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5241发布日期:2020-05-29 12:25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尤其是一种具有坚固耐用,不易形变,不易打滑,长久不推色,触感舒服的多色涤纶编织带。



背景技术:

编织带一般用做背包中的背带、皮带、拉链织带及服装饰边等,但现时的编织带普遍的样式为在编织好的编织带上进行染色或染上图案,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编织带上的颜色容易褪色,影响编织带的装饰作用,不够美观、耐用。此外,现在有编织带大多采用涤纶,容易松散变形,且编织带非常容易打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坚固耐用,不易形变,不易打滑,长久不推色,触感舒服的多色涤纶编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包括第一色带、第二色带、第一弹性色带、第二弹性色带、铜丝、锁边、防滑橡胶点;

所述第一色带一侧设置有第二色带;第一色带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色带,第一弹性色带外侧设置有锁边;第二色带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色带,第二弹性色带外侧设置有锁边;

所述第一色带、所述第二色带之间设置有铜丝;

所述第一色带、所述第二色带、所述第一弹性色带、所述第二弹性色带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点;

若干所述防滑橡胶点在第一色带、第二色带、第一弹性色带、第二弹性色带表面呈矩阵排列;

所述第一色带、所述第二色带均由低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第一色带、第二色带相邻两根低弹性染色涤纶相互交织固定;

所述第一弹性色带、所述第二弹性色带均由高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第一弹性色带、第二弹性色带上内侧高弹性染色涤纶分别与第一色带、第二色带外侧的低弹性染色涤纶相互交织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具有坚固耐用,不易形变,不易打滑,长久不推色,触感舒服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铜丝用以加固该编织带,降低编织带的弹性形变量,同时加固该编织带的坚固度和耐久度;

若干矩阵排列的防滑橡胶点分布在编织带表面,减少编织带打滑,减少编织带系紧时松脱打滑;

所述第一色带、所述第二色带均由低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低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低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低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

所述第一弹性色带、所述第二弹性色带均由高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高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高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高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高弹性染色涤纶表面触感比第一色带、第二色带上的低弹性染色涤纶好;编织带用手操作时,编织带边缘与手接触的最多,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整体触感,摸起来更舒服;编织带弯折时,编织带外侧形变量最大,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弯折过程更自然。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参见图1,包括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第一弹性色带3、第二弹性色带4、铜丝5、锁边6、防滑橡胶点7;

所述第一色带1一侧设置有第二色带2;第一色带1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色带3,第一弹性色带3外侧设置有锁边6;第二色带2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色带4,第二弹性色带4外侧设置有锁边6;

所述第一色带1、所述第二色带2之间设置有铜丝5,铜丝5用以加固该编织带,降低编织带的弹性形变量,同时加固该编织带的坚固度和耐久度;

所述第一色带1、所述第二色带2、所述第一弹性色带3、所述第二弹性色带4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点7;

若干所述防滑橡胶点7在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第一弹性色带3、第二弹性色带4表面呈矩阵排列,若干矩阵排列的防滑橡胶点7分布在编织带表面,减少编织带打滑,减少编织带系紧时松脱打滑;

所述第一色带1、所述第二色带2均由低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相邻两根低弹性染色涤纶相互交织固定;低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低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低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

所述第一弹性色带3、所述第二弹性色带4均由高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第一弹性色带3、第二弹性色带4上内侧高弹性染色涤纶分别与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外侧的低弹性染色涤纶相互交织固定;高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高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高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高弹性染色涤纶表面触感比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上的低弹性染色涤纶好;编织带用手操作时,编织带边缘与手接触的最多,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整体触感,摸起来更舒服;编织带弯折时,编织带外侧形变量最大,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弯折过程更自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色带1、所述第二色带2之间设置有铜丝5,铜丝5用以加固该编织带,降低编织带的弹性形变量,同时加固该编织带的坚固度和耐久度;

若干矩阵排列的防滑橡胶点7分布在编织带表面,减少编织带打滑,减少编织带系紧时松脱打滑;

所述第一色带1、所述第二色带2均由低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低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低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低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

所述第一弹性色带3、所述第二弹性色带4均由高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高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高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高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高弹性染色涤纶表面触感比第一色带1、第二色带2上的低弹性染色涤纶好;编织带用手操作时,编织带边缘与手接触的最多,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整体触感,摸起来更舒服;编织带弯折时,编织带外侧形变量最大,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弯折过程更自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色涤纶编织带,具有坚固耐用,不易形变,不易打滑,长久不推色,触感舒服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铜丝用以加固该编织带,降低编织带的弹性形变量,同时加固该编织带的坚固度和耐久度;

若干矩阵排列的防滑橡胶点分布在编织带表面,减少编织带打滑,减少编织带系紧时松脱打滑;

所述第一色带、所述第二色带均由低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低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低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低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

所述第一弹性色带、所述第二弹性色带均由高弹性染色涤纶编织而成,高弹性染色涤纶通过将高弹性涤纶表面经naoh溶液粗化处理后,在高弹性涤纶表面形成粗糙面,便于染色时上色和染色持久不推色;高弹性染色涤纶表面触感比第一色带、第二色带上的低弹性染色涤纶好;编织带用手操作时,编织带边缘与手接触的最多,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整体触感,摸起来更舒服;编织带弯折时,编织带外侧形变量最大,采用高弹性染色涤纶作为编织带边缘材料,提升编织带弯折过程更自然。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