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迷宫背腔的吸隔声夹层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8346发布日期:2019-07-17 05:27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迷宫背腔的吸隔声夹层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隔声夹层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迷宫型共振吸声结构和变密度金属隔声板。



背景技术: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问题。减少噪声的方法对隔声工程有着重要意义。从材料的隔声机理来看,任何材料对声波频谱的阻隔均有波谷,单层材料的质量再大,对一些频率声波阻隔也有不足,这制约了隔声量的提高。如果使用两种以上物质性质不同材料的吸隔声层,可以避开各自的阻隔波段,同时声波从单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在介质交界面会发生反射,这能更有效的提高隔声层阻隔隔声的总体性能。再进一步,在隔声层下面再加一层弹性阻尼层,弹性阻尼可以抑制因共振产生的隔声量低谷。最后是核心的吸声层,传统的吸声层使用的吸声材料或者使用穿孔板加背腔的结构,后者相当于多个并联的赫姆霍兹共振腔,通过共振吸声的方式增加吸声系数,当入射波的频率与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即产生共振,此时穿孔板空洞处的空气往复振动,其振幅达到最大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板厚度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夹层板的结构,提高夹层板的吸隔声性能,涉及一种吸隔声性能优异的夹层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含迷宫背腔的吸隔声夹层板,包括迷宫背腔,所述迷宫背腔正反面对称地依次叠加设置有穿孔板、阻尼弹性层、混合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背腔、穿孔板、阻尼弹性层、混合金属板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迷宫背腔、穿孔板、阻尼弹性层、混合金属板之间涂抹阻尼浆密封,防止泄露,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背腔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包括若干道形状相同且同心相套的迷宫墙体,每道迷宫墙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连接有通管,相邻的迷宫墙体之间用分隔墙隔开,所述迷宫墙体和分隔墙将迷宫背腔分割成多个共振的空腔,各空腔之间通过通孔或通管连通,通孔连接相邻的空腔,空腔和通孔构成新的共振结构,增加了共振吸声结构,提高了吸声系数;所述空腔之间通过通孔或通管连接,增加了声波在迷宫中的传输路径。所述迷宫墙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按需求调整,调整迷宫墙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小空腔的体积,进而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和主吸声频带,所述分隔墙可以将已存在的空腔再做分割。穿孔板和这些小声腔组合多个共振腔,每个共振腔各不相同,并联在一起拓宽了共振腔的吸声频带。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墙的厚度为5-30mm,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各迷宫墙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同;相邻迷宫墙之间的分隔墙的数量为2个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墙体表面粘贴有吸声膜,所述吸声膜为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声波在迷宫中传递时与吸声膜耦合把声波振动能量转化成热能消散掉。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4个,孔径为1-5mm,所述通管的长度可调且外径与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更改通孔的孔径可以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调整主吸声频带,安装在通孔上的通管通过调整共振腔的声质量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和主吸声频带,可以拓宽整体的吸声频带。同时,通过调整通管的长度可以调节声质量,进而调整共振腔的主吸声频段;同时连接两层迷宫墙的通管增加了声波的传输路径,进一步提高共振吸声。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金属板为一层或多层结构,厚度为5mm-20mm,由2种以上的金属材料混合轧制而成。所述混合金属板由铁,铝,铅等金属混合后轧制而成,混合金属板内部金属分布不均,在声波穿过平板时,在板内部不同金属的分界面会发生反射,进一步提高隔声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尼弹性层的厚度为3-10mm,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阻尼胶或环氧树脂。阻尼弹性层可以抑制共振,防止出现因共振产生的隔声谷值。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板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穿孔孔径为0.5mm-5mm,穿孔率为0.1%-30%,穿孔分布均匀且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各穿孔的孔径相同或不同。穿孔板的作用是和背腔组合成共振腔结构,通过共振吸声把声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消散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使用混合金属作为隔声层材料,由于隔声层内部材质不均,入射的声波在隔声层内部会发生多次反射,显著提高隔声量。

2.本实用新型使用迷宫背腔取代传统的声腔,迷宫墙开小孔或缝,这样迷宫的各个分区和孔缝组成新的赫姆霍兹共振腔,这样增加共振腔的同时增加了共振效率,提升了吸声系数。

3.本实用新型的穿孔板孔径使用多种孔径的孔,增加了吸声频带。

4.本实用新型的迷宫背腔通过调整缝和孔的尺寸可以拓宽吸声频带。

5.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迷宫背腔的延伸墙和延伸管可以在调整吸声频带的同时,增加吸声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含迷宫背腔的吸隔声夹层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孔板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迷宫背腔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迷宫背腔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管立体图。

符号说明:1-混合金属板,2-阻尼弹性层,3-穿孔板,4-迷宫背腔,41-迷宫墙体,42-通孔,43-分隔墙,44-通管,4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含迷宫背腔的吸隔声夹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迷宫背腔4,所述迷宫背腔4正反面对称地依次叠加设置有穿孔板3、阻尼弹性层2、混合金属板1。

如图2所示,所述穿孔板3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穿孔孔径为0.5mm-5mm,穿孔率为0.1%-30%,穿孔分布均匀且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各穿孔的孔径相同或不同。穿孔板的作用是和背腔组合成共振腔结构,通过共振吸声把声波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消散掉。

如图3和4所示,所述迷宫背腔4、穿孔板3、阻尼弹性层2、混合金属板1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所述规则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本实施例采用矩形。所述的迷宫背腔4、穿孔板3、阻尼弹性层2、混合金属板1之间涂抹阻尼浆密封,防止泄露,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迷宫背腔4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包括若干道形状相同且同心相套的迷宫墙体41,每道迷宫墙体4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42,所述通孔42上连接有通管44(见图5),相邻的迷宫墙体41之间用分隔墙43隔开,所述迷宫墙体41和分隔墙43将迷宫背腔4分割成多个共振的空腔45,各空腔45之间通过通孔42或通管44连通,通孔连接相邻的空腔,空腔和通孔构成新的共振结构,增加了共振吸声结构,提高了吸声系数;所述空腔之间通过通孔或通管连接,增加了声波在迷宫中的传输路径。所述迷宫墙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按需求调整,调整迷宫墙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小空腔的体积,进而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和主吸声频带,所述分隔墙可以将已存在的空腔再做分割。穿孔板和这些小声腔组合多个共振腔,每个共振腔各不相同,并联在一起拓宽了共振腔的吸声频带。

所述迷宫墙体41的厚度为5-30mm,形状为矩形;各迷宫墙体41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同;相邻迷宫墙体41之间的分隔墙43的数量为2个。

所述迷宫墙体41表面粘贴有吸声膜,所述吸声膜为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声波在迷宫中传递时与吸声膜耦合把声波振动能量转化成热能消散掉。

所述通孔42的数量为2个,孔径为1-5mm,所述通管44的长度可调且外径与通孔的孔径相匹配。更改通孔的孔径可以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调整主吸声频带,安装在通孔上的通管通过调整共振腔的声质量调整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和主吸声频带,可以拓宽整体的吸声频带。同时,通过调整通管的长度可以调节声质量,进而调整共振腔的主吸声频段;同时连接两层迷宫墙的通管增加了声波的传输路径,进一步提高共振吸声。

所述混合金属板1为一层或多层结构,厚度为5mm-20mm,所述混合金属板由铁,铝,铅等金属混合后轧制而成,混合金属板内部金属分布不均,在声波穿过平板时,在板内部不同金属的分界面会发生反射,进一步提高隔声能力。

所述的阻尼弹性层2的厚度为3-10mm,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阻尼胶或环氧树脂。阻尼弹性层可以抑制共振,防止出现因共振产生的隔声谷值。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轻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都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