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329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绝缘垫,特别是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



背景技术:

在配电房、配电所进行施工时,为了施工的安全性,往往需要在地面上铺设绝缘垫,在一个配电房、配电所往往只配备一块绝缘垫,在多处施工时需要不停地进行搬运,但是现有的绝缘垫往往质量较大,使用时搬运非常不便,而且现在的绝缘垫的防滑性能也较差,特别是在雨季时,整个室内环境湿度较大时,使用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绝缘垫质量更轻且具有更好的防滑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包括垫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本体包括制为平板状的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外围的硅胶层,所述骨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纤层、PTFE支撑层和第二玻纤层,所述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均由复合玻璃纤维编织而成。

聚四氟乙烯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而且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弧性都较高,它在搭配玻纤层和硅胶层后,既使得绝缘垫具有绝佳的绝缘性,同时又使得绝缘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硅胶具有较好的防滑性,提高绝缘垫在湿度较大环境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所述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均通过硅胶粘接剂固连在PTFE支撑层上。本绝缘垫在制作时,先将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固连在PTFE支撑层上形成用于支撑的骨架,再进行硅胶包覆,采用与硅胶包覆层材料相一致的硅胶粘接剂可以提高两者的粘结度,避免受压时硅胶包覆层和骨架发生移位。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所述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均为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束和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纤维束垂直交错织接而成的镂空结构,所述硅胶层填充在第一玻璃纤维束和第二玻璃纤维束形成的通孔内。硅胶层在包覆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纤维层时,可以浸润到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纤维层的通孔内,与硅胶粘接剂的结合度更好。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之间的间距和第一玻璃纤维束的直径的比例为1:1~2: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玻璃纤维束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和第二玻璃纤维束均由800~1000根直径为6μm~10μm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纤维集束而成。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所述垫体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网格状条纹,所述网格状条纹的位置与第一玻璃纤维束及第二玻璃纤维束的位置相对应。网格状凸起可以进一步提高绝缘垫的防滑性。

在上述的PTFE玻纤绝缘垫中,所述垫体本体的至少一侧边沿开设有拉手孔。设置拉手孔使得绝缘垫更易拖动进行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玻纤层中间设置支撑层的方案,使得绝缘垫骨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并且本绝缘垫采用硅胶作为外层,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防滑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材料均具有质量较轻的特点,使得绝缘垫便于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玻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体本体;2、骨架;3、硅胶层;4、第一玻纤层;5、PTFE支撑层;6、第二玻纤层;7、第一玻璃纤维束;8、第二玻璃纤维束;9、通孔;10、网格状条纹;11、拉手孔;12、第一硅胶粘接剂层;13、第二硅胶粘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PTFE玻纤绝缘垫,包括垫体本体1,垫体本体1包括制为平板状的骨架2和包覆在骨架2外围的硅胶层3,骨架2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纤层4、第一硅胶粘接剂层12、PTFE支撑层5、第二硅胶粘接剂层13和第二玻纤层6,第一玻纤层4和第二玻纤层6均由复合玻璃纤维编织而成,且第一玻纤层4通过第一硅胶粘接剂层12固连在PTFE支撑层5的底面,第二玻纤层6通过第二硅胶粘接剂层13固连在PTFE支撑层5的顶面。

垫体本体1的一侧边沿开设有拉手孔11,便于拖行移动。

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玻纤层4和第二玻纤层6均为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束7和若干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纤维束8垂直交错织接而成的镂空结构,第一玻璃纤维束7和第二玻璃纤维束8均由800~1000根直径为6μm~10μm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纤维集束而成。硅胶层3通过浸涂工艺包覆在骨架2外围且填充在第一玻璃纤维束7和第二玻璃纤维束8形成的通孔9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7之间的间距和第一玻璃纤维束7的直径的比例为1:1~2: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玻璃纤维束8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7之间的间距相等。

结合图1和图3,垫体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网格状条纹10,网格状条纹10的位置与第一玻璃纤维束7及第二玻璃纤维束8的位置相对应,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防滑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