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568发布日期:2019-04-13 01:0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材料。



背景技术:

隔热材料目前主要分为:1.多孔材料,如泡沫材料、纤维材料,这类材料因其多孔的特性,非常容易吸湿,材料吸水受潮后,导热系数会增大,隔热效果相应变差;2.热反射材料,多为金属材料,如Au、Ag、Ni、Cu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将热源的热量反射以实现隔热效果,这类材料易变形,柔韧性差,抗拉伸差。3.真空隔热材料,这类材料导热系数较低,隔热效果较优,但因是采用的是铝箔内部填充的玻璃棉类物质进行抽真空得到的,这就导致其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像岩棉板那样可以随意裁切,同时大面积施工比较难处理,造价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热材料,既能兼顾多孔材料的高隔热性,又能防止吸水受潮,形状和大小可适应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隔热材料,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橡胶层、隔热层和下层橡胶层,上层橡胶层包覆在隔热层的上表面和隔热层两侧的一部分,下层橡胶层包覆在隔热层的下表面和隔热层两侧的一部分,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相互配合完整包覆住隔热层的上下两面和两个侧面;所述隔热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金属散热层、胶黏层和多孔吸热层,金属散热层和多孔吸热层通过胶黏层贴合;所述金属散热层的材质为铜、铝、银或合金;所述多孔吸热层为气凝胶毡。

进一步,所述上层橡胶层包覆在金属散热层的上表面和金属散热层的两侧以及胶黏层两侧的一部分;所述下层橡胶层包覆在多孔吸热层的下表面和多孔吸热层的两侧以及胶黏层两侧的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胶黏层的材质为丙烯酸胶。

进一步,所述多孔吸热层的厚度为0.5~1mm。

进一步,所述金属散热层的厚度为15~50um。

进一步,所述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材质均为改性橡胶,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材的厚度均为0.5~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既能兼顾多孔材料的高隔热性,又能防止吸水受潮,形状和大小可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热材料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层橡胶层;2、下层橡胶层;3、金属散热层;4、多孔吸热层;5、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隔热材料,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橡胶层1、隔热层和下层橡胶层2,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均呈U型,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对称设置,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两侧接合,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内部形成空隙,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相互配合完整包覆住隔热层的上下两面和两个侧面;所述隔热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金属散热层3、胶黏层5和多孔吸热层 4,金属散热层3和多孔吸热层4通过胶黏层5贴合;上层橡胶层1包覆在金属散热层3的上表面和金属散热层的两侧以及胶黏层两侧的一半,所述下层橡胶层2包覆在多孔吸热层4的下表面和多孔吸热层的两侧以及胶黏层两侧的一半,上层橡胶层1和下层橡胶层2接合的位置位于胶黏层处;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材质均为闭孔橡胶,导热系数0.1~0.2W/K·M,具有隔热性能好,吸水率低<5%,能够有效防止内部的多孔吸热层吸湿受潮,金属层受潮氧化,上层橡胶层和下层橡胶层材的厚度均为1mm。所述金属散热层的材质为铜,铜的导热系数为400W/K·m,本实施例中使用25um厚度的铜箔;所述多孔吸热层为气凝胶毡,气凝胶毡相较于其他多孔材质:如多孔陶瓷、多孔纤维,具有更小的颗粒和更低的导热系数,最低可达0.013W/K·M,平行方向的散热均匀度也更优,气凝胶毡的厚度为0.5mm。所述胶黏层的材质为丙烯酸胶,粘性1000g/inch。测试时将热源放置在该实用新型的隔热材料表面,直接与上层橡胶层接触,热源温度100℃,在隔热材料下方放置温度测试仪,测试仪直接与下层橡胶层接触,测试仪显示温度48±2℃,体现出优良的隔热性能。本实用新型既能兼顾多孔材料的高隔热性,又能防止吸水受潮,形状和大小可适应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