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837发布日期:2018-12-05 18:3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面料的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沙发面料。



背景技术:

现在的沙发、靠垫用布做制作外层成为一种趋势,进而推升沙发面料的需求,但现有的沙发面料产品结构单一,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面料的耐用性决定了沙发的寿命,面料的耐用性决定了沙发的寿命,一些面料过于柔软,导致面料的耐磨性差,不耐划,在碰到尖锐的物件时容易开裂,由于沙发内部骨架一般为木质,若沙发面料不透气,防潮效果差,容易让外部的潮气侵蚀内部的骨架,造成沙发的使用寿命缩短,现提出一种新型沙发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沙发面料,耐磨表层内添加尼龙,金属纤维能够提高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沙发面料,包括基布层、热熔胶层、透气层、芳香层和耐磨表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设有热熔胶层、透气层、芳香层和耐磨表层,所述基布层与透气层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透气层内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层由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相互交织构成,所述横向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所述纵向纬线为混合有超细纤维的纱线,所述芳香层内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绿茶颗粒,所述耐磨表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由包芯丝纤维制成,所述包芯丝纤维包括尼龙、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缠绕在尼龙上,纬线为金属纤维、竹碳纤维混纺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纬线为竹炭纤维,经线的密度为144根/英寸,纬线的密度为30根/英寸。

作为优选,所述芳香层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为记忆纤维、竹碳纤维混纺,所述第二纤维由记忆纤维、导电纤维混纺。

作为优选,所述热熔胶层内均匀混合有纳米银离子。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表层的上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新型沙发面料,耐磨表层内添加尼龙,金属纤维能够提高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马海毛纤维具有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防污性强的特点,记忆纤维具有吸湿排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使透气层、表层保持一定的形状,便于吸湿排气;芳香层采用记忆纤维,能够使面料保持形状,便于排气,容腔内的绿茶颗粒能够散发香气,从而带来舒适感,聚四氟乙烯薄膜还能够使沙发面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热熔胶层内混合纳米银离子,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抗抗菌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沙发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沙发面料,包括基布层1、热熔胶层2、透气层3、芳香层4和耐磨表层5,所述基布层1的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设有热熔胶层2、透气层3、芳香层4和耐磨表层5,所述基布层1与透气层3之间设有热熔胶层2,所述透气层3内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层3由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相互交织构成,所述横向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所述纵向纬线为混合有超细纤维的纱线,所述芳香层4内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绿茶颗粒,所述耐磨表层5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由包芯丝纤维制成,所述包芯丝纤维包括尼龙、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缠绕在尼龙上,纬线为金属纤维、竹碳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基布层1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纬线为竹炭纤维,经线的密度为144根/英寸,纬线的密度为30根/英寸。所述芳香层4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纤维为记忆纤维、竹碳纤维混纺,所述第二纤维由记忆纤维、导电纤维混纺。所述热熔胶层2内均匀混合有纳米银离子。所述耐磨表层5的上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薄膜。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沙发面料,耐磨表层内添加尼龙,金属纤维能够提高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马海毛纤维具有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防污性强的特点,记忆纤维具有吸湿排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使透气层、表层保持一定的形状,便于吸湿排气;芳香层采用记忆纤维,能够使面料保持形状,便于排气,容腔内的绿茶颗粒能够散发香气,从而带来舒适感,聚四氟乙烯薄膜还能够使沙发面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热熔胶层内混合纳米银离子,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抗抗菌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