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9352发布日期:2018-11-24 10:2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化纤面料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及其加工工艺均已为公知,但是化纤面料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紧实厚重具有弹性,且具有保暖效果,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弹性保暖化纤面料。

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洁高效地加工前述弹性保暖化纤面料的加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包括复合在一起处于上方的上层面料和处于下方的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包括相垂直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所述下层面料包括相垂直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所述上层面料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朝下且均与所述第一纬纱平行排列的第一填充筒,相邻的所述第一填充筒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下层面料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朝上且均与所述第二纬纱平行排列的第二填充筒,相邻的所述第二填充筒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填充筒中填充有第一保暖填充物,所述第二填充筒中填充有第二保暖填充物;各所述第一填充筒一一对应匹配嵌入各所述第二间隙中,各所述第二填充筒一一对应匹配嵌入各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一保暖填充物和第二保暖填充物为羽绒碎屑、羊毛或棉花;

所述上层面料的下表面和下层面料的上表面通过胶层胶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胶层形成有多个透气孔;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经纱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纬纱围成第一编织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经纱和相邻的所述第二纬纱围成第二编织通孔;各所述透气孔、第一编织通孔和第二编织通孔一一对应。

所述上层面料包括相交替排列的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一填充筒,所述下层面料包括相交替排列的第二编织部和所述第二填充筒,所述第二编织部与所述第一填充筒相对应,所述第二填充筒与所述第一编织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填充筒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上填充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一下填充部,所述第二填充筒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上填充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二下填充部;

所述第一经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一上经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一上纬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纱;所述第二经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二上经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经纱,所述第二纬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二上纬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纬纱;

所述第一编织部由所述第一上经纱和第一下经纱共同与所述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编织部由所述第二上经纱和第二下经纱共同与所述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上填充部仅由所述第一上经纱和所述第一上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下填充部仅由所述第一下经纱和所述第一下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上填充部仅由所述第二上经纱和所述第二上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下填充部仅由所述第二下经纱和所述第二下纬纱编织而成。

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准备所述第一上经纱、第一下经纱、第一上纬纱、第一下纬纱、第二上经纱、第二下经纱、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利用织布机对所述第一上经纱、第一下经纱、第一上纬纱、第一下纬纱、第二上经纱、第二下经纱、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进行编织;将所述第一绒毛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一穿入纬纱上,在螺旋绞动纬纱的同时将第一绒毛边绞边缠绕到第一穿入纬纱上;将所述第二绒毛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二穿入纬纱上,在螺旋绞动纬纱的同时将第二绒毛边绞边缠绕到第二穿入纬纱上;

使所述第一上经纱和第一下经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所述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所述第二上经纱和第二下经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所述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

(2)所述织布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编织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的编织部,设于机架上对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进行胶合的胶合部,设于机架上对胶合后的面料进行冷却的冷却部,以及设于机架上对冷却后的面料进行收卷的收卷部;所述编织部包括编织所述上层面料的上层编织装置,编织所述下层面料的下层编织装置,以及处于上层编织装置和下层编织装置上游对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所述胶合部包括处于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的所述胶层,释放胶层的释放辊,水平设于所述上层面料上方向下抵顶上层面料的上抵顶加热板,以及水平设于所述下层面料下方向上抵顶下层面料的下抵顶加热板;

在加工过程中,所述导向装置对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进行导向,利用所述上层编织装置将所述第一上经纱和第一下经纱共同与所述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一编织部,将所述第一上经纱和所述第一上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一上填充部,将所述第一下经纱和所述第一下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一下填充部,对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一填充筒交替编织,并使所述第一穿入纬纱穿入所述第一填充筒内,使第一穿入纬纱作为其一纬纱直接编织进入到第一填充筒内;利用所述下层编织装置将所述第二上经纱和第二下经纱共同与所述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二编织部,将所述第二上经纱和所述第二上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二上填充部,将所述第二下经纱和所述第二下纬纱编织成所述第二下填充部,对所述第二编织部和所述第二填充筒交替编织,并使所述第二穿入纬纱穿入所述第二填充筒内,使第二穿入纬纱作为其一纬纱直接编织进入到第二填充筒内;

将第一填充筒与第二间隙相对应,第一间隙与第二填充筒相对应,编织好的所述上层面料和所述下层面料经过对准后由所述上抵顶加热板和下抵顶加热板对所述释放辊释放的所述胶层进行夹紧和加热,使胶层融化并将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粘在一起,然后经过所述冷却部进行冷却,使胶层将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牢固胶合在一起,然后利用收卷部将成品面料进行收卷,所述收卷部提供面料前进的动力。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的竖向板,以及处于竖向板下游的导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板形成有上下排列供所述第一上经纱穿过的第一上导向孔和供所述第一下经纱穿过的第一下导向孔,以及上下排列供所述第二上经纱穿过的第二上导向孔和供所述第二下经纱穿过的第二下导向孔;所述导向支撑杆包括处于所述第一上经纱上方向下抵顶第一上经纱的第一支撑杆,处于所述第一下经纱和所述第二上经纱之间向上抵顶第一下经纱并向下抵顶第二上经纱的第二支撑杆,以及处于所述第二下经纱下方向上抵顶第二下经纱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上经纱滚动接触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下经纱滚动接触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二上经纱滚动接触的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下经纱滚动接触的第四导向轮;

所述胶合部包括处于所述释放辊上游的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支撑于所述上层面料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辊支撑于所述下层面料的上方;所述上抵顶加热板具有朝向上游的第一上游边缘和朝向下游的第一下游边缘,所述下抵顶加热板具有朝向上游的第二上游边缘和朝向下游的第二下游边缘;所述第一上游边缘设有与所述上层面料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所述第一下游边缘设有与所述上层面料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所述第二上游边缘设有与所述下层面料的下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所述第二下游边缘设有与所述下层面料的下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

所述冷却部包括供面料通过的冷却箱,设于冷却箱内朝面料喷冷却水雾的喷雾装置,和设于冷却箱内对面料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

在加工过程中,所述第一上经纱通过所述第一上导向孔后由所述第一导向轮向下抵顶导向,所述第一下经纱通过所述第一下导向孔后由所述第二导向轮向上抵顶导向,所述第一上经纱和第一下经纱在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的抵顶导向作用下平行紧贴排列进入所述上层编织装置;所述第二上经纱通过所述第二上导向孔后由所述第三导向轮向下抵顶导向,所述第二下经纱通过所述第二下导向孔后由所述第四导向轮向上抵顶导向,所述第二上经纱和第二下经纱在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的抵顶导向作用下平行紧贴排列进入所述下层编织装置;

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对所述上层面料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导向辊和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对所述下层面料进行导向,使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将所述胶层夹紧并同步向前输送,在所述上抵顶加热板和下抵顶加热板加热和加压作用下,所述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通过所述胶层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和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对面料继续向前输送进行导向;然后当面料进入所述冷却箱内后,所述喷雾装置朝向面料进行喷雾冷却,然后由所述干燥装置对面料进行干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弹性保暖化纤面料,突破传统化纤面料的构造形式,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通过第一填充筒和第二填充筒利用胶层牢固咬合在一起,且第一填充筒和第二填充筒内均填充有保暖填充物,第一填充筒和第二填充筒对化纤面料具有均衡的弹性支撑作用,形成一种新式化纤面料,其整体紧实厚重且具有明显的保温效果。胶层可将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牢固连接在一起。透气孔使胶层及整个面料具有透气效果。各第一编织通孔、第二编织通孔和透气孔相对应可足够完整的通气通道,空气可顺畅导通,增强透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弹性保暖化纤面料,其整体紧实厚重具有弹性,且具有保暖效果,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加工前述弹性保暖化纤面料的加工工艺,步骤简洁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织布机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层面料11-第一填充筒111-第一保暖填充物112-第一上填充部113-第一下填充部12-第一编织部13-第一上经纱14-第一下经纱15-第一穿入纬纱

2-下层面料21-第二填充筒211-第二保暖填充物212-第二上填充部213-第二下填充部22-第二编织部23-第二上经纱24-第二下经纱25-第二穿入纬纱

3-胶层

41-机架42-编织部421-上层编织装置422-下层编织装置423-导向装置4231-竖向板42311-第一上导向孔42312-第一下导向孔42313-第二上导向孔42314-第二下导向孔42321-第一支撑杆42322-第二支撑杆42323-第三支撑杆42324-第一导向轮42325-第二导向轮42326-第三导向轮42327-第四导向轮43-胶合部431-释放辊432-上抵顶加热板4321-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4322-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433-下抵顶加热板4331-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4332-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434-第一导向辊435-第二导向辊44-冷却部441-冷却箱442-喷雾装置443-干燥装置45-收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复合在一起处于上方的上层面料1和处于下方的下层面料2,上层面料1包括相垂直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下层面料2包括相垂直的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上层面料1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朝下且均与第一纬纱平行排列的第一填充筒11,相邻的第一填充筒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下层面料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朝上且均与第二纬纱平行排列的第二填充筒21,相邻的第二填充筒2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填充筒11中填充有第一保暖填充物111,第二填充筒21中填充有第二保暖填充物211;各第一填充筒11一一对应匹配嵌入各第二间隙中,各第二填充筒21一一对应匹配嵌入各第一间隙中。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通过第一填充筒11和第二填充筒21利用胶层3牢固咬合在一起,且第一填充筒11和第二填充筒21内均填充有保暖填充物,第一填充筒11和第二填充筒21对化纤面料具有均衡的弹性支撑作用,形成一种新式化纤面料,其整体紧实厚重且具有明显的保温效果。

优选地,上层面料1包括相交替排列的第一编织部4212和第一填充筒11,下层面料包括相交替排列的第二编织部4222和第二填充筒21,第二编织部4222与第一填充筒11相对应,第二填充筒21与第一编织部4212相对应;第一填充筒11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上填充部112和处于下部的第一下填充部113,第二填充筒21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上填充部212和处于下部的第二下填充部213;

第一经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一上经纱13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经纱14,第一纬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一上纬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一下纱;第二经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二上经纱23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经纱24,第二纬纱包括上下平行排列处于上方的第二上纬纱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纬纱;

第一编织部4212由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下经纱14共同与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编织而成,第二编织部4222由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下经纱24共同与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编织而成;第一上填充部112仅由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上纬纱编织而成,第一下填充部113仅由第一下经纱14和第一下纬纱编织而成,第二上填充部212仅由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上纬纱编织而成,第二下填充部213仅由第二下经纱24和第二下纬纱编织而成。本发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自然实现各填充筒的结构,结构简单牢固且无需割绒,工艺简洁。

为了实现各填充筒的具体结构,优选地,第一下纬纱包括与第一经纱编织的第一编织纬纱,和穿入第一填充筒11中的第一穿入纬纱15;第二上纬纱包括与第二经纱编织的第二编织纬纱,和穿入第二填充筒21中的第二穿入纬纱25;第一保暖填充物111包括缠绕于第一穿入纬纱15上的第一绒毛,第二保暖填充物211包括缠绕于第二穿入纬纱25上的第二绒毛。本发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第一穿入纬纱15带着第一绒毛作为编织的纬纱,第二穿入纬纱25带着第二绒毛作为编织的纬纱与相应的经纱自然编织成面料,工艺简洁且牢固,第一穿入纬纱15可对第一绒毛进行定位和维持状态,第二穿入纬纱25可对第二绒毛进行定位和维持状态,第一绒毛和第二绒毛在内部起到弹性支撑作用。

优选地,上层面料1的下表面和下层面料2的上表面通过胶层3胶合连接在一起。胶层3可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牢固连接在一起。

为了使胶层3及整个面料具有透气效果,优选地,胶层3形成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经纱和相邻的第一纬纱围成第一编织通孔,相邻的两个第二经纱和相邻的第二纬纱围成第二编织通孔;各透气孔、第一编织通孔和第二编织通孔一一对应。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第一编织通孔、第二编织通孔和透气孔相对应可足够完整的通气通道,空气可顺畅导通,增强透气性。

一种弹性保暖化纤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准备第一上经纱13、第一下经纱14、第一上纬纱、第一下纬纱、第二上经纱23、第二下经纱24、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利用织布机对第一上经纱13、第一下经纱14、第一上纬纱、第一下纬纱、第二上经纱23、第二下经纱24、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进行编织;将第一绒毛缠绕固定于第一穿入纬纱15上,具体可在螺旋绞动纬纱的同时将第一绒毛边绞边缠绕到第一穿入纬纱15上,将第二绒毛缠绕固定于第二穿入纬纱25上,具体可在螺旋绞动纬纱的同时将第二绒毛边绞边缠绕到第二穿入纬纱25上;

使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下经纱14上下平行紧贴排列,但用不同的织针进行编织,使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下经纱14可作为同一根经纱进行编织,也可进行分别的独立编织,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但用不同的织针进行编织,使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可作为同一根经纱进行编织,也可进行分别的独立编织,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下经纱24上下平行紧贴排列,但用不同的织针进行编织,使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下经纱24可作为同一根经纱进行编织,也可进行分别的独立编织,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上下平行紧贴排列,但用不同的织针进行编织,使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可作为同一根经纱进行编织,也可进行分别的独立编织;

(2)织布机包括机架41,设于机架41上编织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的编织部42,设于机架41上对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进行胶合的胶合部43,设于机架41上对胶合后的面料进行冷却的冷却部44,以及设于机架41上对冷却后的面料进行收卷的收卷部45;编织部42包括编织上层面料1的上层编织装置421,编织下层面料2的下层编织装置422,以及处于上层编织装置421和下层编织装置422上游对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423;胶合部43包括处于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的胶层3,释放胶层3的释放辊431,水平设于上层面料1上方向下抵顶上层面料1的上抵顶加热板432,以及水平设于下层面料2下方向上抵顶下层面料2的下抵顶加热板433;

在加工过程中,导向装置423对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进行导向,利用上层编织装置421将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下经纱14共同与第一上纬纱和第一下纬纱编织成第一编织部4212,将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上纬纱编织成第一上填充部112,将第一下经纱14和第一下纬纱编织成第一下填充部113,对第一编织部4212和第一填充筒11交替编织,并使第一穿入纬纱15穿入第一填充筒11内,具体是使第一穿入纬纱15作为其一纬纱直接编织进入到第一填充筒11内;利用下层编织装置422将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下经纱24共同与第二上纬纱和第二下纬纱编织成第二编织部4222,将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上纬纱编织成第二上填充部212,将第二下经纱24和第二下纬纱编织成第二下填充部213,对第二编织部4222和第二填充筒21交替编织,并使第二穿入纬纱25穿入第二填充筒21内,具体是使第二穿入纬纱25作为其一纬纱直接编织进入到第二填充筒21内;

编织好的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经过对准(具体是将第一填充筒11与第二间隙相对应,第一间隙与第二填充筒21相对应)后由上抵顶加热板432和下抵顶加热板433对释放辊431释放的胶层3进行夹紧和加热,使胶层3融化并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粘在一起,同时上抵顶加热板432和下抵顶加热板433可对面料起到熨烫的作用,使面料更加平整,然后经过冷却部44进行冷却,使胶层3将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牢固胶合在一起,然后利用收卷部45将成品面料进行收卷,收卷部45提供面料前进的动力。

在步骤(2)中,导向装置423包括垂直于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的竖向板4231,以及处于竖向板4231下游的导向支撑杆;竖向板4231形成有上下排列供第一上经纱13穿过的第一上导向孔42311和供第一下经纱14穿过的第一下导向孔42312,以及上下排列供第二上经纱23穿过的第二上导向孔42313和供第二下经纱24穿过的第二下导向孔42314;导向支撑杆包括处于第一上经纱13上方向下抵顶第一上经纱13的第一支撑杆42321,处于第一下经纱14和第二上经纱23之间向上抵顶第一下经纱14并向下抵顶第二上经纱23的第二支撑杆42322,以及处于第二下经纱24下方向上抵顶第二下经纱24的第三支撑杆42323;第一支撑杆42321的下方设有与第一上经纱13滚动接触的第一导向轮42324,第二支撑杆4232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下经纱14滚动接触的第二导向轮42325,第二支撑杆42322的下端设有与第二上经纱23滚动接触的第三导向轮42326,第三支撑杆42323的上端设有与第二下经纱24滚动接触的第四导向轮42327;具体结构可为,各导向孔内设有陶瓷耐磨层;第一导向轮42324、第二导向轮42325、第三导向轮42326和第四导向轮42327均为沿纬纱方向延伸的杆轴状,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经纱一一对应的环形导向槽,且环形导向槽的内侧壁覆设有陶瓷耐磨层;各导向支撑杆均为可伸缩调节的伸缩杆,可根据要求进行长短调节。

胶合部43包括处于释放辊431上游的第一导向辊434和第二导向辊435,第一导向辊434支撑于上层面料1的下方,第二导向辊435支撑于下层面料2的上方;上抵顶加热板432具有朝向上游的第一上游边缘和朝向下游的第一下游边缘,下抵顶加热板433具有朝向上游的第二上游边缘和朝向下游的第二下游边缘;第一上游边缘设有与上层面料1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4321,第一下游边缘设有与上层面料1的上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4322,第二上游边缘设有与下层面料2的下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4331,第二下游边缘设有与下层面料2的下表面滚动接触的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4332;具体结构可为,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4321和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4322的下端与上抵顶加热板432的下表面齐平,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4331和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4332与下抵顶加热板433的上表面齐平。

冷却部44包括供面料通过的冷却箱441,设于冷却箱441内朝面料喷冷却水雾的喷雾装置442,和设于冷却箱441内对面料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443;具体结构可为,喷雾装置442包括处于面料上方和下方对面料上下表面同时进行喷雾的上喷头和下喷头,具有均匀快速冷却的效果;干燥装置443包括处于面料上方和下方对面料上下表面同时进行快速喷热风的上喷气头和下喷气头。

在加工过程中,第一上经纱13通过第一上导向孔42311后由第一导向轮42324向下抵顶导向,第一下经纱14通过第一下导向孔42312后由第二导向轮42325向上抵顶导向,第一上经纱13和第一下经纱14在第一导向轮42324和第二导向轮42325的抵顶导向作用下平行紧贴排列进入上层编织装置421;第二上经纱23通过第二上导向孔42313后由第三导向轮42326向下抵顶导向,第二下经纱24通过第二下导向孔42314后由第四导向轮42327向上抵顶导向,第二上经纱23和第二下经纱24在第三导向轮42326和第四导向轮42327的抵顶导向作用下平行紧贴排列进入下层编织装置422;

第一导向辊434和第一上游过渡抵顶辊4321对上层面料1进行导向,第二导向辊435和第二上游过渡抵顶辊4331对下层面料2进行导向,使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将胶层3夹紧并同步向前输送,在上抵顶加热板432和下抵顶加热板433加热和加压作用下,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通过胶层3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游过渡抵顶辊4322和第二下游过渡抵顶辊4332对面料继续向前输送进行导向;然后当面料进入冷却箱441内后,喷雾装置442朝向面料进行喷雾冷却,然后由干燥装置443对面料进行干燥。

优选地,第一保暖填充物111和第二保暖填充物211为羽绒碎屑、羊毛或棉花。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