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8382发布日期:2019-02-26 19:1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箱式防暴车辆的方舱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箱式车辆的方舱设计一般不具有防暴功能,不利于特殊人员在特殊场合的使用,例如警务、治安、驻守和维稳等。传统的方舱设计都基于轻质化的板材结合框架结构,无法承受较大面密度的防暴板材,同时该框架结构也容易受到冲击和暴力破坏,特殊环境下无法保护车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包括:多根骨架、多个安装板(7)和多块防暴复合板材(8);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包括:防暴复合层(3)和隔音隔热层(4);

所述多根骨架按照方舱结构纵横连接构成网格状框架,所述安装板(7)固定设于所述骨架的交叉处;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大小与所述网格状框架配合,每块防暴复合板材(8)通过安装板(7)固定于所述骨架构成的网格状框架上,且所述隔音隔热层(4)贴合所述安装板(7),所述防暴复合层(3)设置于所述隔音隔热层(4)外部。

优选的,所述暴复合板材(8)还包括:外饰层(2)和内饰层(5);

所述内饰层(5)、隔音隔热层(4)、防暴复合层(3)和外饰层(2)依次连接;

所述内饰层(5)和隔音隔热层(4)组成防暴复合板材(8)的内层,所述防暴复合层(3)和外饰层(2)组成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层。

优选的,所述骨架为下缘骨架(13),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为长方形;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厚度与所述下缘骨架(13)截面的长边一致;

安装时,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安装于所述下缘骨架(13)上;所述安装板(7)的内壁与所述下缘骨架(13)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骨架为方舱骨架(6),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内层与所述安装板(7)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方舱骨架(6)的厚度一致;

安装时,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安装于所述下缘骨架(13)上;所述安装板(7)的内壁与所述骨架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层和内层呈台阶状配合设于所述网格状框架的网格处,且与所述方舱骨架(6)紧固连接。优选的,所述外饰层(2)为增强纤维;

所述防暴复合层(3)为硬质复合材料;所述隔音隔热层(4)为纤维增强泡沫;所述内饰层(5)为纤维增强树脂。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通过所述安装板(7)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螺栓(10)和预留附座(1);

所述预留附座(1)为设有内螺纹的空心螺栓;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上横向设有预留附座孔;

所述安装板(7)上横向设有紧固螺栓孔;

所述空心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预留附座孔与所述安装板(7)连接,所述紧固螺栓(10)的螺杆穿过所述紧固螺栓孔并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螺纹紧固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密封垫(9);

所述密封垫(9)设于所述安装板(7)和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之间。

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下缘骨架(13)和方舱骨架(6),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宽度。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包括:多根骨架、多个安装板和多块防暴复合板材;防暴复合板材包括:防暴复合层和隔音隔热层;多根骨架按照方舱结构纵横连接构成网格状框架,安装板固定设于骨架的交叉处;防暴复合板材的大小与所述网格状框架配合,每块防暴复合板材通过安装板固定于所述骨架构成的网格状框架上,且所述隔音隔热层贴合所述安装板,防暴复合层设置于所述隔音隔热层外部;本发明提供的方舱,采用了面密度较大的防暴复合板材,其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在有防暴功能的同时,减轻了方舱壁的厚度,也保护了骨架,进而保护整个方舱。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镶嵌式预留附座代替外侧连接结构,简化了结构,减小了安装工作量。

(3)本发明提供的方舱,加工工艺性好,符合现阶段加工工艺,具有较强的工程运用条件。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的预留附座和紧固螺栓的连接,通用性好,便于更换;解决了骨架、复合板材材质不同容易产生的松动、变形等故障。

(5)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下缘骨架进行加宽处理,使其截面的宽度大于方舱骨架的截面宽度,分担多层板材累计螺接承载重量,有利于骨架和整体结构的减重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舱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暴复合板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骨架与安装板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下缘骨架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预留附座;2-外饰层;3-防暴复合层;4-隔音隔热层;5-内饰层;6-方舱骨架;7-安装板;8-防暴复合板材;9-密封垫;10-紧固螺栓;13-下缘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暴车辆的方舱,包括:多根骨架、多个安装板7和多块防暴复合板材8;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包括:防暴复合层3和隔音隔热层4;所述多根骨架按照方舱结构纵横连接构成网格状框架,所述安装板7固定设于所述骨架的交叉处;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大小与所述网格状框架配合,每块防暴复合板材8通过安装板7固定于所述骨架构成的网格状框架上,且所述隔音隔热层4贴合所述安装板7,所述防暴复合层3设置于所述隔音隔热层4外部。

如图2所示,所述暴复合板材8还包括:外饰层2和内饰层5;所述内饰层5、隔音隔热层4、防暴复合层3和外饰层2依次连接;所述内饰层5和隔音隔热层4组成防暴复合板材8的内层,所述防暴复合层3和外饰层2组成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层。

如图4所示,所述骨架为下缘骨架13,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厚度与所述下缘骨架13截面的长边一致;安装时,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安装于所述下缘骨架13上;所述安装板7的内壁与所述下缘骨架13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如图1所示,所述骨架为方舱骨架6,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内层与所述安装板7的厚度之和与所述方舱骨架6的厚度一致;安装时,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安装于所述下缘骨架13上;所述安装板7的内壁与所述骨架内壁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层和内层呈台阶状配合设于所述网格状框架的网格处,且与所述方舱骨架6紧固连接。所述外饰层2为增强纤维;所述防暴复合层3为硬质复合材料;所述隔音隔热层4为纤维增强泡沫;所述内饰层5为纤维增强树脂。

方舱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通过所述安装板7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紧固螺栓10和预留附座1;所述预留附座1为设有内螺纹的空心螺栓;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上横向设有预留附座孔;所述安装板7上横向设有紧固螺栓孔;所述空心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预留附座孔与所述安装板7连接,所述紧固螺栓10的螺杆穿过所述紧固螺栓孔并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螺纹紧固配合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密封垫9;所述密封垫9设于所述安装板7和所述防暴复合板材8之间。

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将下缘骨架13和方舱骨架6相结合的方案,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为正方形;

所述下缘骨架13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方舱骨架6的截面宽度。

具体讲,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防暴复合板材8,一般有4层功能材料组成,包括外饰层2、防暴复合层3、隔音隔热层4和内饰层5;

外饰层2为增强纤维,具有阻燃和束缚功能两种功能特性,阻燃特性可使防暴复合板材8抵抗燃烧物的攻击,束缚功能可防止防暴复合层着弹后弹头横飞或者爆炸物碎片飞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防暴复合层3为硬质复合材料结构,可抵抗规定爆炸物或弹头的攻击,确保弹片或弹头不会贯穿该层;隔音隔热层4为纤维增强泡沫结构,除隔音隔热功能外,还有吸收防暴复合层受冲击或者着弹后的背凸,防止背凸对内部人员和设备造成损坏;内饰层5为纤维增强树脂结构,保证方舱内表面不变形,保护内部人员和设备。

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骨架的交叉处焊接有安装板7;骨架有矩形钢材焊接而成,形成不同的矩形框架,框架四个角部位置焊接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与防暴复合板材8的预留附座1对应位置加工有圆形的紧固螺栓孔,用于安装紧固螺栓1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骨架、安装板7、防暴复合板材8、密封垫9、预留附座1和紧固螺栓10构成本发明方舱的方舱壁;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两层为外饰层2和防暴复合层3,防暴复合板材8的内两层为隔音隔热层4和内饰层5;当骨架为方舱骨架6时,防暴复合板材8的外两层和内两层形成台阶状,内两层的下缘坐到方舱骨架6上面,内侧贴合方舱骨架6上焊接的安装板7,紧固螺栓10穿过安装板的圆形紧固螺栓孔与预留附座1拧紧固定。方舱骨架6下方的防爆复合板材8的连接方式相同。通过上下防暴复合板材8的连接,使得方舱外表面的防护层零间隙安装,不影响整体的防护性能。

如图4所示,当骨架为下缘骨架13时,防暴复合板材8不需要做成台阶状,安装板7、紧固螺栓10和预留附座1连接方式与图1相同;通过加宽下缘骨架13,使得骨架整体拖住上方防爆复合板材8,易于分散多层板材产生的重力累计,分担多层板材累计螺接承载重量;有利于骨架和整体结构的减重设计。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