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螨花边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0402发布日期:2020-02-22 02:1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花边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



背景技术: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容易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常规的后整理添加的方法,其面临着银离子的抗菌效率随时间的延长而衰减,同时银离子本身对细胞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在婴幼儿贴身服用、家纺上的应用。

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寄生体除了对人体的危害之外还会污染纤维,因而抗菌面料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消除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使织物保持整洁,同时避免细菌的繁殖能够起到降低再次传播的风险。并且经编花边面料,其采用织物三维经编的方法,通过设置特殊的形状和蕾丝花纹,实现织物的多种风格,而抗菌纤维其通常的作为面为表面层上,通过表层的抗菌织物的设置,实现经编花边面料的抗菌功能。

目前的花边衣物抗菌抗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具有抗菌性能好、良好的抗螨性能的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所述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0~15份;

聚丙烯腈纤维4~7份;

所述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24份;

聚乳酸纤维7~11份;

所述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30份;

聚丙烯腈纤维4~8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聚酰胺纤维包括15~20wt%抗菌母粒。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抗菌母粒包括: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抗菌剂包括15~20wt%碳酸锂、30~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20~40wt%钛酸钾、15~20wt%异硫氰酸酯。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分散剂包括30~40wt%油酸酰、20~40wt%棕榈油酸钠、30~4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抗菌母粒还包括0.5~1份的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和2~4份的黄烷酮。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抗菌母粒还包括0.5~1份的氧化钆和1~4份的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5~20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500微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其中,所述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800微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具有较高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具有较高的抗菌除螨性能,花边包括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均包括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包括抗菌母粒,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生长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所述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0~15份;

聚丙烯腈纤维4~7份;

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聚丙烯腈纤维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菌、不怕虫蛀的优点。

所述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24份;

聚乳酸纤维7~11份;

聚乳酸纤维织物面料手感、悬垂性好,抗紫外线,具有较低的可燃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并且可提高其抗菌性能。

所述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30份;

聚丙烯腈纤维4~8份。

聚丙烯腈纤维可改善可纺性及纤维的手感、柔软性和弹性。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酰胺纤维包括15~20wt%抗菌母粒。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母粒包括: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剂包括15~20wt%碳酸锂、30~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20~40wt%钛酸钾、15~20wt%异硫氰酸酯。碳酸锂、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钛酸钾、异硫氰酸酯协同作为抗菌剂,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生长作用。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分散剂包括30~40wt%油酸酰、20~40wt%棕榈油酸钠、30~4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分散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固体及液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本案优选的分散剂为油酸酰、棕榈油酸钠、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母粒还包括0.5~1份的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和2~4份的黄烷酮。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增加固体颗粒和聚酰胺树脂的相容性能;黄烷酮提高花边面料的除螨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母粒还包括0.5~1份的氧化钆和1~4份的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氧化钆和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协同提高面料的除菌和抗螨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5~20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500微米。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800微米。

下面列出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其中,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所述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聚乳酸纤维7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5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15wt%碳酸锂、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30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30wt%油酸酰、4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5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实施例2: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2份;

聚丙烯腈纤维5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2份;

聚乳酸纤维10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3份;

聚丙烯腈纤维6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8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18wt%碳酸锂、32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32wt%钛酸钾、18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36wt%油酸酰、34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7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4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700微米。

实施例3: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5份;

聚丙烯腈纤维7份;

所述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4份;

聚乳酸纤维11份;

所述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30份;

聚丙烯腈纤维8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20wt%抗菌母粒。

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20wt%碳酸锂、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25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40wt%油酸酰、3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20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5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800微米。

对比例1: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其中,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所述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5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15wt%碳酸锂、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30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30wt%油酸酰、4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5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对比例2: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其中,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所述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聚乳酸纤维7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0份;

聚丙烯腈纤维4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5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50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30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30wt%油酸酰、4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5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3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500微米。

对比例3: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2份;

聚丙烯腈纤维5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2份;

聚乳酸纤维10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3份;

聚丙烯腈纤维6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8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18wt%碳酸锂、32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50wt%钛酸钾;分散剂包括36wt%油酸酰、34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7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4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700微米。

对比例4: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所述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2份;

聚丙烯腈纤维5份;

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2份;

聚乳酸纤维10份;

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3份;

聚丙烯腈纤维6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18wt%抗菌母粒;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18wt%碳酸锂、32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32wt%钛酸钾、18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36wt%油酸酰、34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氧化钆、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17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4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700微米。

对比例5: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5份;

聚丙烯腈纤维7份;

所述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4份;

聚乳酸纤维11份;

所述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30份;

聚丙烯腈纤维8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20wt%抗菌母粒。

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20wt%碳酸锂、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25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40wt%油酸酰、3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间三苯基膦单磺酸钠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20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5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800微米。

对比例6:

一种抗菌抗螨花边面料,花边包括抗菌内层、中间层和抗菌外层,抗菌内层和所述中间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中间层和抗菌外层通过经编工艺编织而成;

按重量份计,抗菌内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15份;

聚丙烯腈纤维7份;

所述中间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24份;

聚乳酸纤维11份;

所述抗菌外层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纤维30份;

聚丙烯腈纤维8份;

聚酰胺纤维包括20wt%抗菌母粒。

抗菌母粒包括:

抗菌剂包括20wt%碳酸锂、35wt%β-甲基吡咯(3-甲基吡咯)、25wt%钛酸钾、20wt%异硫氰酸酯;分散剂包括40wt%油酸酰、30wt%棕榈油酸钠、30w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酰胺树脂、聚乳酸、抗菌剂、分散剂、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黄烷酮、氧化钆共混,用螺杆挤压机挤出,切粒,制得抗菌母粒,备用;

(2)取20wt%抗菌母粒和聚酰胺树脂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熔融,压缩成熔体,并由其旋转螺杆挤出,然后送入分配管、静态混合器和计量泵,通过喷丝头喷丝、冷却成形、获得聚酰胺纤维。

抗菌内层的厚度为500微米;中间层和抗菌外层的厚度均为800微米。

下面列出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的测试结果:

本发明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实施例1~3与对比例1~6相比,实施例的抗菌抗螨花边面料具有较高的抗菌除螨性能。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