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4369阅读:28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射击辅助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



背景技术:

弹弓是一种冷兵器或者是游戏​工具。弹弓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

目前,散放器的出现提高了弹弓的射击距离以及瞄准精准度,同时更加的省力,为射击者提供较好的使用体验。

中国专利CN205879004U提供了一种常用的弹弓用散放器装置,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以避免和克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包括固定于弓体或枪体的矩形状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设置有扳机,固定块左端设置有扳机的回拉装置,固定块右端形成开口向右的夹口,所述夹口中通过夹臂固定销固定有开合的左夹臂、右夹臂,所述左夹臂内侧通过弹片固定销与弧形状弹片的Ⅰ号弹片通孔相连,所述右夹臂内侧通过弹片固定销与弧形状弹片的Ⅱ号弹片通孔相连,所述左夹臂、右夹臂自由端均设置有夹柱,所述夹柱上套有转动套以及轴向限位的螺母帽。

所述弹片的左端位于左夹臂下端,弹片的右端位于右夹臂下端,弹片固定销将弹片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到左夹臂、右夹臂上。

所述夹柱为阶梯状,夹柱下部固定于左夹臂的装配孔中,夹柱上部形成外螺纹,转动套套装于夹柱上部,螺母帽与外螺纹啮合。

所述转动套外壁处形成弧形槽。

所述转动套为装配在夹柱上的轴承或间隙配合的金属套。

所述回拉装置为拉簧或柱销组件。

所述柱销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块左端通孔中顶紧扳机的顶销,压紧顶销的弹簧、封堵通孔的顶丝。

所述固定块上端形成多个固定阶梯孔,螺栓穿过固定阶梯孔拧入到弓体或枪体上端。

本实用新型中左夹臂、右夹臂沿固定块右端夹口中的夹臂固定销转动,同时通过左夹臂、右夹臂之间的弹片实现其快速开合,通过转动套实现对皮兜或弓弦的转动夹紧,避免发射瞬间的摩擦和准确度偏差,同时提高夹持部的使用寿命,降低耐磨损部位的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分解图;

图3 是本实用新中固定块的立体图;

图4 是本实用新中夹柱的立体图;

图5 是本实用新中螺母帽的立体图;

图6 是本实用新中转动套的立体图;

图7 是本实用新中扳机的立体图;

图8 是本实用新中弹片的立体图;

其中:

1 固定块 2 扳机

3 扳机销 4 顶销

5 弹簧 6 顶丝

7 左夹臂 8 右夹臂

9 弹片固定销 10 夹臂固定销

11 弹片 12 夹柱

13 转动套 14 螺母帽

15 固定阶梯孔 16 弧形槽

17 Ⅰ号弹片通孔 18 Ⅱ号弹片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改进型弹弓散放器,包括固定于弓体或枪体的矩形状固定块1,所述固定块1下端设置有扳机2,固定块1左端设置有扳机2的回拉装置,固定块1右端形成开口向右的夹口,所述夹口中通过夹臂固定销10固定有开合的左夹臂7、右夹臂8,所述左夹臂7内侧通过弹片固定销9与弧形状弹片11的Ⅰ号弹片通孔17相连,所述右夹臂8内侧通过弹片固定销9与弧形状弹片11的Ⅱ号弹片通孔18相连,所述左夹臂7、右夹臂8自由端均设置有夹柱12,所述夹柱12上套有转动套13以及轴向限位的螺母帽14。

所述弹片11的左端位于左夹臂7下端,弹片11的右端位于右夹臂8下端,弹片固定销9将弹片1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到左夹臂7、右夹臂8上。

所述夹柱12为阶梯状,夹柱12下部固定于左夹臂7的装配孔中,夹柱12上部形成外螺纹,转动套13套装于夹柱12上部,螺母帽14与外螺纹啮合。

所述转动套13外壁处形成弧形槽16。

所述转动套13为装配在夹柱12上的轴承或间隙配合的金属套。

所述回拉装置为拉簧或柱销组件。

所述柱销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块1左端通孔中顶紧扳机2的顶销4,压紧顶销4的弹簧5、封堵通孔的顶丝6。

所述固定块1上端形成多个固定阶梯孔15,螺栓穿过固定阶梯孔15拧入到弓体或枪体上端。

所述转动套13能够大大减少摩擦阻力,从而提高准确度,减少对皮兜或者弓弦的摩擦。

左夹臂7、右夹臂8通过弹片11实现其自由端的开合,从而带动夹柱12实现开合,所述弹片11能够通过其变形使左夹臂7、右夹臂8瞬间快速往外弹开,对散放瞬间,极大提高了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中左夹臂、右夹臂沿固定块右端夹口中的夹臂固定销转动,同时通过左夹臂、右夹臂之间的弹片实现其快速开合,通过转动套实现对皮兜或弓弦的转动夹紧,避免发射瞬间的摩擦偏差,准确度偏差,同时提高夹持部的使用寿命,降低耐磨损部位的维护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