时,主要会受到以下几种攻击方式:

1、 棍棒等器械类物体攻击:犯罪人员实施此类攻击时,一般是通过手握棍棒等挥舞打击或戳向盾面。现有技术的盾牌中盾面常见有平面盾面和圆弧面盾面。如果盾牌正面是平面,盾牌遭受此类攻击时,棍棒会的力量会大部分被盾牌承接,并传导到执法人员手臂,容易由于力量过大造成伤害,更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盾牌脱手,失去防护;如果盾牌正面是外凸型弧面,盾牌遭受此类攻击时,棍棒会沿着盾面滑动,可以有效的卸载一定的冲击力,但由于盾牌表面无导向作用,所以棍棒会无规律的沿盾牌表面滑动,一方面不利于执法人员判断如何进行反击并缴械,另外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协同执法的人员伤害。

2、飞石、砖块等抛掷类物体攻击:犯罪人员实施此类攻击时,一般是采取直接抛掷的手段,将通过飞石、砖块抛向执法者。面对此类攻击,执法者采用的现有技术的盾牌一般可以抵御抛掷物体对持盾人员的伤害,但由于盾牌表面是平面或圆弧面,抛掷物在盾面上会无规律的滑动,变向的抛掷物反而极易造成协同的其他执法人员的伤害。

3、可燃、腐蚀类液体攻击:犯罪人员实施此类攻击时,一般是采取直接抛掷的手段,将可燃、腐蚀类液体抛向执法者。面对此类攻击,执法者采用的现有技术的盾牌一般可以抵御抛掷液体对持盾人员的直接伤害,但由于盾牌表面是平面或圆弧面,抛掷液体在盾面上会无规律的飞溅,变向,抛掷液体反而极易造成协同的其他执法人员的伤害。

此外现有技术的盾牌在作为武器攻击犯罪人员时,也显得能力不足,多数都是单纯的防护器械,亟待增强其攻击能力,实现攻防兼备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包括盾牌本体、手持把手、护垫、手肘锁紧固定装置,所述盾牌本体包括盾牌本体正面和盾牌本体背面,所述护垫与所述盾牌本体背面连接,所述手持把手和所述手肘锁紧固定装置穿过护垫与盾牌本体连接,其中,所述盾牌本体正面包含盾牌脊、盾牌正面、盾牌侧面和盾牌底,所述盾牌脊横向延伸至盾牌底组成盾牌正面,且盾牌脊横向延伸时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盾牌脊沿盾牌本体背面方向延伸组成盾牌侧面,所述盾牌脊、盾牌正面和盾牌侧面沿盾牌底轴线对称布置,并组成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所述盾牌底包含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盾牌底轴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上设置若干个筒状型捕捉装置。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向槽底部设置袋状型捕捉装置。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向槽包含槽开口和槽底,所述槽开口尺寸小于槽底尺寸。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包含槽开口和槽底,所述槽开口尺寸大于或等于槽底尺寸。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盾牌正面还包含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包含槽头、槽体和槽尾,所述槽头相交于盾牌脊,所述槽尾相交于盾牌底,从槽头沿盾牌正面表面延伸至槽尾组成槽体。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槽体沿槽头向槽尾横向延伸或斜向下延伸。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槽为V型槽或U型槽,连续的所述第一导向槽组成褶皱面。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 ,所述盾牌本体正面还包含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在盾牌正面顶部并与横向延伸至盾牌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W型盾体的盾牌可以实现对各类攻击物的防御,具体的如下:

1、对棍棒类等攻击均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主要通过在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筒状捕捉器一起组成一个捕捉系统,可以有效的收缴棍棒,保证执法人员安全,威慑攻击者;

2、对飞石,砖块等抛掷物等攻击均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主要通过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和袋状捕捉器的配合,可以有效拦截抛掷物,使抛掷物沿第二导向槽滑落,保证执法人员自身和协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可以将第二导向槽设置成反击模式,可以对攻击人员形成威慑;

3、对可燃液体、或腐蚀性液体等攻击均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主要通过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保护板、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配合,可以有效的避免液体朝盾牌的两侧和顶侧飞溅,保证执法人员自身和协同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盾牌正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盾牌俯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盾牌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针对图1的3-3剖视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棍棒攻击物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6 是图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液体和抛掷物攻击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第二导向槽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盾牌本体;2、护垫;3、手肘锁紧固定装置;4、手持把手; 10、盾牌本体正面;100、盾牌正面;101、第一导向槽;101a、槽头;101b、槽体; 101c、槽尾;101d、槽峰;102、盾牌脊;103、盾牌底;103a、盾牌底轴线; 104、盾牌侧面;105、保护板;106、第二导向槽;106a、槽开口;106a 、槽底;107、筒状型捕捉装置 ;108、袋状型捕捉装置;110、第一轨迹图;120、第二轨迹图;130、棍棒初始状态;140、棍棒滑行状态;150、棍棒捕捉状态;20、盾牌本体背面;30、盾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的W型盾牌,包括盾牌本体1、手持把手4、护垫2和手肘锁紧固定装置3,所述盾牌本体1包括盾牌本体正面10和盾牌本体背面20,所述护垫2与所述盾牌本体背面20连接,所述手持把手4和所述手肘锁紧固定装置3穿过护垫2与盾牌本体1连接,其中,所述盾牌本体正面10包含盾牌脊102、盾牌正面100、盾牌侧面104和盾牌底103,所述盾牌脊102横向延伸至盾牌底103组成盾牌正面100,且盾牌脊102横向延伸时高度逐渐降低,此处所述高度定义为盾牌正面100到护垫2的距离。所述盾牌脊102沿盾牌本体背面20方向延伸组成盾牌侧面104,所述盾牌侧面104也可以是沿盾牌本体背面20方向斜向外延伸或斜向内延伸。

所述盾牌脊102、盾牌正面100和盾牌侧面104沿盾牌底轴线103a轴向对称布置,并组成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10;两侧的所述盾牌侧面104组成W型的外侧边,两个所述盾牌正面100和盾牌底103一起组成W型的内侧V型边,所述盾牌脊102为W型的2个顶点位置。所述盾牌底103包含第二导向槽106,所述第二导向槽106沿盾牌底轴线103a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106上设置若干个筒状型捕捉装置107,所述筒状型捕捉装置107采用弹性或半刚性材料制成,通过绑接,螺钉连接或预埋等方式固定盾牌底103上。

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10包含的两个所述盾牌正面100和盾牌底103一起组成W型的中间倒V型边可以抵御针对正面的攻击,倒V型边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可以将抛掷物和液体等汇集到盾牌底103的第二导向槽106中,并落入地面,不会造成持盾人员或协同人员的二次伤害。而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10的盾牌侧面104可以抵御针对盾牌侧面的攻击,保护人员安全。针对棍棒攻击,倒V型边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棍棒由所述盾牌正面100滑入到第二导向槽106并被筒状型捕捉装置107捕捉并缴械,保障了执法人员安全,同时有利于制服攻击者。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底部设置袋状型捕捉装置108。所述袋状型捕捉装置108由防腐高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将从第二导向槽106中收纳的液体和抛掷物捕获,避免造成人员和财产伤害。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槽101设置为 V型槽或U型槽,若干连续的所述第一导向槽101组成褶皱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所述V型的褶皱面可以完整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左右两侧的连续V型或U型褶皱面不仅整体美观、具有威慑力。无论是面对棍棒攻击,石块等抛掷物攻击或液体攻击时,都可以利于盾牌正面100形成多维度的褶皱面,实现全面覆盖,全面防护。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盾牌底103还包含第二导向槽106,所述第二导向槽106沿盾牌底轴线103a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包含槽开口106a和槽底106b,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大于或等于槽底106b尺寸,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可以是U型槽或V型槽,也可以是多边形槽。所述第二导向槽106既可以对攻击物体如飞石,液体等进行导向,使其落到地面,避免伤害到持盾人员,同时由于可以利用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大于或等于槽底106b尺寸,进行反弹石子,反击攻击者。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其中,所述盾牌正面100包含第一导向槽101,所述第一导向槽101包含槽头101a、槽体101b和槽尾101c,所述槽头101a相交于盾牌脊102,所述槽尾101c相交于盾牌底103,所述槽头101a沿盾牌正面100表面延伸至槽尾101c组成槽体101b。W型的盾牌本体正面10的两个所述盾牌正面100和盾牌底103一起组成W型的内侧V型边可以抵御针对正面的攻击,并通过第一导向槽101进行导向,将攻击物汇集到盾牌底103的第二导向槽106中,并落入地面,不会造成持盾人员或协同人员的二次伤害,保护人员安全。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槽体101b沿槽头101a向槽尾101c横向延伸;另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槽体101b沿槽头101a向槽尾101c斜向下延伸。横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101有利于进行导向,而斜向下延伸第一导向槽101由于重力作用,导向效果更好。

又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盾牌本体正面10还包含保护板105,所述保护板105设置在盾牌正面100顶部并与横向延伸至两侧的盾牌脊102。保护板105可以阻挡液体或抛掷物由盾牌正面100顶部反弹到盾牌后方,保护持盾人员。

具体的,当遇到棍棒攻击时,如图5所示,一般是通过手握棍棒挥舞打击或戳向盾面,持盾人员可以根据棍棒的攻击方式和角度采用盾牌正面100进行迎击,以棍棒戳盾面为例。当棍棒戳盾面时,棍棒首先碰撞到盾牌正面100上,定义此时为棍棒初始状态130,由于盾牌正面100和盾牌底103组成V型的结构,盾牌正面100由第一导向槽101组成,所以棍棒会首先接触到第一导向槽101,由于棍棒的惯性和第一导向槽101的导向作用,所以棍棒会滑入到第二导向槽106中穿入第一根筒状捕捉器107中,定义此时为棍棒滑行状态140,由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06的导向作用和棍棒惯性以及重力作用,棍棒撑开第一根筒状捕捉器107一定角度后,继续沿第二导向槽106滑动,并穿过第二根筒状捕捉器107,此时定义为棍棒捕捉状态150,棍棒被一个或两个或若干个筒状捕捉器107弹性压缩限制,执法人员可以对棍棒进行收缴,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具体的,当遇到抛掷物或液体攻击时,如图6所示,持盾人员可以根据抛掷物或液体等攻击物体运动轨迹采用盾牌正面100进行迎击,当攻击物体是抛掷物时,以石子为例。当石子攻击力度较大时,石子碰撞到盾牌正面100上,由于盾牌正面100和盾牌底103组成V型的结构,盾牌正面100由第一导向槽101组成,所以石子会首先接触到第一导向槽101,由于接触的位置不同,所以运动曲线也有所不同,其中第一运动轨迹110进行运动是一种较普通的形式,如第一运动轨迹110,石子在第一导向槽101中沿第一导向槽101从槽头101a向槽尾101c滑动,并落入到第二导向槽106中,由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包含槽开口106a和槽底106b,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大于或等于槽底106b尺寸,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可能是U型槽或V型槽,所以此时滑入所述第二导向槽106的抛掷物会沿第二导向槽106反弹回盾牌正面100前方,可以反击攻击者,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当石子攻击的力度不大时,当石子攻击到盾牌正面100上,由于盾牌正面100由第一导向槽101组成,所以石子会首先接触到第一导向槽101,由于两个盾牌正面100盾牌底103组成的V型面和盾牌正面100顶部设置的保护板105,,石子会沿第二运动轨迹120进行运动,石子在第一导向槽101中沿第一导向槽101从槽头101a向槽尾101c滑动,并落入到第二导向槽106中并沿着第二导向槽106落入袋状型捕捉装置108中,可以有效的捕捉抛掷物,很好的保护持盾人员和协同人员。

当攻击物体是液体时,当液体攻击到盾牌正面100上,由于盾牌正面100由第一导向槽101组成,所以液体会首先接触到第一导向槽101,由于两个盾牌正面100盾牌底103组成的V型面和盾牌正面100顶部设置的保护板105,所以液体部分会飞溅到盾牌正面100前方,部分液体会沿第二运动轨迹120进行运动,液体在第一导向槽101中沿第一导向槽101从槽头101a向槽尾101c滑动,并落入到第二导向槽106中并沿着第二导向槽106落入袋状型捕捉装置108中,可以有效的避免液体朝盾牌的两侧和顶侧飞溅,很好的保护持盾人员和协同人员。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6-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1的基础上,针对第二导向槽106的结构提供了另外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中已经描述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不再累述。其中,所述盾牌底103还包含第二导向槽106,所述第二导向槽106沿盾牌底轴线103a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包含槽开口106a和槽底106b,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小于槽底106b尺寸,所述第二导向槽106可以是凸型槽或燕尾槽或袋状槽,也可以是多边形槽。与前述实施例1所述的第二导向槽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大于或等于槽底106b尺寸的情况相比,此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抛掷物进行捕捉拦截,由于所述槽开口106a尺寸小于槽底106b尺寸,所以可以更好的使抛掷物限制在第二导向槽106中进行碰撞后滑动,并最终落到袋状型捕捉装置108,其运动轨迹类似第二运动轨迹120,此处不再累述。本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拦截和捕捉抛掷物,避免伤害到持盾人员,与实施例1相比其捕捉抛掷物的拦截效果更好,对液体的防护能力与实施例1相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