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4056发布日期:2020-10-20 13: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和包装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及包装膜。



背景技术:

防伪是目前很多企业用来保护自己品牌的有效手段,对那些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所采取的防止措施。防伪涉及到很多产品,比如包装盒、包装膜、标签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仿制或复制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通常在包装盒、包装膜、标签附上防伪的图案来达到目的,目前市场上造假技术手段也越来越高,防伪图案很容易仿制。

因此,如何提高防伪效果是本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包括防伪结构本体,所述防伪结构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手温消色层、第一胶黏剂层、图文树脂层、第二胶黏剂层、颜色对比层。通过人手触摸所述防伪结构本体顶部时,所述手温消色层呈现了从有颜色变为透明色,当所述手温消色层完全变为透明色后,人眼能够清楚的看见所述手温消色层下方的图文树脂层,此外,所述颜色对比层、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三者颜色不同,即可以实现三次防伪辨识,首先是手触摸后的消色现象,其次看到图文树脂层的防伪图案,最后还可以对比颜色对比层与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的颜色区别。通过三次防伪识别,提高了防伪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包括防伪结构本体,所述防伪结构本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触碰由有色变为透明色的手温消色层、第一胶黏剂层、图文树脂层、第二胶黏剂层、颜色对比层,所述手温消色层与所述图文树脂层之间、所述图文树脂层与所述颜色对比层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胶黏剂层、第二胶黏剂层粘结连接,所述手温消色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的另一面设有若干凸起,用以增加摩擦力;

所述手温消色层、所述图文树脂层、颜色对比层三者颜色不同,便于进行三次防伪识别,三次防伪识别包括所述手温消色层的消色情况、所述图文树脂层的防伪图案、颜色对比层的颜色设置及其与手温消色层和所述图文树脂层颜色对比。

优选地,若干凸起呈若干行两列排布在所述手温消色层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颜色对比层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接触的一面设有若干凹槽。

优选地,所述手温消色层包括热消色颜料和混合用树脂,所述手温消色层的消色温度为33-37℃,所述手温消色层厚度为10-30μm。

优选地,所述混合用树脂包括醇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优选地,所述图文树脂层为印刷有图文的树脂薄膜层,所述图文树脂层厚度为30-60μm;所述颜色对比层包括普通颜料和混合用树脂,所述颜色对比层的厚度为20-4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黏剂层、第二胶黏剂层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厚度均为1.5-3.5μm。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膜,包括基材薄膜层,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防伪结构本体,所述防伪结构本体的颜色对比层和所述基材薄膜层之间通过离合树脂层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伪结构本体的大小小于等于所述基材薄膜层的大小,所述颜色对比层一侧还设有提拉条,用以提供撕开所述防伪结构本体的着力点。

优选地,所述离合树脂层为可剥离树脂,所述离合树脂层厚度为10-30μ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可以实现三次防伪辨识操作,所述颜色对比层、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三者颜色不同,首先是手触摸后的消色现象,其次看到图文树脂层中的防伪图案,最后还可以对比颜色对比层与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的颜色区别。通过三次防伪识别,提高了防伪效果,增大了防伪结构的造假难度。

(2)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包装膜,包括基材薄膜层和防伪结构本体,首先是手触摸后的消色现象,其次看到图文树脂层中的防伪图案,然后将防伪结构本体从基材薄膜层上撕下来,比对防伪结构本体的颜色对比层的颜色是否是按企业所设定以及比对颜色对比层与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的颜色区别,实现了三次防伪识别过程,当三次防伪识别时所涉及的颜色变化情况、防伪图案花样及颜色、颜色比对层的颜色都为正确时,可较大程度下确认该包装膜不是仿制品。

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结构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结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膜的剖视图;

图中:1、防伪结构本体;11、手温消色层;111、凸起;121、第一胶黏剂层;13、图文树脂层;122、第二胶黏剂层;14、颜色对比层;141、凹槽;2、基材薄膜层;3、离合树脂层;4、提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包括防伪结构本体1,所述防伪结构本体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触碰后由有色变为透明色的手温消色层11、第一胶黏剂层121、图文树脂层13、第二胶黏剂层122、颜色对比层14。所述手温消色层11和所述图文树脂层13通过第一胶黏剂层121进行连接,所述图文树脂层13和所述颜色对比层14通过第二胶黏剂层122进行连接。

所述颜色对比层14、所述图文树脂层13、所述手温消色层11三者颜色不同,颜色的不同更有利于进行三次防伪识别,三次防伪识别包括所述手温消色层11的消色情况、所述图文树脂层13的防伪图案、颜色对比层14的颜色设置及其与手温消色层11和所述图文树脂层13颜色对比。

进行三次防伪识别时,先触碰所述手温消色层11,观察所述手温消色层11的消色情况,再观察位于已变为透明色的所述手温消色层11下方的所述图文树脂层13的防伪图案,最后对比颜色对比层14与所述手温消色层11、所述图文树脂层13的颜色区别。

所述手温消色层11相对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121的另一面设有若干凸起111,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的体表温度相对降低,触碰所述手温消色层11时没有达到其消色感应所需的温度,可以在凸起11处来回摩擦产生热量,以使皮肤温度上升,进而触碰手温消色层11使其从有色变为透明色。若干凸起111呈若干行两列排布在所述手温消色层11的一侧,美观,排列紧凑便于皮肤进行摩擦。

所述颜色对比层14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122接触的一面设有若干凹槽141,节省了所述颜色对比层4的用量,且部分胶黏剂会填入所述凹槽41内,提高了所述颜色对比层14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122之间的粘结力度。当防伪结构本体1粘附在包装膜2上后,从包装膜2上将防伪结构本体1撕下来时,所述颜色对比层14能够牢牢粘附在所述第二胶黏剂层122随着防伪结构本体1一起被撕下来,减少颜色对比层14还留在包装膜2上的可能性。

所述手温消色层11包括热消色颜料和混合用树脂,由热消色颜料和混合用树脂混合而成,所述手温消色层11的消色温度为33-37℃,所述手温消色层11厚度为10-30μm。当人手触摸在所述手温消色层时,手温消色层会从有颜色变为透明。所述手温消色层11为红色。

所述混合用树脂包括醇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所述醇酸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的透明度较好,当热消色颜料发生消色后,所述手温消色层11能够保持较好的透明度,以便所述手温消色层变为透明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所述手温消色层下方的所述图文树脂层13的图案信息。

所述图文树脂层13为印刷有图文的树脂薄膜层,所述图文树脂层13厚度为30-60μm。所述图文树脂层13的图案优选为简单且特殊的形状图案,所述图文树脂层13图案的颜色为黑色。

所述颜色对比层14包括普通颜料和混合用树脂,即由普通颜料和混合用树脂混合制成,所述颜色对比层14的厚度为20-40μm。所述颜色对比层14的颜色为黄色。

所述第一胶黏剂层121、第二胶黏剂层122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厚度均为1.5-3.5μm。所述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表示由主剂含活泼氢组分和固化剂异氰酸酯预聚物在使用前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混合后涂布制得。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膜,包括基材薄膜层2,还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防伪结构本体1,所述防伪结构本体1的颜色对比层14和所述基材薄膜层2之间通过离合树脂层3连接。

所述防伪结构本体1的大小小于等于所述基材薄膜层2的大小,所述颜色对比层14一侧还设有提拉条4,抓住提拉条4便于手部用力从而将颜色对比层14连带所述离合树脂层3从所述基材薄膜层2上剥离。

所述离合树脂层3为可剥离树脂,所述离合树脂层3厚度为10-30μm。所述离合树脂层3具有剥离性,可从基材薄膜层2上剥离开来。

所述基材薄膜层2与所述离合树脂层3接触的面为树脂层,可与所述离合树脂层3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一种触碰变色的防伪结构,可以实现三次防伪辨识操作,所述颜色对比层、所述图文树脂层、所述手温消色层三者颜色不同,首先是手触摸后的消色现象,其次看到图文树脂层中的防伪图案,最后还可以对比颜色对比层的颜色设置。通过三次防伪识别,提高了防伪效果,增大了防伪结构的造假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包装膜,包括基材薄膜层和防伪结构本体,首先是手触摸后的消色现象,其次看到图文树脂层中的防伪图案,然后将防伪结构本体从基材薄膜层上撕下来,比对防伪结构本体的颜色对比层的颜色是否是按企业所设定,实现了三次防伪识别过程,当三次防伪识别时所涉及的颜色变化情况、防伪图案花样及颜色、颜色比对层的颜色都为正确时,可较大程度下确认该包装膜不是仿制品,操作便捷。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