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3717发布日期:2020-10-17 01:2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多层薄膜。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常用于包装,适用于食品,药品、农业、工业以及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通常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以食品化装所占比例较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治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国内塑料制品行卟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薄膜总体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薄膜种类有单层膜、复合膜以及共挤膜,单层膜力学强度和表面硬度低、易燃和耐热性等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其中共挤膜市场较为广阔,其中,多层共挤膜可作为缠绕膜作用,但现有技术中缠绕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撕裂,且易于老化破损,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难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具体涉及一种多层薄膜,解决了现有薄膜强度低、易老化破损,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薄膜,一中多层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由内而外依次分为底层、第一粘合层、内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外层,所述底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外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为用于固定所述底层和外层的粘胶,所述内层为聚丙烯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层的聚乙烯密度控制在0.86-0.89g/cm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层的聚乙烯密度控制在0.94-0.96g/cm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层的聚丙烯密度控制在0.92-0.95g/cm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和厚度完全相同,所述粘胶为乙烯丙烯聚合树脂和聚氨酯粘合胶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层靠近所述底层的方向设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的材质为pva、pvdc和evoh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不超过20um,且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内层通过热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薄膜本体的厚度控制在120-180um,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不超过25u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薄膜,根据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第一粘合层合第二粘合层,分别将内层与外层层及底层粘结在一起,两种粘合层皆选用聚氨酯粘合胶,在兼具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的同时,还增强了薄膜本体的机械强度,外层和底层因位置和使用场景的不同,才采用不同密度的聚乙烯层的设计,底层防腐防渗,不容易老化,外层柔性易于加工,防止开裂,增加薄膜本体的使用寿命,最后通过热合连接将内层和阻隔层固定在一起,增强了内层结构中聚丙烯材料耐用性同时,又使得薄膜本体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抗辐射抗紫外线以及抑菌的功能,弥补了聚丙烯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且易于分解的缺陷,总体上使得多层薄膜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层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1、薄膜本体;100、底层;200、第一粘合层;300、内层;400、第二粘合层;500、外层;310、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其中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薄膜,如图1所示,包括薄膜本体1,所述薄膜本体1由内而外依次分为底层100、第一粘合层200、内层300、第二粘合层400以及外层500,所述底层100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外层500为低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粘合层20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0为用于固定所述底层100和外层500的粘胶,所述内层300为聚丙烯层。

具体的,所述外层500的聚乙烯密度为0.88g/cm3

具体的,所述底层100的聚乙烯密度为0.94g/cm3

具体的,所述内层300的聚丙烯密度为0.92g/cm3

其中,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层能抗强氧化剂、酸碱盐以及有机溶的腐蚀和溶解,并具有好的防水蒸汽性,可用于防潮防渗用途,且其耐老化性能和环境应力开裂性不如低密度聚乙烯层,特别是热氧化作用会使其性能降低,因此设置在底层100,既可以防腐防潮,也可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外产生老化开裂的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低密度聚乙烯层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透明性、耐寒性和加工性,设置在外层500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易于加工的特点,随意弯折拉长,便于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其机械强度、隔湿性、隔气性差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一粘合层20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0的材料皆为聚氨酯粘合胶,所述第一粘合层200粘连底层100和内层300,所述第二粘合层400粘连内层300和外层500,实际生产中通过涂布机将聚氨酯粘合胶均匀涂抹所述内层300的前后两面。

其中,聚氨酯粘合胶具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除了粘连薄膜本体1的外,还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强度和抗冲击特性,增强粘连薄膜本体1的机械强度。

具体的,所述内层300靠近所述底层100的方向设有阻隔层310,所述阻隔层310的材质为pva材质,所述阻隔层310与所述内层300通过热合连接,增强所述内层300结构中聚丙烯材料的耐用性同时,使得薄膜本体1一定程度上具备抗辐射抗紫外线以及抑菌的功能,弥补了聚丙烯易于紫外线分解的缺点。

具体的,所述薄膜本体1的厚度控制为170um,所述第一粘合层200和所述第二粘合层400的厚度皆为20um,所述底层100的厚度为35um,所述外层500的厚度为50um,所述内层300的厚度为30um,所述阻隔层310的厚度为15u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薄膜,包括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由内而外依次分为底层、第一粘合层、内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外层,所述底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外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为用于固定所述底层和外层的粘胶,所述内层为聚丙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聚乙烯密度控制在0.86-0.89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聚乙烯密度控制在0.94-0.96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聚丙烯密度控制在0.92-0.95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和厚度完全相同,所述粘胶为乙烯丙烯聚合树脂和聚氨酯粘合胶的其中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靠近所述底层的方向设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的材质为pva、pvdc和evoh中的其中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不超过20um,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内层通过热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的厚度控制在120-180um,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不超过25u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由内而外依次分为底层、第一粘合层、内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外层,所述底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外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层为用于固定所述底层和外层的粘胶,所述内层为聚丙烯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薄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撕裂,且易于老化破损,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兆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善恒宇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