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849发布日期:2019-01-05 08:5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爆破通过用于建筑爆破,可将建筑快速拆卸,提高拆迁的效率,在建筑爆破的过程中通过精密的计算,使得爆破的波及范围不会很广,但也难免有飞石乱溅,容易砸伤人体或者杂碎周围建筑的玻璃门窗等,现有当中通常采用飞石防护装置对其进行防护,但现有的飞石防护装置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飞石防护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只搭设在地面上有一部分,保证地面范围内的飞石等不会乱溅,但其保护范围较小,保护性较低,仍存在安全隐患;

2.现有的飞石防护装置有些结构不稳固,有些连接不方便,且不便固定,在实际当中不便使用,不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固定板、连接板和弹性防护网,所述上固定杆设置在下固定杆的上方,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设有多组,多组下固定杆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上端均设有卡槽,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下端均固定焊接有卡柱,所述上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和下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设有销孔,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相连接的位置还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靠近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上下两个与销孔相匹配的销块;

所述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两侧的固定板的中间位置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中间固定杆,左右相邻的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的连接处还设有连接板,两组固定板的端部的端部连接孔上还设有前后对称的两组端部固定杆,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三组连接孔,连接板的上表面活动贴合设有下端固定边,连接板的下表面活动贴合设有上端固定边,所述下端固定边和上端固定边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上均贯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配合孔,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中活动贯穿有弹性防护网固定杆,所述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之间固定焊接有弹性防护网。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柱相配合连接,上端上固定杆下的卡柱卡合在下端下固定杆上相应的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板设有两组,两组固定板贴合设在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连接处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中间固定杆同时贯穿两侧固定板设置,且中间固定杆贯穿固定板端部的位置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二号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呈倒置的凹字形结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左右两侧相邻的两组固定板之间,相邻的连接板之间端部相互贴合并同时卡合在同一位置的两组固定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端部固定杆同时贯穿两组固定板和两组连接板的端部设置,且端部固定杆两端贯穿固定板的端部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三号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配合孔设有三组,三组配合孔与三组连接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弹性防护网固定杆的上端贯穿下端固定边上的配合孔,弹性防护网固定杆的下端贯穿上端固定边上的配合孔,且弹性防护网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号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弹性防护网在每组上端固定边和下端固定边之间设有两组,两组弹性防护网呈前后依次排列,且弹性防护网由多组从外到内的矩形环组成,从外到内的矩形环之间通过弹性防护网中间位置八组呈反射状的加强肋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1.装置中飞石防护装置固定结构稳固,可上下拼接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可将建筑整体都保护起来,内外两侧的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上均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可拆装的两组弹性防护网,总共四层弹性防护网,保护性较强,且弹性防护网可通过本身的弹力作用对飞石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得飞石的冲击力下降,提高相应的安全性,弹性防护网又便于拆装,方便单独更换,使用成本较低,相邻的弹性防护网左右接触的位置通过铁丝固定即可,保证其连接强度;

2.装置中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之间通过卡柱和卡槽相互卡合,然后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之间又通过两组固定板上的销块卡合在相应的销孔内进行同时固定,两组固定板之间通过中间固定杆和中间固定杆两端的二号固定螺母固定,两组固定板的端部又通过端部固定杆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既限制了相邻的上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又起到连接弹性防护网的作用,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3.弹性防护网由多组从外到内的矩形环组成,从外到内的矩形环之间通过弹性防护网中间位置八组呈反射状的加强肋固定连接,矩形环采用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整体类似蜘蛛网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降低冲击力的作用,且强度较高,多个矩形环具有共同卸力的作用,不易损坏,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部分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a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上固定杆1、下固定杆2、卡柱3、卡槽4、中间固定杆5、端部连接孔6、固定板7、连接板8、连接孔9、弹性防护网10、配合孔11、上端固定边12、下端固定边13、弹性防护网固定杆14、端部固定杆15、销块16、销孔17、一号固定螺母18、二号固定螺母19、三号固定螺母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露天爆破的飞石防护装置,包括上固定杆1、下固定杆2、固定板7、连接板8和弹性防护网10,上固定杆1设置在下固定杆2的上方,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设有多组,多组下固定杆2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上端均设有卡槽4,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下端均固定焊接有卡柱3,上固定杆1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和下固定杆2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均设有销孔17,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相连接的位置还设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靠近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一侧固定焊接有上下两个与销孔17相匹配的销块16;

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两侧的固定板7的中间位置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中间固定杆5,左右相邻的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的连接处还设有连接板8,两组固定板7的端部的端部连接孔6上还设有前后对称的两组端部固定杆15,连接板8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三组连接孔9,连接板8的上表面活动贴合设有下端固定边13,连接板8的下表面活动贴合设有上端固定边12,下端固定边13和上端固定边12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端固定边12和下端固定边13上均贯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配合孔11,连接板8上的连接孔9中活动贯穿有弹性防护网固定杆14,上端固定边12和下端固定边13之间固定焊接有弹性防护网10。

卡槽4与卡柱3相配合连接,上端上固定杆1下的卡柱3卡合在下端下固定杆2上相应的卡槽4中。

固定板7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板7设有两组,两组固定板7贴合设在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连接处的两侧。

中间固定杆5同时贯穿两侧固定板7设置,且中间固定杆5贯穿固定板7端部的位置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二号固定螺母19。

连接板8呈倒置的凹字形结构,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卡合在左右两侧相邻的两组固定板7之间,相邻的连接板8之间端部相互贴合并同时卡合在同一位置的两组固定板7之间。

端部固定杆15同时贯穿两组固定板7和两组连接板8的端部设置,且端部固定杆15两端贯穿固定板7的端部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三号固定螺母20。

配合孔11设有三组,三组配合孔11与三组连接孔9相对应。

弹性防护网固定杆14的上端贯穿下端固定边13上的配合孔11,弹性防护网固定杆14的下端贯穿上端固定边12上的配合孔11,且弹性防护网固定杆1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号固定螺母18。

弹性防护网10在每组上端固定边12和下端固定边13之间设有两组,两组弹性防护网10呈前后依次排列,且弹性防护网10由多组从外到内的矩形环组成,从外到内的矩形环之间通过弹性防护网10中间位置八组呈反射状的加强肋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装置中飞石防护装置固定结构稳固,可上下拼接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可将建筑整体都保护起来,内外两侧的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上均通过连接板8连接有可拆装的两组弹性防护网10,总共四层弹性防护网10,保护性较强,且弹性防护网10可通过本身的弹力作用对飞石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得飞石的冲击力下降,提高相应的安全性,弹性防护网10又便于拆装,方便单独更换,使用成本较低,相邻的弹性防护网10左右接触的位置通过铁丝固定即可,保证其连接强度;

装置中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之间通过卡柱3和卡槽4相互卡合,然后上固定杆1和下固定杆2之间又通过两组固定板7上的销块16卡合在相应的销孔17内进行同时固定,两组固定板7之间通过中间固定杆5和中间固定杆5两端的二号固定螺母19固定,两组固定板7的端部又通过端部固定杆15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既限制了相邻的上下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又起到连接弹性防护网10的作用,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弹性防护网10由多组从外到内的矩形环组成,从外到内的矩形环之间通过弹性防护网10中间位置八组呈反射状的加强肋固定连接,矩形环采用具有弹性的不锈钢材料制作,整体类似蜘蛛网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降低冲击力的作用,且强度较高,多个矩形环具有共同卸力的作用,不易损坏,适合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