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弥散填充复合功能金属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9949发布日期:2019-04-12 23:4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弥散填充复合功能金属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弥散填充复合功能金属保温层。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正常运行时,核一级主设备及管道内部的流动着高温、高压、高放射性冷却介质,需要在设备及管道外表面设置保温层进行隔热,减少热量损失,同时也需要在核一级设备及管道外部设置屏蔽材料以降低设备外围的辐射剂量,有助于人员在役期间的检查维护。目前,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一级设备及管道外部通常都采用金属保温层,但这种金属保温层仅仅具备保温隔热功能,不具备屏蔽功能,例如:专利us3904379a、cn1159062a、cn203131332u提供的金属保温层均不具备屏蔽功能。但是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对既带保温隔热功能、又带屏蔽功能的核级设备及管道保温层的需求越发明显,专利cn103174912b和cn103971761a各自提供了一种带屏蔽功能的复合型保温层,但两者的屏蔽材料都采用了含硼硅树脂或含硼聚乙烯板或含硼环氧树脂板等非金属有机材料,这类非金属有机屏蔽材料的适用温度范围一般不能高于200℃,即便是在低于200℃的工作环境下,出于有机树脂材料自身的固有特性限制,这类非金属有机屏蔽材料在高温、长时间的使用下必然会产生性能老化,导致其屏蔽功能逐渐下降甚至丧失,其一次使用年限不会很长,在用于超长寿期的核电厂及核动力设备(例如60年寿期)时,必然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其屏蔽性能始终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带辐射屏蔽功能的复合金属保温层采用有机材料制成,耐高温性能差,使用寿命短,需要定期更换,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弥散填充复合功能金属保温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弥散填充复合功能金属保温层,包括保温外盒和装填在保温外盒内部的内侧伽马屏蔽层、外侧伽马屏蔽层、碳化硼粉末和金属反射箔片,所述内侧伽马屏蔽层和外侧伽马屏蔽层均采用具有金属特性的无机屏蔽材料制成;在保温层厚度截面上的装填顺序依次为:保温外盒的内壳板、内侧伽马屏蔽层、若干层金属反射箔片、外侧伽马屏蔽层和保温外盒的外壳板,所述碳化硼粉末均匀弥散在相邻两层金属箔片之间的空腔内;若干层金属反射箔片整体由正向球窝和反向球窝纵横规律性间隔排布形成波纹形状,且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以正向球窝的顶点对反向球窝的顶点的背向式交错叠放。

本发明提供的金属保温层的保温外盒可以是内壳板面向发热设备外壁,也可以是外壳板面向发热设备外壁,金属保温层的整体外形可以根据设备表面的形状制作成平板形、圆管形、球面形。金属反射箔片的装填层数根据发热设备的保温和辐射屏蔽需求而定,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控制正向球窝和反向球窝的高度来调整,以达到金属反射箔片装填层数与保温隔热效果的最优化。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装填时必须是正反球窝顶点接触对顶点的背向式交错叠放,保证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之间的接触全是点接触,目的是减少金属接触面积,减少金属接触导热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盒是由内壳板、外壳板和四周的侧面壳板通过焊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外盒,所述内壳板、外壳板和四周的侧面壳板均采用双镜面的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co含量质量百分数≤1%,以尽量降低经受中子和伽马辐照后的活化剂量水平。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伽马屏蔽层和外侧伽马屏蔽层均采用铅板或钨合金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反射箔片采用超薄的奥氏体不锈钢箔带压制成纵横规律性间隔排布的的正向球窝和反向球窝的波纹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奥氏体不锈钢箔带经固溶退火、双面光亮处理制成,且co含量质量百分数≤1%。

用于压制金属反射箔片的超薄奥氏体不锈钢箔带应以固溶退火、双面光亮处理,并且co含量控制在不大于1%的水平,其目的是:1)增强不锈钢箔带的塑韧性防止在压制成形时被撕裂;2)提高不锈钢箔带的表面光洁度以降低箔带的表面发射率,增强金属反射箔片对热量的辐射反射能力;3)尽量降低经受中子和伽马辐照后的活化剂量水平。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复合金属保温层是在金属保温层结构的内部增加了中子和伽马屏蔽材料,既保留了金属保温层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又新增了屏蔽中子和伽马射线的辐射屏蔽功能,而且中子屏蔽层采用碳化硼粉末,内外侧的伽马屏蔽层采用铅板或钨合金板,上述三种屏蔽材料都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无机屏蔽材料,耐高温、耐辐照、化学和物理性能稳定,可以长寿期在高温、高辐照环境下使用而不会出现老化和屏蔽性能下降的现象,不需要定期更换,很好的克服了专利cn103174912b和cn103971761a中使用的非金属有机屏蔽材料不耐高温、易老化、需定期更换的不足;

2、本发明所述的复合金属保温层内部装填的单层金属反射箔片的波纹结构及多层金属反射箔片的叠放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辐射传热量和金属接触导热传热量,提高复合型金属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本发明所述的金属反射箔片上的正反双球窝波纹结构在整个平面上是成规律性的纵横间隔排布,各方向上分布均匀,可以不用区分波纹方向极其方便的卷成圆管形状和球面形状,以方便将整个复合型金属保温层的整体外形根据设备表面形状制作成圆管形或球面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复合金属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金属反射箔片的平面俯视图结构;

图3为图2中的金属反射箔片的a-a剖面结构。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内壳板,2-外壳板,3-侧面壳板,4-内侧伽马屏蔽层,5-碳化硼粉末,6-外侧伽马屏蔽层,7-金属反射箔片,8-正向球窝,9-反向球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复合金属保温层由保温外盒和装填在保温外盒内部的内侧伽马屏蔽层4、外侧伽马屏蔽层6、碳化硼粉末5和金属反射箔片7构成,各零件在厚度截面上的装填顺序依次为:保温外盒的内壳板1、内侧伽马屏蔽层4、多层金属反射箔片7、碳化硼粉末5、外侧伽马屏蔽层6、保温外盒的外壳板2,其中碳化硼粉末5均匀弥散在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7之间的空腔内。这种带屏蔽功能的复合金属保温层的整体外形可以根据设备表面的形状制作成平板形、圆管形、球面形,其使用的高温范围一般可以到450℃,其保温性能一般可以做到等效导热系数小于0.075w/(m.k),其使用寿命预期可以到60年甚至更长。

保温外盒由内壳板1、外壳板2和四周的侧面壳板3通过点焊或断续焊等焊接方式构成一个封闭的外盒,材料采用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制造,奥氏体不锈钢薄板需进行双面抛光处理达到双镜面要求,并且不锈钢薄板中的co含量应控制在不大于1%的水平,以尽量降低经受中子和伽马辐照后的活化剂量水平。内壳板1和外壳板2的厚度一般均在0.6mm~1.0mm之间,而侧面壳板3的厚度可以与内壳板1的厚度或外壳板2的厚度相等,但考虑到保温外盒的结构强度也可以稍厚于内壳板1的厚度、以及外壳板2的厚度,但一般不超过2mm,为了进一步增强保温外盒的强度,可以在保持侧面壳板3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侧面壳板沿保温盒厚度方向向内压制出等间隔的三角形凹槽或半圆柱形凹槽,以增加侧面壳板的抗弯截面模量,以此提高保温盒的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

碳化硼粉末5采用核纯级碳化硼粉末,将金属反射箔片7之间形成的空腔均匀的弥散填充满,起到屏蔽中子的作用。碳化硼粉末填说充后的相对密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

内侧伽马屏蔽层4和外侧伽马屏蔽层6采用铅板或钨合金板,工作温度低于327℃时采用铅板、高于327℃时采用钨合金板,内侧伽马屏蔽层4和外侧伽马屏蔽层6的厚度根据辐射屏蔽需求而定。

金属反射箔片7采用超薄的奥氏体不锈钢箔带制造,厚度一般在0.05mm~1.0mm,并压制成图2和图3所示的纵横规律性间隔排布的正反双球窝波纹形状,且以两个正向球窝为一个循环单元,以两个反向球窝为一个循环单元,进行等间隔循环分布。正向球窝和反向球窝的深度一般在5mm~15mm范围,优选在5~10mm;相邻正向球窝、相邻反向球窝以及相邻正向球窝与反向球窝之间的间距一般菌在30mm~90mm范围。金属反射箔片7的装填层数根据发热设备的保温需求而定,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7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控制正反球窝的高度来调整,以达到金属反射箔片7装填层数与保温隔热效果的最优化。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7装填时必须是正向球窝8的顶点对反向球窝9的顶点的背向式交错叠放,保证相邻两层金属反射箔片7之间的接触全是点接触,目的是减少金属接触面积,减少金属接触导热损失。用于压制金属反射箔片7的超薄奥氏体不锈钢箔带经固溶退火和双面光亮处理,并且co含量控制在不大于1%的水平,其目的是:1)增强不锈钢箔带的塑韧性防止在压制成形时被撕裂;2)提高不锈钢箔带的表面光洁度以降低箔带的表面发射率,增强金属反射箔片7对热量的辐射反射能力;3)尽量降低经受中子和伽马辐照后的活化剂量水平。

此外,金属反射箔片也可以压制成现有的周期变化的正反三角波纹形状或巧克力波纹形状,深度及相应的间距参数设置参见上述内容,压制成型后的金属反射箔片与本发明的保温外盒及中子屏蔽层、伽马屏蔽层、分隔板等结构配合使用也可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