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发泡体和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42820发布日期:2018-10-23 22:3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发泡体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聚苯乙烯为轻量,且隔热性、耐冲击性优异,其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缓冲材料、建筑材料等。作为发泡聚苯乙烯,已知有微珠法发泡体(EPS)。

对于EPS,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颗粒彼此熔接,因此,在EPS的表面有凹凸。因此,利用EPS作为建筑材料的情况下,有表面的美化性差的问题。另外,EPS还有表面强度差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复合多层发泡成型品,其在EPS的表面层叠有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片(PSP)、并在PSP的表面层叠有由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形成的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1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复合多层发泡成型品中,实现了表面强度和表面的美化性的改善。

然而,专利文献1的复合多层发泡成型品的表面为HIPS薄膜,因此,有耐化学药品性、防水性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表面的美化性优异、且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优异的复合发泡体和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方案。

[1]一种复合发泡体,其具备: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设置于前述(A)层的一个面的除聚苯乙烯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B);设置于前述(A)层与前述(B)层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片的层(C);和,设置于前述(B)层与前述(C)层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D),

前述(B)层位于表面。

[2]根据[1]所述的复合发泡体,其中,前述(B)层为聚丙烯的非发泡树脂层。

[3]根据[1]或[2]所述的复合发泡体,其中,前述(D)层含有相对于前述(D)层的质量为30质量%以上的高抗冲聚苯乙烯。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发泡体,其中,前述(B)层的厚度为0.01~0.1mm。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发泡体,其中,前述(D)层的厚度为0.1~1mm。

[6]一种复合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为[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发泡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收纳工序,对于依次设置有前述(C)层、前述(D)层和前述(B)层的层叠片、和聚苯乙烯系树脂制的发泡性树脂微珠,使前述(C)层与前述发泡性树脂微珠接触并收纳于成型模;

成型工序,将前述成型模加热,使前述发泡性树脂微珠发泡,形成前述(A)层,并且使前述(A)层与前述(C)层热熔接而得到复合发泡体;和,

取出工序,将前述复合发泡体冷却并从前述成型模取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表面的美化性优异、且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优异的复合发泡体和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的剖面图。

图2为耐化学药品性的评价中使用的试验夹具的立体图。

图3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成型的模具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复合发泡体

2 模具

10 (A)层

20 (C)层

30 (D)层

40 粘接层

50 (B)层

60 层叠片

70 试验夹具

72、74 压板

80 紧固件

100 阳模

200 阴模

110、210 蒸气流通孔

220 原料供给口

300 模腔(成型模)

a 长轴

b 短轴

P 试验片

Q 发泡性树脂微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复合发泡体,其具备: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设置于前述(A)层的一个面的除聚苯乙烯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B);设置于前述(A)层与前述(B)层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片的层(C);和,设置于前述(B)层与前述(C)层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D),前述(B)层位于表面。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发泡体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1,依次设有(A)层10、(C)层20、(D)层30和(B)层50,(B)层50位于复合发泡体1的表面。(A)层10与(C)层20、(C)层20与(D)层30被热熔接,(D)层30与(B)层50借助粘接层40粘接。

(A)层10为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微珠法发泡体(EPS)的层。复合发泡体1通过具备(A)层10从而隔热性能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微珠法发泡体(EPS)是指,通过微珠法得到的发泡体。微珠法为如下方法:使树脂中浸渗有发泡剂的原料微珠预发泡(一次发泡)后,将所得预发泡颗粒填充至模具的模腔内,通过蒸气加热使填充的预发泡颗粒进行二次发泡,并且通过热熔接使预发泡颗粒彼此一体化,从而得到发泡成型体。原料微珠的制作方法有如下方法:使发泡剂浸渗于通过悬浮聚合得到的树脂微珠的方法;使发泡剂浸渗于直径1mm左右的树脂小粒料的方法;使用挤出机或者静态混合器使发泡剂浸渗于熔融树脂,并以不使从模具挤出的含有发泡剂的树脂发泡的方式进行骤冷的方法。

作为构成(A)层1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举出仅由苯乙烯系单体构成的聚合物(包括仅由1种苯乙烯系单体构成的均聚物和包含2种苯乙烯系单体的共聚物)、苯乙烯系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本说明书中,聚苯乙烯系树脂是指,树脂成分中含有50摩尔%以上的苯乙烯系单体的树脂。前述仅由苯乙烯系单体构成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苯乙烯系单体为100摩尔%。

作为苯乙烯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溴苯乙烯等。

苯乙烯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能与苯乙烯系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马来酸酐等。

能与苯乙烯系单体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A)层10的厚度优选1~99mm、更优选5~50mm、进一步优选10~30mm。(A)层10的厚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A)层10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将复合发泡体1成型。需要说明的是,(A)层10的厚度为通过游标卡尺测定的任意10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A)层10的密度优选16~50kg/m3、更优选20~45kg/m3、进一步优选25~40kg/m3。(A)层10的密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压缩强度。(A)层10的密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

(A)层10的发泡倍率优选20~60倍、更优选20~50倍、进一步优选25~40倍。(A)层10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A)层10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压缩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A)层10的发泡倍率如以下求出。

将(A)层10切成规定的大小作为试样。测定该试样的大小(俯视面积:S)和厚度(t)。将试样的大小和厚度相乘求出试样的表观上的体积(V=S×t(cm3))。由求出的体积和前述试样的质量(M(g)),算出(A)层10的表观密度(d=M/V(g/cm3))。

然后,形成(A)层1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密度(例如ρ:设为1.05g/cm3)除以(A)层10的表观密度(d),求出(A)层10的发泡倍率(倍)。

发泡倍率(倍)=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密度(ρ)÷(A)层10的表观密度(d)

(A)层10中的微珠的平均发泡粒径优选1.0~5.0mm、更优选1.5~4.5mm、进一步优选2.0~4.0mm。微珠的平均发泡粒径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提高隔热性能。微珠的平均发泡粒径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提高表面强度。

微珠的平均发泡粒径如以下求出。

观察(A)层10的剖面,将连接微珠的轮廓线上不同的2点的线段中、成为最长的线段的长度作为微珠的粒径。将任意5个微珠的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微珠的平均发泡粒径。

(B)层50为设置于(A)层10的一个面的除聚苯乙烯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复合发泡体1通过在表面具备(B)层50,从而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优异。另外,复合发泡体1通过在表面具备(B)层50,遮盖(A)层10的表面的凹凸(遮盖性)、容易提高美化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非发泡”是指,不使热塑性树脂发泡的状态,关于(A)层10,是指用上述方法求出的发泡倍率为1.0倍的情况。

作为(B)层50,可以举出聚烯烃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非发泡树脂层、聚丙烯酸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等。

作为(B)层50,优选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优异的聚烯烃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其中,更优选聚乙烯的非发泡树脂层、聚丙烯的非发泡树脂层,特别优选聚丙烯的非发泡树脂层。

作为(B)层50,例如使用无拉伸聚丙烯(CPP)等非发泡薄膜。

(B)层50的厚度优选0.01~0.1mm、更优选0.02~0.08mm、进一步优选0.03~0.06mm。(B)层50的厚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提高遮盖性、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B)层50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成型性更优异。(B)层50的厚度用与(A)层10的厚度同样的方法求出。

从美化性的观点出发,(B)层50的表面优选平滑。作为表示表面的平滑性的指标,可以使用算术平均粗糙度(Ra),Ra优选1.0以下、更优选0.8以下、进一步优选0.6以下。Ra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表面平滑,因此,表面的美化性优异。Ra的下限值不特别设置,设为0以上。

(C)层20为设置于(A)层10与(B)层50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片(PSP)的层。需要说明的是,“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发泡片”是指,使聚苯乙烯系树脂和发泡剂进行挤出发泡从而得到的发泡片。复合发泡体1通过具备(C)层20,遮盖(A)层10的表面的凹凸,可以提高美化性。

作为构成(C)层2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与构成(A)层1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同样的树脂。构成(C)层2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与构成(A)层1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相同也可以不同。

(C)层20通过热熔接与(A)层10层叠,因此,构成(C)层2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与构成(A)层1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相同时,容易确保熔接强度,故优选。

(C)层20的厚度优选0.5~5.0mm、更优选1.0~4.0mm、进一步优选1.5~3.0mm。(C)层20的厚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提高遮盖性,容易提高美化性。(C)层20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将复合发泡体1成型。(C)层20的厚度用与(A)层10的厚度同样的方法求出。

(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100~500g/m2、更优选200~450g/m2、进一步优选300~400g/m2。(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提高遮盖性,容易提高美化性。(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将复合发泡体1成型。(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如以下求出。

去除(C)层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20mm,沿宽度方向以等间隔切出10cm×10cm的切片10个,测定各切片的质量(g)直至0.001g单位。将各切片的质量(g)的平均值换算为每1m2的质量,将所得值作为(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g/m2)。

(C)层20的发泡倍率优选2~10倍、更优选3~9倍、进一步优选4~8倍。(C)层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C)层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减小(C)层20的表面的凹凸。(C)层20的发泡倍率用与(A)层10的发泡倍率同样的方法求出。

(D)层30为设置于(C)层20与(B)层50之间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复合发泡体1通过具备(D)层30,能够容易将(C)层20与(B)层50粘接。此外,复合发泡体1通过具备(D)层30,能够通过热熔接与(C)层20层叠。进而,复合发泡体1通过具备(D)层30,遮盖(C)层20的表面的凹凸,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发泡体1的表面的美化性。

作为构成(D)层3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与构成(A)层10和(C)层2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同样的树脂。构成(D)层3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与构成(A)层10和(C)层2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构成(D)层30的聚苯乙烯系树脂中,可以适宜混合丁二烯橡胶、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耐冲击性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是指,除前述苯乙烯系单体等以外含有丁二烯等橡胶成分作为其构成成分,可以举出聚苯乙烯中添加有橡胶系的树脂的混合物、或橡胶与苯乙烯这2成分系共聚物等。

HIPS相对于(D)层30的质量的含量优选30质量%以上、更优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上、可以为100质量%。(D)层30中的HIPS的含量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复合发泡体1的表面的表面强度。作为(D)层30,例如可以使用HIPS90质量%、通用聚苯乙烯(GPPS)10质量%的混合薄膜等。需要说明的是,通用聚苯乙烯树脂(GPPS)是指,除添加剂等之外的树脂成分实质上仅由苯乙烯单体构成。

(D)层30与(C)层20热熔接。(D)层30与(B)层50借助后述的粘接层40而粘接。

(D)层30的厚度优选0.1~1.0mm、更优选0.1~0.5mm、进一步优选0.1~0.3mm。(D)层30的厚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提高遮盖性,容易提高美化性。(D)层30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将复合发泡体1成型。(D)层30的厚度用与(A)层10的厚度同样的方法求出。

(B)层50由除聚苯乙烯系树脂之外的热塑性树脂构成,(D)层30由聚苯乙烯系树脂构成,因此,(B)层50与(D)层30的构成各自的树脂的种类不同。因此,优选在(B)层50与(D)层30之间,夹持对两者具有粘接性的粘接性薄膜并热熔接。或者,优选在(B)层50与(D)层30之间,涂布粘接剂并使两者粘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B)层50与(D)层30之间设有由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40。作为构成粘接层40的粘接剂,只要能使(B)层50与(D)层30粘接,就可以使用树脂薄膜中通常使用的公知的粘接剂。作为构成粘接层40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热固性树脂系粘接剂、弹性体系粘接剂、乳液系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等,优选耐久性优异的热固性树脂系粘接剂、环境负荷少的热熔粘接剂。

作为热固性树脂系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双组分反应型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例如Toyo-Morton Ltd.制、型号:TM329)。

作为热熔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聚烯烃系热熔粘接剂、聚酯系热熔粘接剂等。作为聚烯烃系热熔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X-2300”(KURABO INDUSTRIES LTD.制)等。作为聚酯系热熔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商品名“PES-111EE”(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等。

热熔粘接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粘接层40的厚度优选10~50μm、更优选20~40μm。粘接层40的厚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将(B)层50与(D)层30充分粘接。粘接层40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能将粘贴时施加的热量抑制为较低,从而能减小尺寸变化,能使粘贴加工稳定化。

复合发泡体1例如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制造。

首先,制造(C)层20。(C)层20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聚苯乙烯系树脂和发泡剂在挤出机内混炼,从挤出机将熔融树脂挤出,使其发泡并冷却,从而制造发泡片。作为(C)层20的制造中使用的发泡剂,可以举出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以及N2、CO2、N2/CO2、水、水与具有-OH、-COOH、-CN、-NH3、-OSO3H、-NH、CO、NH2、-CONH2、-COOR、-CHSO3H、-SO3H、-COONH4等基团的化合物的混合物等。其中,特别优选异丁烷、正丁烷。

接着,在(C)层20的一个面上重叠(D)层30,进而在其上借助粘接剂重叠(B)层50而得到层叠体。将该层叠体加热压接后冷却,得到依次设置有(C)层20、(D)层30、粘接层40和(B)层50的层叠片60。进行加热压接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根据(C)层20的材质、厚度而适宜确定。

层叠片60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200~1000g/m2、更优选350~850g/m2、进一步优选500~700g/m2。层叠片60的单位面积质量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充分保持复合发泡体1的强度。层叠片60的单位面积质量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导致复合发泡体1的轻量化。层叠片60的单位面积质量用与(C)层20的单位面积质量同样的方法求出。

层叠片60的密度优选100~500kg/m3、更优选150~400kg/m3、进一步优选200~300kg/m3。层叠片60的密度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复合发泡体1的表面强度。层叠片60的密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复合发泡体1的隔热性能。

层叠片60的发泡倍率优选2~8倍、更优选2~7倍、进一步优选3~5倍。层叠片60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时,容易进一步提高复合发泡体1的隔热性能。层叠片60的发泡倍率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时,容易减小层叠片60的表面的凹凸。层叠片60的发泡倍率用与(A)层10的发泡倍率同样的方法求出。

作为使用如上述那样得到的层叠片60制造复合发泡体1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1)~(3)。方法(1)中,使用图3所示的模具2。

如图3所示那样,模具2由阳模100和阴模200构成。将由阳模100与阴模200所围成的空间称为模腔(成型模)300。阳模100在其与阴模200面对面的表面上具备无数的小的蒸气流通孔110。阴模200在其与阳模100面对面的表面上具备无数小的蒸气流通孔210。阴模200具备能将发泡性树脂微珠Q供给至成型模300内的原料供给口220。

图3中,在成型模300内的阳模100的一侧收纳层叠片60。以(B)层50成为阳模100的一侧、(C)层20成为成型模300的一侧的方式收纳层叠片60。图中的箭头X、箭头Y表示加热时施加热的方向。

方法(1):在模具2的成型模300内收纳层叠片60和发泡性树脂微珠Q。将发泡性树脂微珠Q加热,使发泡性树脂微珠Q彼此热熔接,形成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并且使前述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与层叠片60热熔接,从而得到复合发泡体1。

方法(2):预先分别制作层叠片60、和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之后,将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和层叠片60的至少一者的表面加热,使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与层叠片60形成能热熔接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使它们压接并热熔接,从而得到复合发泡体1。

方法(3):使树脂的熔融混炼物挤出发泡,制作层叠片60。在从挤出机挤出的前述层叠片60不完全冷却且表面温度成为高温的期间,覆盖于预先制作好的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上,使它们压接并热熔接,从而得到复合发泡体1。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1优选的是,使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与层叠片60牢固粘接。在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的表面形成凹凸,使前述凹凸的凸部与层叠片60咬合,从而在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与层叠片60之间发挥牢固的粘接性。

因此,上述方法(1)、方法(2)中,优选在与微珠法发泡体的热熔接前事先将层叠片60加热并软化。

另外,上述方法(1)中,可以利用发泡性树脂微珠的膨胀力作为用于使凸部与层叠片60咬合的压力。因此,作为制作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1的方法,上述方法(1)是适合的。

对上述方法(1),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1例如可以使用具备图3所示的成型模300的模具2实施,所述成型模300对聚苯乙烯系树脂制的发泡性树脂微珠Q进行模内成型,制作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使用模具2,依次实施下述工序(s)~(u),可以制作本实施方式的复合发泡体1。

工序(s):对于热塑性树脂制的层叠片60和发泡性树脂微珠Q,使(C)层20与发泡性树脂微珠Q接触并收纳于成型模300的收纳工序。

工序(t):向成型模300内导入过热水蒸气等加热介质,使发泡性树脂微珠Q发泡,通过发泡性树脂微珠Q形成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并且使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10与(C)层20热熔接,得到复合发泡体1的成型工序。

工序(u):将复合发泡体1与模具2一起冷却,从成型模300取出的工序。

复合发泡体1的形状、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复合发泡体1的用途,例如可以举出整体浴室的天花板材料、浴缸的盖等住宅设备用构件、容器、缓冲材料、内部装饰材料、墙面材料等,但不限定于这些。

复合发泡体1为如下构成:表面具备作为耐化学药品性优异的非发泡薄膜的(B)层50,在其下具备含有耐冲击性优异的HIPS的(D)层30,进而在其下具备表面的凹凸小的(C)层20,在最下层配置有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微珠法发泡体的(A)层10,因此,吸收表面的凹凸,具有无凹凸形状且美化性优异的表面。即,复合发泡体1中,(B)层50的单面(与设有(D)层30的面相反的面)露出,使用复合发泡体1时,优选以(B)层50的露出面朝向使用者一侧的方式配置复合发泡体1。

复合发泡体1在上述优异的美化性的基础上,表面的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良好,因此,可以适合用于整体浴室的天花板材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复合发泡体不限定于前述复合发泡体1。例如,本发明的复合发泡体可以在(B)层与(D)层之间具有第三非发泡树脂层,也可以在(C)层与(D)层之间具有第三非发泡树脂层。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的记载的限定。

[防水性的评价]

复合发泡体的表面的防水性的评价通过测定水的接触角而进行。

水的接触角使用固液界面解析装置DropMaster300(协会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通过液滴法而测定。滴加液设为蒸馏水,液量设为1.0μL,接触角的计算通过θ/2法(a half-angle method)算出。

对于测定中使用的试验片,用在试验环境20±2℃、相对湿度65±5%气氛下、放置24小时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测定的位置设为复合发泡体的表面((B)层),将10点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水的接触角。防水性依据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接触角85度以上水滴难以附着,因此良好。

×:接触角低于85度水滴容易附着,因此不良。

[表面粗糙度评价]

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将从平均线至测定曲线为止的偏差的绝对值合计,除以基准长度并平均而得到的值)依据JIS B0601-2001、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作为测定装置,使用Keyence Corporation制的“双扫描高精度激光测定器LT-9500、LT-9010M”,作为数据处理软件,使用Coms Corporation制的“非接触轮廓形状粗糙度测定系统MAP-2SD”。测定条件如以下所述。

《测定条件》

·测定范围:5600μm。

·测定间距:1μm。

·测定速度:500μm/秒。

·评价长度(ln):4.0mm。

·基准长度(l):0.8mm。

·光量:40。

·平均过滤器:4。

·噪音过滤器:1。

将试验片3个部位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Ra,依据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Ra为1.0以下时,表面的美化性为良好。

(评价基准)

○:Ra为1.0以下表面粗糙度小、表面的美化性良好。

×:Ra超过1.0表面粗糙度大、表面的美化性不良。

[耐化学药品性的评价]

耐化学药品性的评价(应力裂纹)使用1/4椭圆法的试验夹具如以下进行评价。

在图2所示的长轴(a)160mm、短轴(b)75mm的1/4椭圆的试验夹具70上,将采集为宽度15mm×长度200mm×厚度2.0mm(试验片的各厚度)的大小的短条形的试验片P沿着试验夹具70的曲率用压板72、74夹持,使用紧固件80固定。在该试验片P的表面粘贴浸渍有化学溶液(商品名“Bathpika”(注册商标、BASKLING Inc.制)、“Bath Magiclean”(注册商标、花王株式会社制)、“Kabikiller”(注册商标、Johnson Co.,Ltd.制)、“Biore-perfectoil”(花王株式会社制)、“Bioreu U”(花王株式会社制))的无纺布的纱布,涂布初期和24小时后的共计2次化学溶液,在23±2℃、湿度50±5%RH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用目视确认48小时后的试验片P的表面,依据以下的评价基准,评价耐化学药品性。

(评价基准)

○:对于全部上述化学溶液,未产生开裂(龟裂(裂缝)状态)和裂纹(龟裂中存在空隙的状态)。

×:对于上述化学溶液中的任一者,产生开裂或裂纹。

[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

使用切断成宽度75mm×长度350mm×厚度25mm的大小的试验片,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试验条件》

测定装置:Tensilon万能试验机UCT-10T(Orientec Co.,Ltd.制)。

n数:3。

试验速度:20mm/分钟。

支点间距离:250mm。

前端夹具:加压楔子10R。

支撑台:10R。

将所得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的值分别作为弯曲强度(MPa)、弯曲弹性模量(MPa),示于表中。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值越大,复合发泡体越刚直,强度越优异。

[实施例1~5、比较例1~3]

将由层叠片和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形成的复合发泡体的制作条件示于表1。

需要说明的是,模具例如使用图3所示的模具,制作大小为纵1700mm、横900mm、总厚度25mm的平板形状的复合发泡体。成型时,将收纳于成型模内的层叠片、发泡性树脂微珠分3阶段进行加热后,如表1所示那样,设置从50秒~250秒的冷却时间。关于表1所示的从第1次至第3次的3个阶段的加热方法的缩略语,如以下使用图3进行说明。

(实施例1~5、比较例1~2)

·X:从发泡性树脂微珠(阴模200)侧的加热。通过蒸气流通孔210向成型模300内导入过热水蒸气。

·Y:从与上述X相反(阳模100)侧的加热。通过蒸气流通孔110向成型模300内导入过热水蒸气。

·XY:实施基于上述X的加热、和基于上述Y的加热这两者。

(比较例3)

·x:从与上述X同一方向的加热。其中,通过蒸气流通孔210向未收纳层叠片60、仅收纳发泡性树脂微珠Q的成型模300内导入过热水蒸气。

·y:从与上述x相反的方向的加热。其中,通过蒸气流通孔110向未收纳层叠片60、仅收纳发泡性树脂微珠Q的成型模300内导入过热水蒸气。

·xy:实施基于上述x的加热、和基于上述y的加热这两者。

此处,模内成型中使用的过热水蒸气如表1所示,将蒸气压(表压)设为0.07MPa(约115℃)。

制作条件的断裂(cracking)量(mm)表示成型模300的容量的标准。将成型模300的完全的闭模状态设为100%时,成型模300的容量由101~140%适宜确定,本发明的各例中,如表1所示,设为2mm(108%)。

使用所得各例的复合发泡体进行各种评价试验。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1中,(C)层中的PS(G800)、PS(G700)、PS(3503H)、PS(G500SU)表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发泡片的产品名。

表1中,(A)层中的使用树脂、PS(HDSA)表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发泡微珠的产品名。

对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5,防水性、表面粗糙度、耐化学药品性的评价均为“○”。另一方面,对于表面未使用CPP薄膜的比较例1,防水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为“×”。对于不含有聚苯乙烯系树脂的非发泡树脂层((D)层)的比较例2,表面粗糙度为“×”。对于聚苯乙烯系树脂的微珠法发泡体的层((A)层)单层的比较例3,耐化学药品性为“×”。

由这些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表面的美化性优异、且耐化学药品性和防水性优异的复合发泡体和其制造方法。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复合发泡体可以适合用于整体浴室的天花板材料、浴缸的盖等住宅设备用构件、容器、缓冲材料、内部装饰材料、墙面材料等各种用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