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防弹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562发布日期:2020-05-22 22:0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轻型防弹头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弹头盔领域,具体涉及轻型防弹头盔。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非金属防弹头盔,虽然满足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和军用标准,但不利于长时间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需要。

这是由于现有头盔的结构以及制作材料的选用造成的问题,现有的头盔多采用为单一的芳纶或高强高模聚乙烯(pe)防弹材料压制而成,重量范围在1400g~1500g之间,其重量较大而影响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使佩戴者因受头盔的重力压迫,进而容易产生头部和颈部疲劳,所以不利于长时间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防弹头盔更为轻便的轻型防弹头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轻型防弹头盔,包括头盔盔体,头盔盔体包括芳纶机织布层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芳纶机织布层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高温高压压制。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头盔盔体中既采用了芳纶机织布层,又采用了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芳纶机织布层的密度相对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较高,同时其抗冲击性能较强;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的抗冲击性能相对于芳纶机织布层稍弱,但是其密度较低,能有效的降低整个头盔盔体的质量。

通过芳纶机织布层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的混合使用,既保证了头盔盔体的防弹性能,又能降低整个头盔盔体的重量,能提高头盔佩戴的舒适性,降低头盔对人体的压迫,便于进行长时间的佩戴。

同时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进行压制,能够充分的将芳纶机织布层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组合在一起,且便于对头盔盔体进行压制定型。

进一步,芳纶机织布层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之间设有可热熔的胶膜,胶膜的一侧与芳纶机织布层粘接,胶膜的另一侧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粘接。

胶膜设置在芳纶机织布层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之间,胶膜在高温高压的压制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将芳纶机织布层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粘连;当胶膜组合后,子弹冲击到头盔盔体时,胶膜具有的弹性能够抗击子弹的冲击力,提升头盔盔体的防弹性能;弹性的胶膜在抗冲击后能具有部分回弹的能力,能有效的降低头盔盔体上弹着点的鼓包高度。

进一步,芳纶机织布层包括第一芳纶层和第二芳纶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位于第一芳纶层和第二芳纶层之间,第一芳纶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和第二芳纶层由头盔盔体内依次设置到头盔盔体表面。

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设置在第一芳纶层和第二芳纶层之间,在进行防弹时,第二芳纶层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最先与装置内的子弹接触,密度高的芳纶机织布层起到防弹作用,第二芳纶层将冲击力分散到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上,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能阻止头盔盔体被子弹穿过,内层的第一芳纶层能够达到减震的效果。

进一步,第一芳纶层包括四层芳纶机织布,且芳纶机织布的密度为400-415g/㎡。

当头盔盔体受到冲击时,四层芳纶机织布的设置能有效的为人体抗击冲击,同时达到减震效果;同时芳纶机织布的密度的设置能够让头盔盔体达到减重的效果。

进一步,第二芳纶层包括两层芳纶机织布,且芳纶机织布的密度为400-415g/㎡。

两层芳纶机织布位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外,由于其密度较大,抗冲击的性能很强,能够首先为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抗击冲击,多层的设置能够增强第二芳纶层的抗冲击效果。

进一步,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包括25-30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且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密度为130-145g/㎡。

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内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数达到了25-30层,多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压制能够有效的提升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的强度,同时相应的密度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个头盔盔体的质量。

进一步,胶膜包括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压制在第一芳纶层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之间;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压制在第二芳纶层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之间。

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能对第一芳纶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和第二芳纶层起到稳固的粘接作用,同时能够起到双重的缓冲作用,能进一步的降低头盔盔体上弹着点的鼓包高度。

进一步,芳纶机织布呈圆形,且芳纶机织布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缺角。

当多层芳纶机织布形成头盔盔体时,芳纶机织布上的第一缺角可以拼合进而贴合头盔盔体表面的弧面,保证拼合处不会有多层芳纶机织布的重叠,各个层次之间的厚度均匀,便于在压制成第一芳纶层和第二芳纶层时,第一芳纶层和第二芳纶层的各个局部厚度均匀,贴合紧密,便于充分的发挥防弹效果。

进一步,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呈圆形,且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二缺角。

当多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形成头盔盔体时,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上的第二缺角可以拼合进而贴合头盔盔体表面的弧面,保证拼合处不会有多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重叠,各个层次之间的厚度均匀,便于在压制成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时,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的各个局部厚度均匀,贴合紧密,便于充分的发挥防弹效果。

进一步,第一芳纶层内的芳纶机织布上的第一缺角错位层叠设置,第二芳纶层内的芳纶机织布上的第一缺角错位层叠设置,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内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上的第二缺角错位层叠设置。

第一缺角和第二缺角处均错位层叠设置,是为了增强第一缺角和第二缺角处的抗冲击能力,让第一缺角和第二缺角处的抗冲击能力不受到缺角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轻型防弹头盔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轻型防弹头盔中芳纶机织布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轻型防弹头盔中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头盔盔体10、芳纶机织布层20、第一芳纶层201、第二芳纶层202、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胶膜40、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芳纶机织布50、第一缺角501、第一切缝502、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第二缺角601、第二切缝602。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轻型防弹头盔,包括头盔盔体10,头盔盔体10包括芳纶机织布层20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

芳纶机织布层20包括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位于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之间,第一芳纶层201包括四层芳纶机织布,第二芳纶层202包括两层芳纶机织布,且芳纶机织布的密度为410g/㎡;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包括27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且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的密度为140g/㎡.

第一芳纶层201、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和第二芳纶层202由头盔盔体10内依次设置到头盔盔体10表面;

还包括胶膜40,胶膜40包括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压制在第一芳纶层201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之间;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压制在第二芳纶层202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之间,芳纶机织布层20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高温高压压制。

芳纶机织布层20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之间设有可热熔的胶膜40,胶膜40的一侧与芳纶机织布层20粘接,胶膜40的另一侧与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粘接。

本实施例中的轻型防弹头盔在制作时,采用了410g/㎡的芳纶机织布作为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的原料,同时采用了140g/㎡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作为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的原料,同时采用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粘接第一芳纶层201的上侧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的下侧,采用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粘接第二芳纶层202的下侧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的上侧。

粘接的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对第一芳纶层201、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第二芳纶层202和胶膜40进行压制,压制的模具与头盔盔体10的形状一致,进而使头盔盔体10成型;采用以上原料和布置形式形成的头盔盔体1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头盔质量减少了5%,质量在1300g左右。

在进行防弹时,第二芳纶层202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最先与装置内的子弹接触,密度高的芳纶机织布层20起到防弹作用,同时具有较强弹性的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能对子弹进行缓冲,缓冲后的冲击力减小传递至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第一芳纶层201上,由27层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组成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起到更为强劲的防弹作用。防弹后,第一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1和第二层高强复合热熔胶膜402会回弹,将弹着点鼓包高度降低,通过试验可知本实施例中的轻型防弹头盔在使用后,使弹着点鼓包高度不超过25mm,与现有头盔弹着点处的鼓包高度基本在30mm~60mm之间相比,轻型防弹头盔安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2和图3所示,芳纶机织布50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均呈直径为500mm的圆形,且芳纶机织布50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缺角501,第一缺角501的圆心角为r1等于60度,且半径为110mm;且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缺角601,第一缺角501的圆心角为r2等于60度,且半径为110mm。

第一芳纶层201内的芳纶机织布50上的第一缺角501错位层叠设置,第二芳纶层202内的芳纶机织布50上的第一缺角501错位层叠设置,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内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上的第二缺角601错位层叠设置。

此外芳纶机织布50上设有四条第一切缝502,第一切缝502的一端与第一缺角501的圆心处共点,第一切缝502的另一端与外芳纶机织布50的圆心处相对,第一切缝502的长度为60-80mm;同时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上设有四条第二切缝602,第二切缝602的一端与第二缺角601的圆心处共点,第二切缝602的另一端与外芳纶机织布50的圆心处相对,第二切缝602的长度为60-80mm。

本实施例中的轻型防弹头盔在制作时与实施例1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在将芳纶机织布50加工为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之前,先对芳纶机织布50进行第一缺角501的切除,同时对芳纶机织布50的第一缺角501处进行第一切缝502的切割;同时对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进行第二缺角601的切除,同时对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的第二缺角601处进行第二切缝602的切割,便于后续对第一芳纶层201、第二芳纶层202和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的安装。

将单层的芳纶机织布层20叠压制成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时,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内的芳纶机织布50的圆周轮廓重合,但四层芳纶机织布50上的第一缺角501错位设置,第一缺角501的设置便于将第一芳纶层201和第二芳纶层202压制定型为头盔盔体10状,且盔盔体状的局部不会有过厚的褶皱;同时第一切缝502的设置也便于芳纶机织布50的中线处随着头盔盔体10的表面弧度变化,避免局部褶皱不光滑。同时由于错位设置,能增强第一缺角501处的抗冲击能力,让第一缺角501和第二缺角601处的抗冲击能力不受到缺角的影响。

同时将单层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制成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时,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层30内的高强高模聚乙烯无纬布60的圆周轮廓重合,但27层芳纶机织布50上的第二缺角601错位设置,此处的第二缺角601和第二切缝602与第一缺角501和第一切缝502有相同效果和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