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偷窥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018发布日期:2019-04-29 12:30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偷窥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屏幕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偷窥保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人们通过电脑、手机浏览信息或在ATM存取款机进行查询、存款、取款等操作时,因屏幕可视角度较大,信息很容易被他人获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防偷窥膜是覆盖在屏幕上的一层塑料材质的半硬性薄膜,可以降低屏幕的显示角度。当屏幕贴覆有防偷窥膜时,超过一定的视角范围,则屏幕的内容无法被看清。目前最有代表性的防窥膜生产厂商为美国的3M公司,采用的是“超微细百叶窗(Microlouver)”光学偏振光技术,使屏幕内容专供使用者从正面60°视角阅读,而视角超过此范围,则不能看到屏幕内容。

超微细百叶窗结构是防偷窥膜控制屏幕可视角度的关键,不同的防偷窥膜的超微细百叶窗结构及其形成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CN 103223744A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纳米防窥保护膜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低温硫化型硅胶浇注在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模具中形成高透光带,脱模后在高透光带的缝隙间填充低透光率的硅胶形成低透光带,从而形成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

CN 202878841U公开了一种屏幕防偷窥保护膜,是通过将若干个UV树脂单元采用高胶平行固定在PET视面层表面上,形成超微细百叶窗结构。

CN 102717549A公开了一种纳米防炫抗指纹防窥屏幕保护膜,其形成防窥层的方法为:用紫外光穿过光栅透照射光刻胶层,使被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形成透光带,然后用有机溶剂溶解未被紫外光照射的光刻胶,形成若干条空穴,在孔穴中填充含有不透明的炭黑或二氧化钛的树脂,经固化后形成不透明隔层,从而形成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防窥层。

但上述形成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方法较为复杂,且上述方法均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考虑到屏幕保护膜功能的多样性往往要求其具有多层功能层(如防眩光层、防蓝光层、防划层、硬化层等),这就导致屏幕保护膜的厚度过大,影响其正常使用。

因此,在本领域期望得到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防偷窥保护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偷窥保护膜。该防偷窥保护膜将硬化层和防窥层的功能合二为一,不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使薄膜的结构更加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偷窥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偷窥保护膜包括:透明基底和设置在所述透明基底一侧的硬化层;

所述硬化层上具有平行排列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380nm;例如可以是380nm、360nm、350nm、330nm、320nm、300nm、280nm、250nm、220nm、200nm、180nm、150nm、120nm或100nm等。

作为屏幕保护膜的高分子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但也存在硬度低,易划伤的缺点。通常屏幕保护膜都具有硬化层以提高膜的耐刮擦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硬化层表面处理出宽度低于可见光波长的凹槽,形成超微细百叶窗结构,使其具有防偷窥的功能。该凹槽在硬化层表面,因此不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简化了防偷窥保护膜的结构,方便其他功能层的引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是通过激光刻蚀的方法形成的,具体地,是利用高功率密度的聚焦激光光束作用在硬化层的表面,使硬化层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气化现象,再通过点阵切割或者矢量切割的方式对硬化层表面切割,硬化层经切割后形成具备防窥作用的凹槽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50-800nm,例如可以是150nm、180nm、200nm、220nm、250nm、280nm、300nm、350nm、400nm、450nm、500nm、550nm、600nm、650nm、700nm、750nm或800nm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的可视角θ与凹槽的宽度和深度的关系如下:

记凹槽的宽度为b,深度为h,tanα=h/b,则可视角θ=90°-α。

优选地,相邻的凹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相邻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50-800nm,例如可以是50nm、100nm、150nm、200nm、250nm、300nm、350nm、400nm、450nm、500nm、550nm、600nm、650nm、700nm、750nm或800nm等。

通过调节凹槽的宽度、深度和凹槽间距可以对可视角度范围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底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

优选地,所述透明基底的厚度为25-250μm,例如可以是25μm、50μm、75μm、100μm、125μm、150μm、175μm、200μm、225μm或250μm等。

优选地,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2-10μm,例如可以是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

优选地,所述防偷窥保护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底另一侧的第一粘接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粘接层表面的离型膜。

优选地,所述防偷窥保护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硬化层表面的第二粘接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粘接层表面的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5-125μm,例如可以是25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或125μm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硬化层表面处理出凹槽,形成超微细百叶窗结构,使其具有防偷窥的功能,从而将硬化层和防窥层的功能合二为一。由于凹槽在硬化层表面,因此不需要再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简化了防偷窥保护膜的结构,降低了薄膜的厚度,方便其他功能层的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垂直于防偷窥保护膜表面的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的硬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为透明基底,102为硬化层,103为凹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01为透明基底,202为硬化层,203为光栅,204为第一粘接层,205为保护层,206为第二粘接层,207为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防偷窥保护膜,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基底101和设置在透明基底101一侧的硬化层102;

硬化层102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表面具有平行排列的凹槽103;

其中,透明基底101的厚度为25μm;硬化层102的厚度为2μm;凹槽103的宽度为300nm,深度为173nm,相邻凹槽间的间距为50nm。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不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其结构简单,对于正面大于60°的视角范围具有100%的防窥效果。

实施例2

一种防偷窥保护膜,如图3所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保护层205、第一粘接层204、硬化层202、透明基底201、第二粘接层206和离型膜207,硬化层上具有平行排列的凹槽203;

其中透明基底201的厚度为100μm;硬化层202的厚度为5μm;保护层205的厚度为50μm;凹槽203的宽度为360nm,深度为624nm,相邻凹槽间的间距为100nm。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不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其结构简单,对于正面大于30°的视角范围具有100%的防窥效果。

实施例3

一种防偷窥保护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保护层、第一粘接层、硬化层、透明基底、第二粘接层和离型膜,硬化层上具有平行排列的凹槽;

其中透明基底的厚度为250μm;硬化层的厚度为10μm;保护层的厚度为125μm;凹槽的宽度为330nm,深度为330nm,相邻凹槽间的间距为800nm。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偷窥保护膜不需要单独制备一层具有超微细百叶窗结构的膜层,其结构简单,对于正面大于45°的视角范围具有100%的防窥效果。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