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2762发布日期:2020-06-05 21:5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吹塑薄膜工艺流程,物料塑化挤出,形成管坏吹胀成型;冷却、牵引、卷取。在吹塑薄膜成型过程中,根据挤出和牵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吹、上吹、下吹三种,这是主要成型工艺也有特殊的吹塑法,如上挤上吹法。

平挤上吹法是使用直角机头,即机头出料方向与挤出机垂直,挤出管坏向上,牵引至一定距离后,由人字板夹拢,所挤管状由底部引入的压缩空气将它吹胀成泡管,并以压缩空气气量多少来控制它的横向尺寸,以牵引速度控制纵向尺寸,泡管经冷却定型就可以得到吹塑薄膜。适用于上吹法的主要塑料品种有pvc、pe、ps、hdpe。平挤下吹法使用直角机头,泡管从机头下方引出的流程称平挤下吹法,该法特别适宜于粘度小的原料及要求透明度高的塑料薄膜。如pp、pa、pvdc(偏二氯乙烯)。平挤平吹法使用与挤出机螺杆同心的平直机头,泡管与机头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流程称平挤平吹法,该法只适用于吹制小口径薄膜的产品,如ldpe、pvc、ps膜,平吹法也适用于吹制热收缩薄膜的生产。

当聚乙烯吹塑薄膜材料的厚度在45微米以下与其它基材复合后,一般原有的聚乙烯吹膜配方较难解决复合膜制袋的易开口性要求。

由于终端消费品市场对制袋成品卫生性的较高要求,部分顾客不同意采用制袋前喷粉改善开口性能。另外,部分产品客户需要包装服装,袋子里面不能有明显的粉末,以防止袋内服装表面弄脏,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聚乙烯吹塑薄膜材料的厚度在45微米以下与其它基材复合后存在的开口性不良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其拉伸性能、透光性能以及热封强度好,本发明中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材料复合后作为热封层制袋使用具有袋口开口性能好、透明度高以及开袋后不需要返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所述热封层为含有开口剂的聚乙烯薄膜,所述开口剂为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1300~3300ppm,二氧化硅开口剂浓度以总挤出加工重量为基数。

通过在热封层中加入开口剂,使得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基材复合后,开口性能良好;开口剂选择不同粒径二氧化硅时,采用不同的添加浓度使其具有开口性能可以维持在易于开口、不需返工的程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65~75):(25~35)。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sp1520、poe1881.g、2038.68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q281、165bw1。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还包括电晕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电晕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晕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65~75):(25~35);所述中间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65~75):(25~35);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65~75):(25~35)。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sp1520、poe1881.g、2038.68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q281、165bw1。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4.5~5.0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35微米;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4.5~5.0微米。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封层采用的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70%~90%,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30%~10%。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浓度为1000~2500ppm;所述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浓度为300~800ppm,二氧化硅开口剂浓度以总挤出加工重量为基数。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30-10%,所述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300-800ppm,二氧化硅开口剂浓度以总挤出加工重量为基数。

一种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吹膜机进行制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吹膜机的模头为单层、三层或三层以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及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热封层中加入开口剂,使得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基材复合后,开口性能良好;开口剂选择不同粒径二氧化硅时,采用不同的添加浓度使其具有开口性能可以维持在易于开口、不需返工的程度;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18~45mpa、横向拉伸强度为15~40mpa、纵向断裂伸长率为550~850%、横向断裂伸长率为600~900%、透光率为93~97%、热封强度为13~18(n/15mm),其拉伸性能、透光性能以及热封强度均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所述热封层为含有开口剂的聚乙烯薄膜,所述开口剂为二氧化硅;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65:35,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sp1520,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q28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90%,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10%。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浓度为1000ppm;所述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浓度为300ppm。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单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2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所述热封层为含有开口剂的聚乙烯薄膜,所述开口剂为二氧化硅;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5:25,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poe1881.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165bw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10%,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90%,所述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1500ppm,所述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浓度为500ppm。。

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单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3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电晕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电晕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所述电晕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30;所述中间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30;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30;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30微米;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4.5微米。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2038.68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165bw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90%,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10%;所述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2000ppm,所述粒径为7微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500ppm。

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三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4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电晕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电晕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所述电晕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5:25;所述中间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5:25;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5:25;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30微米;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sp1520,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165bw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90%,所述粒径为5微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2500ppm。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10%,所述粒径为7微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800ppm。

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三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5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电晕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电晕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所述电晕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70:25;所述中间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25;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25;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25微米;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2038.68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q28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80%,所述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1500ppm。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20%,所述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500ppm。

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三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6

一种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包括热封层、电晕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电晕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所述电晕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70:30;所述中间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30;所述热封层的聚乙烯原料为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重量比为70:30;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30微米;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2038.68g,低密度聚乙烯的原料牌号为165bw1;

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70%,所述粒径为5微米的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1000ppm。所述二氧化硅中粒径为7微米的二氧化硅含量为30%,所述二氧化硅的添加浓度为800ppm。

制备上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通过三层模头的吹膜机进行制备。

实施例1~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成品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如表格1所示:

表格1

实施例1~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材料复合后作为热封层制袋的性能如表格2所示,其中对比例为市场上常规的一般吹塑聚乙烯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后作为热封层制袋:

表格2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材料复合后作为热封层制袋,日本优衣库公司的小服装袋即采用此包装袋,每月用量约为30万枚,客户满意度高。通过在热封层中加入开口剂,使得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与其它基材复合后,开口性能良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需进行开袋返工;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45微米以下易开口透明聚乙烯吹塑薄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18-45mpa、横向拉伸强度为15-40mpa、纵向断裂伸长率为550~750%、横向断裂伸长率为600~900%、透光率为93~97%、热封强度为13~18(n/15mm),其拉伸性能、透光性能以及热封强度均优良。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