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6480发布日期:2020-05-20 03:18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



背景技术: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但可以不挂没有动力的拖车,动车是安装有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而不是动车组,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在动车上为使车厢美观,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通常会使用喷绘膜对车厢内部进行装饰。

传统的喷绘膜粘贴在动车车厢上时,由于动车内部较为封闭,多数地方空气较为密闭,难以与外界循环,喷绘膜会产生粘贴不稳,容易脱落,降低其装饰性,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故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具备防潮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喷绘膜粘贴在动车车厢上时,由于动车内部较为封闭,多数地方空气较为密闭,难以与外界循环,喷绘膜会产生粘贴不稳,容易脱落,降低其装饰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防潮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包括塑形层,所述塑形层的底部复合设置有粘接层,所述塑形层的底部设置有吸附槽,所述塑形层的顶部复合设置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的顶部复合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顶部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与连接层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映射层,所述基材层的顶部复合设置有吸收层。

优选的,所述吸附槽的内壁均呈球体三分之一弧面设置,所述吸附槽呈交错等间距阵列分布,所述吸附槽的槽深为零点六毫米。

优选的,所述粘接层的底部设置有等间距分布且与吸附槽相适配的圆形孔,所述粘接层为聚乙烯薄膜板,所述粘接层覆有压敏胶粘剂,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

优选的,所述塑形层为耐高温聚酯薄膜,所述塑形层的厚度为一点二毫米,所述防潮层为丙烯酸盐聚合膜,所述防潮层的厚度为一毫米。

优选的,所述映射层为氧化铝复合膜,所述映射层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所述连接层为聚酯树脂粘合膜,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零点七毫米。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为植物纤维膜,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所述吸收层的顶部设置有等间距阵列分布的密集细孔,所述吸收层为pvc薄膜。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在使用时,将图案喷涂在吸收层的表面,颜料渗入基材层形成图案并定型,同时颜料将吸收层上的细孔堵塞凝固,再将吸收层表面多于涂料擦去,使得喷涂上的图案不易被污垢污染,便于清理,使图案保持整洁,通过粘接层将喷绘膜贴在车厢内壁上,并对喷绘膜的表面进行按压,同时吸附槽产生形变配合粘接层与车厢内壁进行连接,使得其连接更为稳定,不易脱落,从而延长喷绘膜的使用寿命,减少喷绘膜维护成本,在空气中含有较高水分时,防潮层与连接层均能将进入喷绘膜内部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塑形层防止水分进行下渗,避免粘接层与水分接触,使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避免喷绘膜粘接不稳,有效防止其脱落,避免装饰性降低。

2、该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吸附槽的内壁均呈球体三分之一弧面设置,吸附槽呈交错等间距阵列分布,吸附槽的槽深为零点六毫米,可使得塑形层通过吸附槽将槽内空气挤压与墙面紧贴,通过大气压强将喷绘膜辅助吸附在车厢壁上,粘接层的底部设置有等间距分布且与吸附槽相适配的圆形孔,粘接层为聚乙烯薄膜板,粘接层覆有压敏胶粘剂,粘接层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使得吸附槽内部的空气可压出,同时与车厢内壁起主要连接作用,塑形层为耐高温聚酯薄膜,塑形层的厚度为一点二毫米,防潮层为丙烯酸盐聚合膜,防潮层的厚度为一毫米,塑形层可有效防止喷绘膜产生形变弯曲,提高其吸附性,映射层为氧化铝复合膜,映射层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可将光线照射图案时进行较小反射,使得图案更为精美,装饰性得到提高,连接层为聚酯树脂粘合膜,连接层的厚度为零点七毫米,可将映射层完全连接,同时对于水分有较强吸附作用,基材层为植物纤维膜,可对颜料墨水进行吸收,从而形成图案,基材层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吸收层的顶部设置有等间距阵列分布的密集细孔,吸收层为pvc薄膜,可使颜料与墨水渗入基材层完成图案定型,同时吸附少部分颜料使图案有层次感,更具有装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中:1塑形层、2粘接层、3吸附槽、4防潮层、5连接层、6基材层、7映射层、8吸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包括塑形层1,塑形层1的底部复合设置有粘接层2,塑形层1的底部设置有吸附槽3,吸附槽3的内壁均呈球体三分之一弧面设置,吸附槽3呈交错等间距阵列分布,吸附槽3的槽深为零点六毫米,可使得塑形层1通过吸附槽3将槽内空气挤压与墙面紧贴,通过大气压强将喷绘膜辅助吸附在车厢壁上,粘接层2的底部设置有等间距分布且与吸附槽3相适配的圆形孔,粘接层2为聚乙烯薄膜板,粘接层2覆有压敏胶粘剂,粘接层2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使得吸附槽3内部的空气可压出,同时与车厢内壁起主要连接作用,塑形层1的顶部复合设置有防潮层4,塑形层1为耐高温聚酯薄膜,塑形层1的厚度为一点二毫米,防潮层4为丙烯酸盐聚合膜,防潮层4的厚度为一毫米,塑形层1可有效防止喷绘膜产生形变弯曲,提高其吸附性,防潮层4的顶部复合设置有连接层5,连接层5的顶部设置有基材层6,基材层6与连接层5的相对一侧设置有映射层7,映射层7为氧化铝复合膜,映射层7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可将光线照射图案时进行较小反射,使得图案更为精美,装饰性得到提高,连接层5为聚酯树脂粘合膜,连接层5的厚度为零点七毫米,可将映射层7完全连接,同时对于水分有较强吸附作用,基材层6的顶部复合设置有吸收层8,基材层6为植物纤维膜,可对颜料墨水进行吸收,从而形成图案,基材层6的厚度为零点五毫米,吸收层8的顶部设置有等间距阵列分布的密集细孔,吸收层8为pvc薄膜,可使颜料与墨水渗入基材层6完成图案定型,同时吸附少部分颜料使图案有层次感,更具有装饰性,在使用时,将图案喷涂在吸收层8的表面,颜料渗入基材层6形成图案并定型,同时颜料将吸收层8上的细孔堵塞凝固,再将吸收层8表面多于涂料擦去,使得喷涂上的图案不易被污垢污染,便于清理,使图案保持整洁,通过粘接层2将喷绘膜贴在车厢内壁上,并对喷绘膜的表面进行按压,同时吸附槽3产生形变配合粘接层2与车厢内壁进行连接,使得其连接更为稳定,不易脱落,从而延长喷绘膜的使用寿命,减少喷绘膜维护成本,在空气中含有较高水分时,防潮层4与连接层5均能将进入喷绘膜内部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塑形层1防止水分进行下渗,避免粘接层2与水分接触,使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避免喷绘膜粘接不稳,有效防止其脱落,避免装饰性降低。

综上所述,该适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喷绘膜,在使用时,将图案喷涂在吸收层8的表面,颜料渗入基材层6形成图案并定型,同时颜料将吸收层8上的细孔堵塞凝固,再将吸收层8表面多于涂料擦去,使得喷涂上的图案不易被污垢污染,便于清理,使图案保持整洁,通过粘接层2将喷绘膜贴在车厢内壁上,并对喷绘膜的表面进行按压,同时吸附槽3产生形变配合粘接层2与车厢内壁进行连接,使得其连接更为稳定,不易脱落,从而延长喷绘膜的使用寿命,减少喷绘膜维护成本,在空气中含有较高水分时,防潮层4与连接层5均能将进入喷绘膜内部的水分进行吸收,同时塑形层1防止水分进行下渗,避免粘接层2与水分接触,使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避免喷绘膜粘接不稳,有效防止其脱落,避免装饰性降低,解决了传统的喷绘膜粘贴在动车车厢上时,由于动车内部较为封闭,多数地方空气较为密闭,难以与外界循环,喷绘膜会产生粘贴不稳,容易脱落,降低其装饰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