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5799发布日期:2019-08-03 11:0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探索的发展,航天装备系统对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提出了重大需求,可靠、安全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是未来空间探索的主要方向。

当前,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多采用静态转化设计,转换效率低且质量比功率高,难以满足未来航天需求。由于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多采用高富集铀堆芯,发射失败时坠入水中等意外情况易发生反应堆临界,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可供多种用途的装备与系统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包括热管堆堆芯1、金属环箍2、热管3、屏蔽体4、前换热器5、后换热器7、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与热管辐射散热器8;热管堆堆芯1沿着轴向对称分为多个独立堆芯,热管堆堆芯1外部由金属环箍2固定,每个独立堆芯布置方案相同:热管3一端插入热管堆堆芯1,另一端穿过屏蔽体4插入前换热器5,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的热端与前换热器5相连,冷端与后换热器7热端相连,后换热器7冷端与热管辐射散热器8相连;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由热管3从热管堆堆芯1穿过屏蔽体4传导至前换热器5,前换热器5将热量传到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热端,后换热器7冷端经过热管辐射散热器8冷却,前换热器5与后换热器7在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两端形成温差,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做功产生电能,供多种用途的装备与系统使用,当发射失败时,金属环箍2在大气层摩擦融化解体,堆芯散列成独立块,不会发生反应堆临界导致严重核事故。

所述热管堆堆芯1沿着轴向对称分为2~10个独立堆芯。

所述金属环箍2材料为不锈钢。

所述热管3中的工质为钾。

所述前换热器5与后换热器7材料为高导热率金属。

用热管冷却、堆芯独立分块、斯特林式动态热电转换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能量密度、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可靠性显著大于传统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环境适应性强,可在高低温、真空、辐射、冲击和震动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在发射失败是能保持次临界降低核扩散风险,在深空探索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结构图。

图2为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堆芯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热管堆堆芯;2-金属环箍;3-热管;4-屏蔽体;5-前换热器;6-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7-后换热器;8-热管辐射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工作原理作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包括热管堆堆芯1、金属环箍2、热管3、屏蔽体4、前换热器5、后换热器7、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与热管辐射散热器8;热管堆堆芯1沿着轴向对称分为多个独立堆芯,堆芯外部由金属环箍2固定。每个独立堆芯布置方案相同:热管3一端插入热管堆堆芯1,另一端穿过屏蔽体4插入前换热器5,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的一侧(热端)与前换热器5相连,另一侧(冷端)与后换热器7热端相连,后换热器7一侧(冷端)与热管辐射散热器8相连。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由热管3从热管堆堆芯1穿过屏蔽体4传导至前换热器5,前换热器5将热量传到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热端,后换热器7冷端经过热管辐射散热器8冷却,前换热器5与后换热器7在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两端形成温差,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6做功产生电能,可供多种用途的装备与系统使用,当发射失败时,金属环箍2在大气层摩擦融化解体,堆芯散列成独立块,不会发生反应堆临界导致严重核事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管堆堆芯1沿着轴向对称分为2~10个独立堆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环箍2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管3中的工质为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换热器5与后换热器7材料为高导热率金属。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坠毁次临界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包括热管堆堆芯,热管堆堆芯沿着轴向对称分为多个独立堆芯,堆芯由金属环箍固定;每个独立堆芯采用同样布置方案:热管一端插入热管堆堆芯,另一端穿过屏蔽体插入前换热器,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的热端与中间换热器相连,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冷端通过后换热器与热管辐射散热器相连;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由热管从热管堆堆芯传导至前换热器,前换热器将热量均匀传递给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后换热器被热管辐射散热器冷却,前换热器与后换热器在斯特林热电转换装置两端形成温差,产生电能,可供多种用途的装备与系统使用;在发射失败时,堆芯外的金属环箍融毁,堆芯解体处于次临界状态,不会发生临界核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龙;代智文;秋穗正;田文喜;苏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4.10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