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7481发布日期:2019-02-15 22:4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我国家各方面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列,我国的城市地铁正在大规模修建,城市地铁线路身处地下且又都设置在城市相对繁华区域,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地铁施工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遇到新建矿山法隧道爆破施工且下穿、侧穿既有基坑等一些复杂施工环境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风险,爆破作业时要最大范围的减少爆破震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隧道和基坑的坍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如何正确的运用矿山法隧道爆破施工技术是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包括:

爆破挖掘断面;

布设于所述爆破挖掘断面的炮眼;

所述炮眼的类型包括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进一步的,当所述爆破挖掘断面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隧道主线宽6.16m,高6.41m;

所述炮眼的参数为孔径φ42,单循环进尺1.8m;

孔网参数为:二级楔形掏槽眼排距750mm,倾角75-85°,槽口宽1.5~2.2m,孔深2.0m,超深0.2m,孔长2.3m;辅助眼孔间距650~900mm,排距650~900mm;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外倾角5°,沿设计轮廓线布孔,顶眼及直墙眼孔距400~500mm,光爆层厚800mm,底板孔距710mm。

进一步的,所述炮眼内装药量为:炸药单耗q=1.17kg/m3;总药量q=q*v=71kg;爆破体积v=s*l=60m3

进一步的,当所述爆破挖掘断面采用双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主线宽6.16m,高6.41m;

所述炮眼的参数为孔径φ42mm,单循环进尺1.8m;

孔网参数:上台阶掏槽眼布置在巷道中部,二级楔形掏槽眼孔排距750mm,倾角80°~85°,槽口宽1.5m,孔深2.0m,超深0.1m,孔长2.2m,进尺1.8m;上台阶在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设辅助眼,辅助眼孔间距700~750mm,排距550~750mm;下台阶掘进眼中最小抵抗线为800~1000mm,孔间距为700~1050mm;周边眼沿设计轮廓布孔,外倾角5°,沿设计轮廓线布孔,顶眼及直墙眼孔距450~500mm,光爆层厚800mm,底板孔距710mm。

进一步的,所述炮眼内装药量为:主线上台阶平均炸药单耗q=1.2kg/m3;总药量q=q*v=42.5kg,爆破体积v=s*l=35.1m3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爆破设计方案的选择;

s2、凿岩机具的选取;

s3、爆破器材的选取;

s4、爆破参数设计及装药量计算;

s5、布孔及钻孔;

s6、装药、堵塞;

s7、起爆网路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两个工作面的距离小于30m时,一个工作面爆破作业时,要通知另一个工作面的人员撤离,当两个工作面小于15m时,只准一个工作面爆破作业,另一个工作面停止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隧道爆破钻孔机具采取ф42mm直径的钻头钻孔。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爆破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围岩掏槽孔采用楔形掏槽,槽口宽1.5m,排距750mm,孔底间距400mm;

周边眼沿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为了控制超欠挖以及便于下一次钻眼时落钻孔眼,拟将炮眼方向以3%~5%的斜率外插,眼底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10cm~15cm。底板眼的眼底也须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5cm~10cm左右,并与辅助眼、周边眼的眼底落在同一垂直面上,而且采取较大的炸药单耗,有利于克服上覆石碴的压制并起到翻碴作用。周边孔间距取400~500mm,最小抵抗线500~700mm。装药集中度0.15~0.25kg/m;

辅助孔的布置应由内到外,逐层布置,逐层起爆,逐步接近开挖轮廓线,孔距取500~800mm。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爆破炮孔采用孔底集中装药结构,光面爆破采用间隔装药,卷状乳胶炸药作主爆药,起爆雷管置于孔底,聚能穴指向孔口,空气部分用1:3配比的粘土与砂混合而成的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得小于2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结合了实际施工经验,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适应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能够减小爆破时产生的震动,爆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及施工工法的浅孔炮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及施工工法的深孔炮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及施工工法的光爆孔装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包括:

爆破挖掘断面;

布设于爆破挖掘断面的炮眼;

炮眼的类型包括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优选的,上述的当爆破挖掘断面采用全断面法施工时,隧道主线宽6.16m,高6.41m;

炮眼的参数为孔径φ42,单循环进尺1.8m;

孔网参数为:二级楔形掏槽眼排距750mm,倾角75-85°,槽口宽1.5~2.2m,孔深2.0m,超深0.2m,孔长2.3m;辅助眼孔间距650~900mm,排距650~900mm;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外倾角5°,沿设计轮廓线布孔,顶眼及直墙眼孔距400~500mm,光爆层厚800mm,底板孔距710mm。

优选的,上述的炮眼内装药量为:炸药单耗q=1.17kg/m3;总药量q=q*v=71kg;爆破体积v=s*l=60m3

优选的,上述的当爆破挖掘断面采用双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主线宽6.16m,高6.41m;

所述炮眼的参数为孔径φ42mm,单循环进尺1.8m;

孔网参数:上台阶掏槽眼布置在巷道中部,二级楔形掏槽眼孔排距750mm,倾角80°~85°,槽口宽1.5m,孔深2.0m,超深0.1m,孔长2.2m,进尺1.8m;上台阶在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设辅助眼,辅助眼孔间距700~750mm,排距550~750mm;下台阶掘进眼中最小抵抗线为800~1000mm,孔间距为700~1050mm;周边眼沿设计轮廓布孔,外倾角5°,沿设计轮廓线布孔,顶眼及直墙眼孔距450~500mm,光爆层厚800mm,底板孔距710mm。

优选的,上述的炮眼内装药量为:主线上台阶平均炸药单耗q=1.2kg/m3;总药量q=q*v=42.5kg,爆破体积v=s*l=35.1m3

实施例二: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施工工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爆破设计方案的选择;

s2、凿岩机具的选取;

s3、爆破器材的选取;

s4、爆破参数设计及装药量计算;

s5、布孔及钻孔;

s6、装药、堵塞;

s7、起爆网路设计。

优选的,上述的步骤s1中,两个工作面的距离小于30m时,一个工作面爆破作业时,要通知另一个工作面的人员撤离,当两个工作面小于15m时,只准一个工作面爆破作业,另一个工作面停止作业。

优选的,上述的步骤s2中,隧道爆破钻孔机具采取ф42mm直径的钻头钻孔。

优选的,上述的隧道爆破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围岩掏槽孔采用楔形掏槽,槽口宽1.5m,排距750mm,孔底间距400mm;

周边眼沿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为了控制超欠挖以及便于下一次钻眼时落钻孔眼,拟将炮眼方向以3%~5%的斜率外插,眼底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10cm~15cm。底板眼的眼底也须落在设计轮廓线以外5cm~10cm左右,并与辅助眼、周边眼的眼底落在同一垂直面上,而且采取较大的炸药单耗,有利于克服上覆石碴的压制并起到翻碴作用。周边孔间距取400~500mm,最小抵抗线500~700mm。装药集中度0.15~0.25kg/m;

辅助孔的布置应由内到外,逐层布置,逐层起爆,逐步接近开挖轮廓线,孔距取500~800mm。

优选的,上述的隧道爆破炮孔采用孔底集中装药结构,光面爆破采用间隔装药,卷状乳胶炸药作主爆药,起爆雷管置于孔底,聚能穴指向孔口,空气部分用1:3配比的粘土与砂混合而成的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得小于2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一种隧道减震爆破结构和施工工法结合了实际施工经验,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适应较为特殊的施工环境,能够减小爆破时产生的震动,爆破效果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