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964发布日期:2020-05-22 22:0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织造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器产品得到了普遍使用,但是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电磁波污染,因此电磁屏蔽材料应运而生。国外发达国家电磁屏蔽材料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已经形成生产各种类别和系列规格的屏蔽材料产业,至上世纪80年代未,美国生产屏蔽材料的公司就已超过25家,年销售额以每年50%的增长率增长。国内在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相对滞后,开发应用的品种较少,屏蔽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主要应用于各式贴身、清洁、卫生材料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该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由纤维体层、短纤维体层、电磁屏蔽体层构成,最顶层纤维体层,中间层为短纤维体层,底层为电磁屏蔽体层;其中纤维体层与短纤维体层通过水刺缠结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电磁屏蔽体层通过淋膜的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的表面;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是由纤维体层、短纤维体层、电磁屏蔽体层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顺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克重范围为40-110gsm。

进一步的,所述的纤维体层的克重范围为5-100gsm,纤维体层的结构为纺熔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纤维体层的材质为乙纶、丙纶、涤纶、锦纶、粘胶中任一种,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3d-6d;

进一步的,所述的短纤维体层的克重范围为10-60gsm,短纤维体层的材质为木浆纤维与碳纤维混合体或木浆纤维与不锈钢纤维的混合体,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5d-2.5d;

进一步的,电磁屏蔽体层的克重范围为10-20gsm,电磁屏蔽体层的成分包括30-90%pe,10-30%tio2,10-30%银粉。

进一步的,所述纺熔无纺布包括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热风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该产品除了电磁屏蔽体层起主要衰减电磁波作用外,而且该产品由多层结构组成,产品蓬松多孔,可以使电磁波产生多次反射吸收从而减弱,另外,在组成中增加了导电纤维,可以形成反向波从而降低电磁波的穿透。通过上述多种方式联合起作用,在10mh电磁波的条件下,该产品的电磁屏蔽效果能达到30db-50db。由于电磁屏蔽体层是采用淋膜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表面,所以产品的耐水洗性可以达到10次-30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纤维体层,2.短纤维体层,3.电磁屏蔽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实验器材、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该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构成,最顶层纤维体层1,中间层为短纤维体层2,底层为电磁屏蔽体层3;其中纤维体层1与短纤维体层2通过水刺缠结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电磁屏蔽体层3通过淋膜的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2的表面;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是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顺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克重为45gsm。所述的纤维体层1的克重为10gsm,纤维体层1的结构为纺粘无纺布,纤维体层1的材质为丙纶,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3d;所述的短纤维体层2的克重为25gsm,短纤维体层2的材质为木浆纤维与碳纤维混合体,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7d;电磁屏蔽体层3的克重为10gsm,电磁屏蔽体层3的成分包括80%pe,15%tio2,5%银粉。在10mh电磁波条件下,此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达到30db,并且在水洗20次后,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衰减小于10%。

实施例2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该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构成,最顶层纤维体层1,中间层为短纤维体层2,底层为电磁屏蔽体层3;其中纤维体层1与短纤维体层2通过水刺缠结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电磁屏蔽体层3通过淋膜的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2的表面;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是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顺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克重为60gsm。所述的纤维体层1的克重为25gsm,纤维体层1的结构为水刺无纺布,纤维体层1的材质为涤纶,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5d;所述的短纤维体层2的克重为25gsm,短纤维体层2的材质为木浆纤维与不锈钢纤维混合体,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7d;电磁屏蔽体层3的克重为10gsm,电磁屏蔽体层3的成分包括80%pe,5%tio2,15%银粉。在10mh电磁波条件下,此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达到40db,并且在水洗15次后,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衰减小于10%。

实施例3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该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构成,最顶层纤维体层1,中间层为短纤维体层2,底层为电磁屏蔽体层3;其中纤维体层1与短纤维体层2通过水刺缠结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电磁屏蔽体层3通过淋膜的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2的表面;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是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顺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克重为60gsm。所述的纤维体层1的克重为20gsm,纤维体层1的结构为纺粘无纺布,纤维体层1的材质为丙纶,纤维的细度范围为0.3d;所述的短纤维体层2的克重为25gsm,短纤维体层2的材质为木浆纤维与不锈钢纤维混合体,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7d;电磁屏蔽体层3的克重为15gsm,电磁屏蔽体层3的成分包括80%pe,10%tio2,10%银粉。在10mh电磁波条件下,此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达到40db,并且在水洗20次后,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衰减小于20%。

实施例4

一种屏蔽抗干扰无纺布,该无纺布由三层结构构成,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构成,最顶层纤维体层1,中间层为短纤维体层2,底层为电磁屏蔽体层3;其中纤维体层1与短纤维体层2通过水刺缠结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电磁屏蔽体层3通过淋膜的方式覆盖在短纤维体层2的表面;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是由纤维体层1、短纤维体层2、电磁屏蔽体层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顺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该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克重为60gsm。所述的纤维体层1的克重为25gsm,纤维体层1的结构为水刺无纺布,纤维体层1的材质为粘胶,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7d;所述的短纤维体层2的克重为25gsm,短纤维体层2的材质为木浆纤维与碳纤维混合体,纤维的细度范围为1.7d;电磁屏蔽体层3的克重为10gsm,电磁屏蔽体层3的成分包括80%pe,5%tio2,15%银粉。在10mh电磁波条件下,此屏蔽抗干扰无纺布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达到40db,并且在水洗20次后,对电磁波的阻尼效果衰减小于20%。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