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及刺激液体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4545发布日期:2020-08-28 17: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及刺激液体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暴设备,特别是一种刺激液体发射部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刺激液体发射部件,应用压力包装原理,一般包括推进剂喷雾和机械泵喷雾两大方式,能够将刺激液体喷射而出,但是使用以上两种喷雾方式,喷射的距离较短,指向不明确,不能精准打击罪犯,容易出现误喷的情况,只能提供给民用,但是不适于提供给公安干警、城管、保安等作为警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及刺激液体喷射器,通过起爆部触发火药腔点燃,推动活塞挤出刺激液体,提高喷射距离,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壳,所述弹壳内设置有活动通道以及能够在所述活动通道内移动的活塞,沿所述活动通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储液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置有火药腔,所述弹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火药腔的位置对应的起爆部,所述弹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的位置对应的出射部。

所述出射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弹壳上的出射口以及封闭在所述出射口上并且能够打开的隔离件。

所述隔离件上设置有若干个条状的划痕带,各个划痕带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位于所述隔离件的中部,各个划痕带均匀地绕所述隔离件的中部分布并且各个划痕带的另一端向所述隔离件的外周延伸。

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以及触发器;

所述触发器包括:

机壳,设置有能够固定所述弹壳的装弹位,所述装弹位上设置有与所述出射部匹配的喷射口;

触发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打击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触发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打击机构移动至设定行程后释放,所述打击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起爆部。

所述触发机构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打击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抵接部配合的第二抵接部,所述触发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抵接带动所述打击机构移动,并且移动到设定程度时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从所述第一抵接部上松脱。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并部分延伸至所述机壳外部的扳机、与所述扳机连接的推动件以及复位组件,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所述推动件上,所述复位组件分别与所述机壳、所述扳机连接以能够驱使所述扳机复位。

还包括撞针组件,所述打击机构包括打击组件以及弹射组件,所述撞针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或者所述撞针组件与所述打击组件连接,所述打击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在所述打击组件上,所述弹射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弹射组件与所述打击组件连接以能够驱使所述打击组件朝向所述起爆部运动并且所述打击组件通过所述撞针组件作用于所述起爆部。

所述撞针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安装座、撞针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撞针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滑动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撞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件配合的第二卡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撞针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卡件抵接在所述第二卡件上,并且能够使所述撞针抵接在所述起爆部上,所述打击组件能够打击在所述撞针上背离所述起爆部的一端。

所述机壳上活动设置有弹固定座,所述装弹位以及所述喷射口设置在弹固定座上,所述弹固定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装弹位的装弹口,所述弹固定座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锁合机构,弹固定座通过锁合机构与机壳可解锁地连接以关闭所述装弹口并且使所述起爆部与所述打击机构的打击位置对应。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握持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激光瞄准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弹,弹壳内的储液腔中储存有刺激液体,火药腔中储存有火药,当外力作用在起爆部时,触发火药点燃爆炸,推动活塞在活动通道中移动,挤压储液腔中的刺激液体,使得刺激液体从出射部喷射而出,本设计利用火药的特征,爆炸瞬间提供足够能量,使得刺激液体具有较长喷射距离,并且通过挤压刺激液体从出射部喷出,使得喷射液体相对集中,指向比较明确,进一步地,需要利用外力打击起爆部才能触发火药点燃,不易误触发,安全性能较高,可以作为高安防等级的防暴设备使用。

本设计还公开了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器,机壳上的装弹位安装上述的刺激液体喷射弹,用户操作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带动打击机构移动,移动到设定行程时,触发机构能够释放打击机构,从而打击机构复位击打在刺激液体喷射弹的起爆部上,装弹位对弹壳进行固定,弹壳不会脱离射出,而喷射口与出射部对应,刺激液体则会从出射部以及喷射口喷出,本设计操作简单,具有较长喷射距离,指向明确,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弹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弹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弹的出射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弹固定座打开状态的其一角度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液体喷射器的弹固定座打开状态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弹1,包括弹壳11,弹壳11内设置有活动通道12以及能够在活动通道内移动的活塞13,沿活动通道12的长度方向上,活塞13的一端设置有储液腔14,活塞13的另一端设置有火药腔15,弹壳11上设置有与火药腔15的位置对应的起爆部16,弹壳11上设置有与储液腔14的位置对应的出射部17。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壳11可以采用合金、高硬度耐热塑料等材质制成,在储液腔14中可以由一薄膜包裹刺激液体,或者刺激液体也可以直接容置在储液腔14中,活塞13的外壁面上可以设置耐热密封圈以防止漏液;

其中,刺激液体一般为含有辣椒素的液体(oc,俗称辣椒水),对其眼睛、皮肤具有强力的刺激性,阻止并使歹徒丧失能力,而不会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而造成永久性伤害;

而火药的用量也应合理控制,在提供足够的能量推动活塞13滑动的前提下,保证活塞13不会由于受到太大的推力而损坏弹壳11,甚至从弹壳11上射出,防止对歹徒造成伤害,起爆部16则是常规的火雷管或者光雷管,与火药腔15连通。

在某些实施例中,出射部17包括设置在弹壳11上的出射口以及封闭出射口171的并且能够打开的隔离件172。

在某些实施例中,隔离件172可以由塑料薄膜或者较脆的薄片构成,收到刺激液体的挤压,能够使得隔离件172撕裂,从而从出射口171喷射出刺激液体。

弹壳11内的储液腔14中储存有刺激液体,火药腔15中储存有火药,当外力作用在起爆部16时,触发火药点燃爆炸,推动活塞13在活动通道12中移动,挤压储液腔14中的刺激液体,使得刺激液体从出射部17喷射而出,本设计利用火药的特征,爆炸瞬间提供足够能量,使得刺激液体具有较长喷射距离,并且通过挤压刺激液体从出射部喷出,使得喷射液体相对集中,指向比较明确,进一步地,需要利用外力打击起爆部16才能触发火药点燃,不易误触发,安全性能较高,可以作为高安防等级的防暴设备使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隔离件172为封堵在出射口171上的薄片,隔离件172上设置有若干个条状的划痕带173,各个划痕带173均匀地绕隔离件172的中部分布并且各个划痕带的另一端向隔离件172的外周延伸。

划痕带173可以是在隔离件上刻画形成,当受到挤压,划痕带173更容易被撕裂,而各个划痕带173均连接在中心部位,中心部位撕裂,未被撕裂的部分向外侧张开,能够进一步地使得喷射液体指向更加明确,经过用户瞄准,可以更精准地打击目标。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刺激液体喷射器,如图4-图9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刺激液体喷射弹1以及触发器2;

触发器2包括:

机壳3,机壳3上设置有能够固定弹壳11的装弹位31,装弹位31上设置有与出射部17匹配的喷射口32;

触发机构4,活动设置在机壳3上;

打击机构5,活动设置在机壳3上,触发机构4能够带动打击机构5移动至设定行程后释放,打击机构5能够作用于起爆部16。

机壳3上的装弹位31安装上述的刺激液体喷射弹1,用户操作触发机构4,触发机构4带动打击机构5移动,移动到设定行程时,触发机构4能够释放打击机构5,从而打击机构5复位击打在刺激液体喷射弹1的起爆部16上,装弹位31对弹壳11进行固定,弹壳11不会脱离射出,而喷射口32与出射部17对应,刺激液体则会通过出射部17以及喷射口32喷出,本设计操作简单,具有较长喷射距离,指向明确,安全可靠。

在某些实施例中,机壳3上设置有握持部33,整体造型可以设计成“枪”型,便于用户手持触发器喷射刺激液体,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机壳3还可以是直筒型等形状;

如图4、图5所示,本设计还可以包括外套壳34,不使用时,外套壳34可套接在机壳3上,并且包覆在喷射口32上,并且外套壳34上可以设置有挂钩等佩戴部以便于用户携带,外套壳34能够有效防止误触发时刺激液体向外喷射,造成损失。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机壳3上活动设置有弹固定座35,装弹位31以及喷射口32设置在弹固定座35上,弹固定座35上设置有连通装弹位31的装弹口36,弹固定座35与机壳3之间设置有锁合机构,弹固定座35通过锁合机构与机壳可解锁地连接以关闭装弹口36并且使起爆部16与打击机构5的打击位置对应,此处可以通过机壳3遮挡装弹口36或者通过打击机构5遮挡装弹口36。

在某些实施例中,配合喷射弹的形状,弹固定座35可以是筒形,装弹位31设置在筒形弹固定座内部,装弹口36设置在弹固定座35的一端以允许喷射弹进入,弹固定座35的另一端相对封闭并且只开设有喷射口32,从而防止喷射弹从弹固定座35的另一端射出,或者,在弹固定座35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与喷射弹卡接以防止喷射弹射出的凸筋。

在某些实施例中,弹固定座35与机壳3铰接,锁合机构为设置在弹固定座35上的卡扣37以及设置在机壳3上的卡口38,此处卡扣37与卡口38位置可互换,在图8中,卡口设置在机壳上的某个部件上,可认为也属于机壳3上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防止在喷射过程中,弹固定座35与机壳3松脱解锁,可以增加卡扣37与卡口38的数量,还可以增加插销、螺钉等可拆卸连接结构来相互辅助配合。

用户可以对锁合机构解锁,进而翻转弹固定座35来打开装弹口36,从而更换喷射弹,当使用时,将弹固定座35向机壳3合并,使得喷射弹的起爆部16能够与打击机构5的打击位置对应,通过锁合部件上锁,使得机壳3能够遮蔽装弹口36以防止喷射弹脱出,从而便于打击机构5能够准确作用于喷射弹的起爆部16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固定座35也可以通过伸缩杆结构与机壳连接以在解锁后能够伸缩打开装弹口36。

在某些实施例中,机壳3上设置有激光瞄准器39,激光瞄准器39可是红激光发射器,照射端出射方向与喷射口喷射方向平行,从而便于用户进行瞄准。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触发机构4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61,打击机构5上设置有与第一抵接部61配合的第二抵接部62,触发机构4通过第一抵接部61与第二抵接部62的抵接带动打击机构5移动,并且移动到设定程度时第二抵接部62能够从第一抵接部61上松脱。

在某些实施例中,触发机构4与机壳1铰接,而同样,打击机构5与机壳1也是铰接,触发机构4位移能够通过第一抵接部61与第二抵接部62的抵接带动打击机构5移动,当移动到某个设定程度(此处可以由厂家根据具体结构以及具体参数来进行设定),触发机构4与打击机构5的运行轨迹存在偏移,第二抵接部62从第一抵接部61上松脱,打击部件5则会复位,并且打击在起爆部16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触发机构4与机壳3铰接,打击机构5与机壳3滑动连接;同理也可以是触发机构4与机壳3滑动连接,而打击机构5与机壳3铰接的情况。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61为“v”或者“u”形缺口,并且侧壁比较平滑,而第二抵接部62可以是圆柱形的销柱,两者的配合能够实现抵接并且在某个行程中销柱滑动脱出缺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触发机构4包括与机壳3活动连接并部分延伸至机壳3外部的扳机41、与扳机41连接的推动件42以及复位组件,第一抵接部61设置在推动件42上,复位组件分别与机壳3、扳机41连接以能够驱使扳机41复位。

其中,扳机41可以与机壳3铰接,也可以与机壳3滑动连接,推动件42可以是杆状,一端与扳机41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抵接部61,复位组件为扭簧、拉簧、弹簧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复位组件在图中未视出。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触发机构也可以是包括拨动杆以及分别与拨动杆以及基座连接的复位组件,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拨动杆的一端,用户推动拨动杆来驱动打击机构移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撞针组件7,打击机构5包括打击组件51以及弹射组件52,撞针组件7设置在机壳3上或者撞针组件7与打击组件51连接,打击组件51活动设置在机壳3上,第二抵接部62设置在打击组件51上,弹射组件52设置在机壳3上,弹射组件52与打击组件51连接以能够驱使打击组件51朝向起爆部16运动并且打击组件51通过撞针组件7作用于起爆部16。

在某些实施例中,撞针组件7可以设置在机壳3上,由打击组件51打击撞针组件7后作用于起爆部16,此结构与撞针组件7与打击组件51连接,第二抵接部62松脱后,打击组件带动撞针组件7复位打击在起爆部16上的结构相比,打击位置更加准确,更加稳定。

如图6、图7所示,打击组件51可以是滑杆或者摆杆,进而与机壳3滑动连接或者铰接,此处以铰接进行说明,弹射组件52为扭簧、拉簧、弹簧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弹射组件52与摆杆的一端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作为打击在撞针组件7上的打击部,摆杆初始在撞针组件7附近或者与撞针组件7贴近,第一抵接部61抵接在第二抵接部62上,由触发机构4带动摆杆绕铰接点后仰,同时压缩弹射组件52,使得弹射组件52蓄力,当第二抵接部62从第一抵接部61脱离,弹射组件52驱使摆杆复位,从而打击在撞针组件7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打击机构可以由一能够弹性变形的条形板件构成,触发部件驱使条形板件变形,松脱后条形板件能够击打在起爆部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撞针组件7包括设置在机壳3内的安装座71、撞针72以及弹性部件73,安装座71上设置有滑动通道74,撞针72设置在滑动通道74内,滑动通道74内设置有第一卡件75,撞针7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件75配合的第二卡件76,弹性部件73设置在安装座71上,弹性部件73与撞针72连接以驱使第一卡件75抵接在第二卡件76上,并且能够使撞针72抵接在起爆部16上,打击组件51能够打击在撞针72上背离起爆部16的一端。

其中,撞针72靠近起爆部的一端可以呈锥形,第一卡件75可以是凹槽、凸环、凸块等,第二卡件76可以是凸环、凸块等,弹性部件73可以是扭簧、拉簧或者弹簧,弹性部件73给撞针72施加朝向靠近起爆部16一端的力,使得撞针72能够在打击前就已经能够抵接在起爆部16上,而后打击组件51打击在撞针72的另一端时,则可以通过撞针72准确施力于起爆部16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优选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和叠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