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8838发布日期:2020-02-18 09:59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铝塑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板(又称铝塑板)作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德国引进到中国,便以其经济性、可选色彩的多样性、便捷的施工方法、优良的加工性能、绝佳的防火性及高贵的品质,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如今,市面上的铝塑板大多数利用pe板作为芯材,其上下两侧再贴合铝皮、高分子聚合层以及保护膜和无毒喷漆,其外形和品质虽然不错,但是仍然在某些领域内存在有缺陷之处:具体如下:

1.现有的铝塑板通常韧性不足,在安装过程中,当其悬出面积过大时,由于缺少支撑结构,铝塑板容易弯曲甚至折断;

2.铝塑板通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因此其防火性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现有的大多数铝塑板中却缺乏防火层,因此安全性能不佳;

3.现有的铝塑板在缓冲和隔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既不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也不利于保护用户的安全,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包括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所述第一芯板位于第二芯板的上方,二者之间贴合设有缓冲胶层,第一芯板的内部穿插设有加强筋,第一芯板的顶端上方贴合设有耐火层,所述加强筋的数量若干,其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状,其长度等于第一芯板的长度,所述耐火层的顶端贴合设有第一铝皮层,所述第一铝皮层的顶端贴合设有高分子聚合层,所述高分子聚合层的顶端贴合设有树脂光漆层,所述树脂光漆层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所述第二芯板的底端开设有填充槽,其横截面呈倒凹字型,第二芯板的底端贴合设有粘结膜,所述填充槽为矩形状空腔,其内部填充有消音层,其内部顶端均匀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第二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横截面呈倒t型状,其厚度与消音层的厚度均等于填充槽的内部深度,所述粘结膜的顶端与消音层以及支撑块贴合,其左右两侧均设有卡块,其底端贴合设有第二铝皮层,所述第二芯板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卡口,且两卡口均位于卡块的正上方,所述卡块均嵌入在卡口内部,所述第二铝皮层的底端贴合设有聚酯涂层,所述聚酯涂层的底端贴合设有背漆。

优选的,所述第二芯板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圆柱形空腔,所述第一芯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定位塞,所述定位塞与第一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数量和定位槽的数量相等,其底部均贯穿缓冲胶层并嵌入在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板的顶端均匀设有凸起楞条,所述凸起楞条与第一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数量若干,其横截面呈半圆形状,所述耐火层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楞条槽,且楞条槽的数量和凸起楞条的数量相等,所述凸起楞条均嵌入在楞条槽中。

优选的,所述耐火层的横截面呈倒凹字型,其底端贴合设有上胶层,所述第一芯板的横截面呈凸字型,且第一芯板的顶端嵌入在耐火层的底部内侧,二者之间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耐火层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的内部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插接口,所述内嵌槽的内部均贴合设有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厚度等于内嵌槽的内侧深度,其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设有插块,所述插块均贯穿在插接口内,且插块的底端均竖直向下延伸并贯穿第一芯板。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底端均贴合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圆饼状,其顶侧均与定位塞的底端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第一芯板的内部均匀穿插设置有加强筋结构,在耐火层的顶端两侧均贴合设置有加强板,加强筋和加强板均为金属材质制成,其抗折弯能力强,韧性大,相比传统技术,可大大提高铝塑板的强度和安全性;

2.本发明在第一芯板的上方贴合设置有耐火层,耐火层为耐火材料压制而成,具有抗高温属性,当火灾发生时,耐火层可大大提高室内的安全性,阻碍火势的蔓延;

3.本发明在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之间贴合设置有缓冲胶层,在第二芯板的底部内侧填充有消音层,其中缓冲胶层为弹性材料制成,而消音层为隔音材料制成,相比传统技术,二者的添加后,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铝塑板的隔音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耐火层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芯板、2第二芯板、3缓冲胶层、4加强筋、5耐火层、6第一铝皮层、7高分子聚合层、8树脂光漆层、9保护膜、10消音层、11支撑块、12粘接膜、13第二铝皮层、14聚酯涂层、15背漆、16上胶层、17凸起楞条、18定位槽、19弹性垫、20定位塞、21卡口、22卡块、23内嵌槽、24插接口、25加强板、26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包括第一芯板1和第二芯板2,第一芯板1位于第二芯板2的上方,二者之间贴合设有缓冲胶层3,第一芯板1的内部穿插设有加强筋4,第一芯板1的顶端上方贴合设有耐火层5,加强筋4的数量若干,其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状,其长度等于第一芯板1的长度,加强筋4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钢筋,其穿插在

第一芯板1内部,如图1所示,其作用是增强铝塑板材料的韧性。

耐火层5的顶端贴合设有第一铝皮层6,第一铝皮层6的顶端贴合设有高分子聚合层7,高分子聚合层7的顶端贴合设有树脂光漆层8,树脂光漆层8的顶端贴合设有保护膜9,第二芯板2的底端开设有填充槽,其横截面呈倒凹字型,第二芯板2的底端贴合设有粘结膜12,填充槽为矩形状空腔,其内部填充有消音层10,消音层10为隔音材料制成,如吸音棉,其填充在第二芯板2的内部,可很好的阻隔声音的传播。

其内部顶端均匀设置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与第二芯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横截面呈倒t型状,其厚度与消音层10的厚度均等于填充槽的内部深度,粘结膜12的顶端与消音层10以及支撑块11贴合,其左右两侧均设有卡块22,其底端贴合设有第二铝皮层13,第二芯板2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卡口21,且两卡口21均位于卡块22的正上方,卡块22均嵌入在卡口21内部,第二铝皮层13的底端贴合设有聚酯涂层14,聚酯涂层14的底端贴合设有背漆15,各层结构均为矩形状,且尺寸相同,相邻两层之间紧密贴合,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铝皮层6,第二铝皮层13、聚酯涂层14以及背漆15与传统材料中的结构无异。

第二芯板2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定位槽18,定位槽18为圆柱形空腔,第一芯板1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定位塞20,定位塞20与第一芯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数量和定位槽18的数量相等,其底部均贯穿缓冲胶层3并嵌入在定位槽18内,如图2,定位塞20贯穿缓冲胶层3并嵌入在定位槽18内侧,且定位塞20的直径等于定位槽18的内径。

第一芯板1的顶端均匀设有凸起楞条17,凸起楞条17与第一芯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数量若干,其横截面呈半圆形状,耐火层5的底端均匀开设有楞条槽,且楞条槽的数量和凸起楞条17的数量相等,凸起楞条17均嵌入在楞条槽中,其作用是阻止第一芯板1和耐火层5之间错位,增强铝塑板的整体结构强度。

耐火层5的横截面呈倒凹字型,其底端贴合设有上胶层16,第一芯板1的横截面呈凸字型,且第一芯板1的顶端嵌入在耐火层5的底部内侧,二者之间紧密贴合。

耐火层5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内嵌槽23,内嵌槽23的内部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插接口24,内嵌槽23的内部均贴合设有加强板25,加强板25为金属板材,其厚度约为两毫米,其位置如图3所示。

加强板25的厚度等于内嵌槽23的内侧深度,其底端两侧均一体成型设有插块26,插块26均贯穿在插接口24内,且插块26的底端均竖直向下延伸并贯穿第一芯板1,加强板25底端的插块26同时贯穿第一芯板1和耐火层5,可防止两块板层相互错位,保持铝塑板结构的整体性。

定位槽18的内部底端均贴合设有弹性垫19,弹性垫19呈圆饼状,其顶侧均与定位塞20的底端贴合,弹性垫19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材质,其厚度较薄,其作用是增强铝塑板整体结构的缓冲性,即弹性,整体具有提高铝塑板安全性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发明中,第一芯板1和第二芯板2之间贴合设置有缓冲胶层3,缓冲胶层3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泡沫塑料,可很好的增强铝塑板整体的弹性,提高缓冲质量。第一芯板1的顶端贴合设置有耐火层5,第二芯板2的底部内侧填充有消音层10,二者的添加,可有效提高铝塑板的防火以及隔音效果,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另外,在第一芯板1的内部均匀穿插设置有加强筋4,在耐火层5的顶端两侧均贴合设置有加强板15,其中加强筋4和加强板15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二者的设置,可大大提高铝塑板整体的结构强度和韧性。第一芯板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凸起楞条17,耐火层5的底侧均匀开设有楞条槽,其中凸起楞条17均嵌入在耐火层5底部的楞条槽中,该结构可很好的提高第一芯板1和耐火层5之间的结构强度,防止二者错位。另外,第一芯板1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定位塞20,第二芯板2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定位槽18,定位塞20均贯穿缓冲胶层3并嵌入在定位槽18内,该设置可大大提高第一芯板1、第二芯板2和缓冲胶层3三者之间的结构强度,防止铝塑板因板层厚度过大,导致相邻板层发生错位现象,提高铝塑板的整体强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