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369发布日期:2018-11-07 22:3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织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



背景技术:

织物是指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绕结或连结构成的平软片块物。目前市场上的双面织物层出不穷,材质结构各不相同,织物的应用领域极为广阔,例如:衣着用织物、装饰用织物、汽车用织物、产业用织物、医用织物、航天军工用织物等。

传统的双面织物要么韧性差,吸湿排汗性能不好,使用寿命不长,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断裂,无法满足某些高强度产品的需求,要么弹性差,不容易伸缩,无法满足某些高弹性产品的需求。且在工业用、商用和家用等领域中使用到的双面织物往往需要具备防水耐热和防辐射的性能,而传统双面织物一般不具备防水耐热和防辐射的功能,同时,现有的双面织物中,没有抗菌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传统双面织物在应用范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到金属时,就会遭受电击的疼痛感,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金属,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静电可干扰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静电也可以使物体吸附灰尘和油污等,使织物表面吸附有大量灰尘和油污从而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包括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是由防静电经纱和防静电纬纱交织形成,所述下表层是由抗菌经纱和防静电纬纱交织形成,所述中间层是由防辐射经纱和防辐射纬纱交织而成,且中间层的防辐射经纱与上表层连接,中间层的防辐射纬纱与下表层连接,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外表面依次均涂有隔热层和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经纱和防静电纬纱均为涤纶长纱和导电纤维长纱混纺形成。

优选的,所述抗菌经纱为苎麻纱线。

优选的,所述防辐射经纱和防辐射纬纱为银纤维纱线。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纳米氧化铝隔热层。

优选的,所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面织物包含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上表层是由防静电经纱和防静电纬纱交织成,不仅增强了双面织物的防静电能力,同时防静电经纬纱还能防止织物纤维脱落及细微粉尘颗粒从织物缝隙中的渗出,而下表层由苎麻经纱和防静电纬纱交织成,不仅具有抗菌抑菌功效还具有保健的功效,中间层是由防辐射经纬纱交织成,使双面织物具有抗辐射性能外还具有防辐射、抗菌、抑污的功能,而且柔软、透气、耐水洗,此外,上表层和下表层涂有隔热层和防水层,使双面织物具有隔热防水作用,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不仅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和耐火性,还具有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从而提高了双面织物的使用寿命,此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双面织物的利用价值,也扩大了双面织物的应有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表层(下表层)的侧视图。

图中:1、上表层;2、中间层;3、下表层;4、防静电经纱;5、防静电纬纱;6、抗菌经纱;7、防辐射经纱;8、防辐射纬纱;9、隔热层;10、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下所示:

一种多功能双面织物,包括上表层1、中间层2和下表层3,所述上表层1是由防静电经纱4和防静电纬纱5交织形成,所述防静电经纱4和防静电纬纱5均为涤纶长纱和导电纤维长纱混纺形成,不仅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还可有效防止织物纤维脱落及细微粉尘颗粒从织物缝隙中的渗出,化学性质稳定,所述下表层3是由抗菌经纱6和防静电纬纱5交织形成,所述抗菌经纱6为苎麻纱线,不仅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还具有保健功效,所述中间层是由防辐射经纱7和防辐射纬纱8交织而成,所述防辐射经纱7和防辐射纬纱8为银纤维纱线,具有防辐射、抗菌、抑污的功能,柔软、透气、耐水洗,且中间层2的防辐射经纱7与上表层1连接,中间层的防辐射纬纱8与下表层3连接,所述上表层1和下表层3外表面依次均涂有隔热层9和防水层10,所述隔热层9为纳米氧化铝隔热层,隔热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所防水层10为聚氨酯防水层,不仅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和耐火性,还具有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