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及爆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95417发布日期:2018-07-08 01:53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爆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及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硬的岩体结构,其普氏系数f=8-12,岩石相对较硬,采用普通掏槽爆破效果欠佳,导致开拓工程循环进尺偏低,不仅造成人工、材料成本的浪费,同时制约着开拓工程进度,对采掘协调存在着不利影响。这种白云岩石中掘进,由于掏槽槽腔岩体对掏槽爆破阻力较大,掏槽眼利用率低于80%,掏槽残眼较深,掏槽扩腔效果差,造成辅助眼、周边眼眼孔利用率低,眼底炸药爆破做无用功,火工成本浪费,循环进尺偏低。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333779a)公开了一种硬岩巷道不同阶微差掏槽爆破技术,涉及混合应用直眼炮孔以及斜眼炮孔进行掏槽爆破,但其仅在普氏系数f大于12的岩层中进行斜眼炮孔的布置,在其他时候均使用直眼炮孔进行掏槽爆破,无法达到在朴实系数f=8-12时所需要的技术效果,并且其在进行斜眼炮孔布置时也未充分考虑炮孔之间的炸药引爆时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大量的炸药作用力被浪费,爆破效果差,爆破成本高,并且设置多段起爆雷管,操作复杂,不利于复杂环境下的掏槽爆破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及爆破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包括斜眼炮孔1、直眼炮孔2与待爆破岩石3,斜眼炮孔1与直眼炮孔2均为多个,其中所述多个直眼炮孔2设置于待爆破岩石3的中部并呈直线布置;所述多个斜眼炮孔1并排均布于直线炮孔2的两侧,每一侧布置的斜眼炮孔1的数量均比直线炮孔2的数量多一个,两侧的斜眼炮孔1所连直线与直线炮孔2所连直线平行;斜眼炮孔1的倾斜方向均朝向直线炮孔2并向内延伸进入待爆破岩石3中;每一个直线炮孔2均位于与其距离最近的四个斜眼炮孔1所成矩形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1与掌子面4所成角α的大小为71-75°。

进一步的,所述并排布置的每两个斜眼炮孔1的眼口间距为1400mm-1600mm,眼底间距100mm-200mm。

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的眼孔深度为2400mm,直眼炮孔2的颜控深度为500mm-800mm。

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1的装药线密度为0.7kg/m。

进一步的,所述直眼炮孔2的装药线密度为0.56kg/m。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的直眼炮孔的数量为三个;斜眼炮孔的数量为八个,在所述直线炮孔所成直线的两侧均布,每侧设置四个斜眼炮孔。

一种使用上述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的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炮孔布置图将斜眼炮孔及直眼炮孔用红色喷漆在掘进巷道掌子面上标示出来,保证每两个斜眼炮孔的眼口间距为1400mm-1600mm,眼底间距100mm-200mm;

步骤二:对标示好的斜眼炮孔及直眼炮孔进行打孔,其中斜眼炮孔的眼孔深度为2400mm,直眼炮孔的眼孔深度小于斜眼炮孔深度的三分之一,并且使每一个斜眼炮孔与掌子面所成的夹角α为74°;

步骤三:对打好的斜眼炮孔与直眼炮孔进行装药并布置起爆装置,其中每一个斜眼炮孔的装药线密度为0.7kg/m,每一个直眼炮孔的装药线密度为0.56kg/m;

步骤四:引爆斜眼炮孔与直眼炮孔的炸药装药,将待爆破岩石进行爆破。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进行装药时所有斜眼炮孔的总装药量为13-14kg,所有直眼炮孔的总装药量为2.5-3kg。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引爆斜眼炮孔与直眼炮孔的炸药装药时,先引爆直眼炮孔中的炸药装药,再引爆斜眼炮孔中的炸药装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在爆破结构上使用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有效的减小了楔形掏槽爆破产物做功的阻力,提高掏槽的爆破质量,极大的提升了炮孔利用率,提升了掏槽爆破的扩腔效果,为辅助眼、周边眼爆破提供了足够的爆破空间,提升爆破循环进尺,工人工作效率提升,单位循环进尺成本降低;此外,使用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分开起爆的方式,使先爆破部分减小后爆破部分的阻力,同时,对后爆破部分起导向作用,提高后爆破部分爆破气体产物做功效果,降低掏槽孔残眼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炮孔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俯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右视剖面图;

图中:1-斜眼炮孔,2-直眼炮孔,3-待爆破岩石,4-掌子面,a-直眼炮孔作用部,b-斜眼炮孔作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包括斜眼炮孔1、直眼炮孔2与待爆破岩石3,斜眼炮孔1与直眼炮孔2均为多个,其中所述多个直眼炮孔2设置于待爆破岩石3的中部并呈直线布置;所述多个斜眼炮孔1并排均布于直线炮孔2的两侧,每一侧布置的斜眼炮孔1的数量均比直线炮孔2的数量多一个,两侧的斜眼炮孔1所连直线与直线炮孔2所连直线平行;斜眼炮孔1的倾斜方向均朝向直线炮孔2并向内延伸进入待爆破岩石3中;每一个直线炮孔2均位于与其距离最近的四个斜眼炮孔1所成矩形的中心处。将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进行并排平行布置,有利于炸药作用力的均布,能够很好的破坏待爆破岩石3的内部构造,形成良好的掏槽爆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1与掌子面4所成角α的大小为71-75°。

进一步的,所述并排布置的每两个斜眼炮孔1的眼口间距为1400mm-1600mm,眼底间距100mm-200mm。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的眼孔深度为2400mm,直眼炮孔2的颜控深度为500mm-800mm。

进一步的,所述斜眼炮孔1的装药线密度为0.7kg/m。

进一步的,所述直眼炮孔2的装药线密度为0.56kg/m。此处直线炮孔2的装药线密度不宜过大,防止其引爆时对斜眼炮孔1的构造造成较大的破坏,影响爆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的直眼炮孔2的数量为三个;斜眼炮孔1的数量为八个,在所述直线炮孔2所成直线的两侧均布,每侧设置四个斜眼炮孔1。

一种使用上述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结合的掏槽爆破结构的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炮孔布置图将斜眼炮孔1及直眼炮孔2用红色喷漆在掘进巷道掌子面4上标示出来,保证每两个斜眼炮孔1的眼口间距为1400mm-1600mm,眼底间距100mm-200mm;

步骤二:对标示好的斜眼炮孔1及直眼炮孔2进行打孔,其中斜眼炮孔1的眼孔深度为2400mm,直眼炮孔2的眼孔深度小于斜眼炮孔深度的三分之一,并且使每一个斜眼炮孔1与掌子面4所成的夹角α为74°;

步骤三:对打好的斜眼炮孔1与直眼炮孔2进行装药并布置起爆装置,其中每一个斜眼炮孔1的装药线密度为0.7kg/m,每一个直眼炮孔2的装药线密度为0.56kg/m;

步骤四:引爆斜眼炮孔1与直眼炮孔2的炸药装药,将待爆破岩石3进行爆破。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进行装药时所有斜眼炮孔1的总装药量为13-14kg,所有直眼炮孔2的总装药量为2.5-3kg。装药量的选择适当,能够在保证爆破效果的同时,减少炸药的浪费,降低爆破成本。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引爆斜眼炮孔1与直眼炮孔2的炸药装药时,先引爆直眼炮孔2中的炸药装药,再引爆斜眼炮孔1中的炸药装药。为便于说明,在图2与图3中,使用a与b两部分分别代表直眼炮孔2作用部与斜眼炮孔作用部,从图2中可以看出,先引爆直眼炮孔2中的炸药装药,对直眼炮孔作用部a的岩石结构进行破坏,将会大大减小斜眼炮孔作用部b的爆破阻力,同时也能够强化直眼炮孔作用部a对斜眼炮孔作用部b的导向作用,随后再起爆斜眼炮孔2的炸药,能够很好的减小斜眼炮孔1的爆破阻力,提升拋槽的抛掷效果,很好的保证掏槽的爆破质量,有利于循环进尺的提高。

本发明在爆破结构上使用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有效的减小了楔形掏槽爆破产物做功的阻力,提高掏槽的爆破质量,极大的提升了炮孔利用率,提升了掏槽爆破的扩腔效果,为辅助眼、周边眼爆破提供了足够的爆破空间,提升爆破循环进尺,工人工作效率提升,单位循环进尺成本降低;此外,使用直眼炮孔与斜眼炮孔分开起爆的方式,使先爆破部分减小后爆破部分的阻力,同时,对后爆破部分起导向作用,提高后爆破部分爆破气体产物做功效果,降低掏槽孔残眼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