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7338发布日期:2018-11-13 22: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聚氨酯复合板材具有吸音、隔热、重量轻、易安装、无刺激性气味的特点成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重要产品。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多层复合板是将无纺布卷铺放至复合线的工作台上,在无纺布上依次撒短切玻璃纤维和固体热熔胶黏剂,然后放至聚氨酯泡沫,在聚氨酯板上依次撒短切玻璃纤维和固体热熔胶黏剂,加热辊压复合,冷却后得到多层复合板材。

中国专利CN101628498A公开了一种汽车顶蓬用聚氨酯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在复合机的履带上平铺无纺布,在其上面依次撒短切玻璃纤维、热熔胶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复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板材克重高、剥离力低、吸音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该聚氨酯复合板材具有低克重、高剥离力以及吸音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1、第一层玻璃纤维2、第一层高分子膜3、第一层聚乙烯粉4、第二层高分子膜5、聚氨酯板材6、第三层高分子膜7、第二层聚乙烯粉8、第四层高分子膜9、第二层玻璃纤维10和无纺布1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层PE膜1的克重为35~50g/m2,熔点为100℃~110℃,厚度为20~60um,第一层高分子膜3和/或第二层高分子膜5和/或第三层高分子膜7和/ 或第四层高分子膜9的克重为15~25g/m2,熔点为115℃~13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层高分子膜3和/或第二层高分子膜5和/或第三层高分子膜7和/或第四层高分子膜9选自聚乙烯高分子膜、聚丙烯高分子膜或聚酰胺高分子膜,厚度为50~100u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层玻璃纤维2和第二层玻璃纤维10的单丝直径为3~ 12um,厚度为250~800u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层聚乙烯粉4和/或第二层聚乙烯粉8选自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线性聚乙烯中的一种,厚度为20~80u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无纺布11选自水刺无纺布、热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或熔喷无纺布,厚度为0.1~0.5m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四层高分子膜,其克重为15~25g/m2,熔点为115℃~130℃,该四层高分子膜比普通PE膜的克重轻,不易剥离,同时使用该四层高分子成型的聚氨酯板材,本发明人惊奇的发现,该聚氨酯板材具有吸音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复合板材克重低至800g/m2,粘结力增加至13N/m,在声音频率为1000f/Hz下吸音系数为 0.70,从而该聚氨酯复合板材具有低克重、高剥离力以及吸音效果好的优点,从而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聚氨酯复合板材图。

附图1中,1为第一层PE膜,2为第一层玻璃纤维,3为第一层高分子膜,4为第一层聚乙烯粉,5为第二层高分子膜,6为聚氨酯板材,7为第三层高分子膜,8为第二层聚乙烯粉,9为第四层高分子膜,10为第二层玻璃纤维,11为无纺布。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克重为35g/m2,熔点为100℃,厚度为20um)、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3um,厚度为800um)、第一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50um、第一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粉,厚度为 80um、第二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50um、聚氨酯板材(厚度为5mm)、第三层聚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50um、第二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粉,厚度为80um、第四聚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15g/m2,熔点为 115℃)、厚度为50um、第二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3um,厚度为800um)、水刺无纺布(厚度为0.5mm)。

实施例2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克重为50g/m2,熔点为105℃,厚度为60um)、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12um,厚度为250um)、第一层聚丙烯高分子膜 (克重为25g/m2,熔点为120℃)厚度为100um、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20um、第二层聚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25g/m2,熔点为120℃)厚度为100um、聚氨酯板材(厚度为5mm)、第三层聚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25g/m2,熔点为120℃)厚度为100um、第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100um、第四层聚丙烯高分子膜(克重为25g/m2,熔点为 120℃)厚度为100um、第二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12um,厚度为250um)、热合无纺布 (厚度为0.1mm)。

实施例3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克重为40g/m2,熔点为110℃,厚度为30um)、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6um,厚度为500um)、第一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80um、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第二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80um、聚氨酯板材(厚度为5mm)、第三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15g/m2,熔点为115℃)厚度为 80um、第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第四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15g/m2, 熔点为115℃)、厚度为80um、第二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6um,厚度为500um)、水刺无纺布(厚度为0.3mm)。

实施例4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克重为45g/m2,熔点为105℃,厚度为40um)、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5um,厚度为400um)、第一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20g/m2,熔点为120℃)厚度为70um、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第二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20g/m2,熔点为120℃)厚度为70um、聚氨酯板材(厚度为10mm)、第三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20g/m2,熔点为120℃)厚度为70um、第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第四层聚酰胺高分子膜中(克重为 20g/m2,熔点为120℃)厚度为70um、第二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5um,厚度为400um)、熔喷无纺布(厚度为0.3mm)。

比较例1: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PE膜(克重为45g/m2,熔点为105℃,厚度为40um)、第一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5um,厚度为400um)、第二层PE膜(克重为45g/m2,熔点为105℃,厚度为40um)、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聚氨酯板材(厚度为10mm)、第二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厚度为60um、第三层PE膜 (克重为45g/m2,熔点为105℃,厚度为40um)、第二层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5um,厚度为400um)、熔喷无纺布(厚度为0.3mm)。

表1实施例1-4的汽车内饰顶蓬材料产品质量检测数据

由表1可知,通过采用至少一层高分子膜,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克重降低,粘结力增加,在声音频率为1000f/Hz下吸音系数增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