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598发布日期:2019-09-03 19:3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纸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



背景技术:

目前造成我国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不可降解及回收的塑料包装及泡沫塑料,而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尤其是电子行业正在大量的使用各种塑料及泡沫塑料进行包装。为此目前就急需一种可回收使用又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来替代泡沫塑料及塑料包装。长期以来,在产品的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磕磕碰碰,会使得产品造成一定的磨损,严重的会造成产品报废。目前,一般的方法都是采用木箱或者蜂窝纸箱对产品进行包装,但是木板质地坚硬,缓冲弹性较差,有时候很容易造成磨损,而且,木材资源的减少,使得木板的成本较高;而普通的蜂窝纸箱由于蜂窝纸板强度高、质量轻、刚性好,同时具有较好的缓冲、防振等性能。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瓦楞纸板及压缩后的蜂窝纸板经冲击后会失去弹性,不适合较重产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使用后,通过上密封层、上缓冲层的配合对纸板主体顶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上减震层的皮膜层、流体层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上支撑层、蜂窝层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顶部受力的效果,通过下缓冲层、下密封层的配合对纸板主体底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下减震层的皮膜层、流体层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蜂窝层、下支撑层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底部受力的效果,通过双向缓冲,共同增强纸板主体的承重能力,避免纸板主体受力损坏,多次利用节省成本保护环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包括纸板主体,所述纸板主体由耐磨层、上密封层、上缓冲层、上减震层、上支撑层、蜂窝层、下支撑层、下减震层、下缓冲层、下密封层组成,且上密封层、上缓冲层、上减震层、上支撑层、蜂窝层、下支撑层、下减震层、下缓冲层、下密封层均设置在耐磨层的内部,上密封层、上缓冲层、上减震层、上支撑层、蜂窝层、下支撑层、下减震层、下缓冲层、下密封层依次与耐磨层的内壁紧密贴合并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所述上缓冲层设置在上密封层底部的正中,所述上缓冲层设置在上减震层顶部的正中,所述上减震层设置在上支撑层的顶部,所述上支撑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与蜂窝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蜂窝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所述下支撑层的顶部通过粘合剂与蜂窝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蜂窝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所述下减震层设置在下支撑层的底部,所述下缓冲层设置在下减震层底部的正中,所述下缓冲层设置在下密封层顶部的正中。

优选的,所述上减震层包括皮膜层以及流体层,所述流体层设置在皮膜层内腔的中部,所述皮膜层为封闭状态,所述流体层与皮膜层的内壁相贴合,所述下减震层与上减震层的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上缓冲层的顶部贯穿上密封层底部的正中并延伸至上密封层壁体的内部,所述上缓冲层的顶部、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上密封层的壁体并与上密封层的壁体通过粘合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缓冲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减震层的皮膜层顶部的正中,所述上密封层底部的四侧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减震层的皮膜层顶部的四侧,所述上密封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上减震层的皮膜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下缓冲层的底部贯穿下密封层顶部的正中并延伸至下密封层壁体的内部,所述下缓冲层的底部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下密封层的壁体并与下密封层的壁体通过粘合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缓冲层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减震层的皮膜层底部的正中,所述下密封层顶部的四侧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减震层的皮膜层底部的四侧,所述下密封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下减震层的皮膜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上减震层的皮膜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支撑层的顶部,所述上减震层的皮膜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上支撑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所述下减震层的皮膜层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缓冲层的底部,所述下减震层的皮膜层的皮膜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下缓冲层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通过设置的上密封层、上缓冲层、上减震层、皮膜层、流体层、上支撑层、蜂窝层、下支撑层、下减震层、下缓冲层、下密封层的配合工作,通过上密封层、上缓冲层的配合对纸板主体顶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上减震层的皮膜层、流体层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上支撑层、蜂窝层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顶部受力的效果,通过下缓冲层、下密封层的配合对纸板主体底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下减震层的皮膜层、流体层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蜂窝层、下支撑层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底部受力的效果,通过双向缓冲,共同增强纸板主体的承重能力,避免纸板主体受力损坏,多次利用节省成本保护环境。

(2)、该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通过设置的耐磨层为其内部的结构提供防护,避免内部结构在长期使用中产生磨损,进一步的提高了纸板主体的耐久性,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减震层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缓冲层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纸板主体、11耐磨层、12上密封层、13上缓冲层、14上减震层、141皮膜层、142流体层、15上支撑层、16蜂窝层、17下支撑层、18下减震层、19下缓冲层、110下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蜂窝纸板,纸板主体1由耐磨层11、上密封层12、上缓冲层13、上减震层14、上支撑层15、蜂窝层16、下支撑层17、下减震层18、下缓冲层19、下密封层110组成,且上密封层12、上缓冲层13、上减震层14、上支撑层15、蜂窝层16、下支撑层17、下减震层18、下缓冲层19、下密封层110均设置在耐磨层11的内部,上密封层12、上缓冲层13、上减震层14、上支撑层15、蜂窝层16、下支撑层17、下减震层18、下缓冲层19、下密封层110依次与耐磨层11的内壁紧密贴合并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耐磨层11为其内部的结构提供防护,避免内部结构在长期使用中产生磨损,进一步的提高了纸板主体1的耐久性,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耐磨层11由三氧化二铝耐磨纸构成,上密封层12与下密封层110由高分子吸水树脂制成,上缓冲层13与下缓冲层19由硅胶制成,皮膜层141由不透水的皮质密封材料制成,流体层142由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充填,上支撑层15与下支撑层17由加厚的瓦楞纸制成,蜂窝层16由加厚的瓦楞纸做成蜂窝结构。

上缓冲层13设置在上密封层12底部的正中,上缓冲层13设置在上减震层14顶部的正中,上减震层14设置在上支撑层15的顶部,上支撑层15的底部通过粘合剂与蜂窝层16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支撑层15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蜂窝层16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下支撑层17的顶部通过粘合剂与蜂窝层16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支撑层17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蜂窝层16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下减震层18设置在下支撑层17的底部,下缓冲层19设置在下减震层18底部的正中,下缓冲层19设置在下密封层110顶部的正中。

上减震层14包括皮膜层141以及流体层142,流体层142设置在皮膜层141内腔的中部,皮膜层141为封闭状态,流体层142与皮膜层141的内壁相贴合,下减震层18与上减震层14的结构一致,上缓冲层13的顶部贯穿上密封层12底部的正中并延伸至上密封层12壁体的内部,上缓冲层13的顶部、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上密封层12的壁体并与上密封层12的壁体通过粘合剂相连接,上缓冲层13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顶部的正中,上密封层12底部的四侧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顶部的四侧,上密封层12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

下缓冲层19的底部贯穿下密封层110顶部的正中并延伸至下密封层110壁体的内部,下缓冲层19的底部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下密封层110的壁体并与下密封层110的壁体通过粘合剂相连接,下缓冲层19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底部的正中,下密封层110顶部的四侧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底部的四侧,下密封层110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的底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上支撑层15的顶部,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上支撑层15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的顶部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在下缓冲层19的底部,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的皮膜层141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与下缓冲层19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相契合,通过设置的上密封层12、上缓冲层13、上减震层14、皮膜层141、流体层142、上支撑层15、蜂窝层16、下支撑层17、下减震层18、下缓冲层19、下密封层110的配合工作,通过上密封层12、上缓冲层13的配合对纸板主体1顶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上减震层14的皮膜层141、流体层142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上支撑层15、蜂窝层16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1顶部受力的效果,通过下缓冲层19、下密封层110的配合对纸板主体1底部受到的力进行第一次缓冲,并由下减震层18的皮膜层141、流体层142的波形流动缓冲进一步的增加承受力,再由蜂窝层16、下支撑层17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达到缓冲纸板主体1底部受力的效果,通过双向缓冲,共同增强纸板主体1的承重能力,避免纸板主体1受力损坏,多次利用节省成本保护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