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055发布日期:2019-03-19 20:5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管纸,具体涉及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



背景技术:

纱管纸主要应用于内核和管道的制作,工业管,地膜管,花炮管,纺织管,螺旋管,宝塔管,平行管,各种纸护角,纸箱,蜂窝纸板等等。

纱管纸常用于支撑管状,但作为纸板其承重能力有限。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改进纱管纸原料的方法增加纱管纸承重能力,但是在大幅的增加了纱管纸生产成本的同时,对称重能力的增加却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其增加了支撑层,在折弯后自然形成圆筒支撑层可以起到良好的制成作用,通过结构性改进来增加了纱管纸制成管状厚度的称重能力,对纸板自身的材料要求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纸层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基纸层下方,所述支撑层包括若干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支撑管横截面中较长的底边与基纸层连接,所述相邻支撑管上部两端相互靠紧并形成楔形夹缝,所述支撑层下部设有耐磨覆层,所述耐磨覆层与支撑管底部通过胶水连接,所述楔形夹缝下方耐磨覆层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楔形夹缝与外部。在形成纸管时,支撑管沿纸管径向布置,纱管纸板向支撑管方向折弯,形成纸管后楔形夹缝消失,通气孔能辅助楔形夹缝排出内部气体,支撑管侧边相互靠紧,单个支撑管向外形成支撑力,可以大幅度提高纸管的承重能力,防止承重时纸板折断。支撑管最大缺点是在生产、储放及使用过程中底部容易磨损,从而失去支撑效果,耐磨覆层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所述耐磨覆层具有较强柔韧性及变形能力,所述耐磨覆层可采用较薄的耐磨橡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纸层上方设有韧性纱网层。该设计可以使局部的折弯力分散到纱管纸板面上,提高纱管纸质量,防止折断、拉断现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纱网层包括基网层与加固纬线层,所述基网层由交织的基网线构成,所述加固纬线层由相互平行的纬向网线构成,所述纬向网线与支撑管相互垂直,所述纬向网线呈波状穿过基网层。该设计为纱网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可以提高纱网层横向的抗拉能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纱网层上部设有防滑层。该设计可以防止纸管外部缠绕物料时产生打滑现象,打滑现象一方面影响影响物料生产,另一方面物料与纸管间相互摩擦,会使管壁变薄从而降低承重能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层设有防滑竖纹,所述防滑竖纹与支撑管平行设置,所述防滑竖纹横截面为楔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制成单层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纱网层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基纸层;2、支撑层;3、支撑管;4、楔形夹缝;5、耐磨覆层;6、通气孔;7、纱网层;8、基网层;9、加固纬线层;10、防滑层;11、防滑竖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具体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见图1-3,一种能弯曲防折断纱管纸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纸层1及支撑层2,所述支撑层2设置于基纸层1下方,所述支撑层2包括若干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支撑管3横截面中较长的底边与基纸层1连接,所述相邻支撑管3上部两端相互靠紧并形成楔形夹缝4,所述支撑层2下部设有耐磨覆层5,所述耐磨覆层5与支撑管3底部通过胶水连接,所述楔形夹缝4下方耐磨覆层5设有若干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连通楔形夹缝4与外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纸层1上方设有韧性纱网层7。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纱网层7包括基网层8与加固纬线层9,所述基网层8由交织的基网线构成,所述加固纬线层9由相互平行的纬向网线构成,所述纬向网线与支撑管3相互垂直,所述纬向网线呈波状穿过基网层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纱网层7上部设有防滑层1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层10设有防滑竖纹11,所述防滑竖纹11与支撑管3平行设置,所述防滑竖纹11横截面为楔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