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2044发布日期:2020-07-04 01:2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布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



背景技术:

现在的衣物制作原料主要有:针织布料、纤维布料、纤维面料等,同时,针织布料其自身通过多种涤纶纤维层、丙纶纤维层及天然棉纤维层等构成,使得其属性更加优异,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现有的针织布料仅仅通过一层面料构成,使得其在使用时,保温性能不佳,致使使用者容易受寒,并且不能够通过对衔接条的设置,使得面料容易出现形变过度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针织布料仅仅通过一层面料构成,使得其在使用时,保温性能不佳,致使使用者容易受寒,并且不能够通过对衔接条的设置,使得面料容易出现形变过度的现象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包括第一布片,所述第一布片的背部针织连接有第二布片,且第二布片与第一布片之间针织连接有衔接条,所述第一布片的内侧贯穿有拉绳,且第一布片的正面针织连接有加绒层,所述第一布片的内侧包括有第一面料层,且第一面料层的底端粘结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底部粘结有第二面料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片通过拉绳与第二布片构成伸展结构,且拉绳关于第一布片的横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二布片通过细线与第一布片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布片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布片的截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加绒层的对称中心与第一布片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且第一布片的横轴线与第二布片的横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面料层的厚度与第一面料层的厚度相等,且第一面料层与第二面料层呈相间状分布。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绳与第二布片构成伸展结构的第一布片的作用,使得人们通过该针织布料缝制的衣物穿着于人身后,能够拉动拉绳,使得第一布片收拢,便于减小其内侧线绳之间的空隙,并紧密贴附于第二布片的正面,便于增强该针织布料的保温性能,避免使用者出现受寒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在对衔接条的设置作用下,便于多块针织布料进行针织连接工作时,能够提供衔接区,并且能够增强衔接时的力度,减少针织布料出现形变过度的现象,替代传统的针织布料制成的衣物褶皱、形变度大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称中心与第一布片的对称中心相重合的加绒层的作用,使得加绒层一面朝向人们的身体一侧,故进一步加强该针织布料使用时的保温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布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布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布片;2、第二布片;3、衔接条;4、拉绳;5、加绒层;6、第一面料层;7、纤维层;8、第二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包括第一布片1、第二布片2、衔接条3、拉绳4、加绒层5、第一面料层6、纤维层7和第二面料层8,第一布片1的背部针织连接有第二布片2,且第二布片2与第一布片1之间针织连接有衔接条3,在对衔接条3的设置作用下,便于多块针织布料进行针织连接工作时,能够提供衔接区,并且能够增强衔接时的力度,减少针织布料出现形变过度的现象,第一布片1的内侧贯穿有拉绳4,且第一布片1的正面针织连接有加绒层5,第一布片1的内侧包括有第一面料层6,且第一面料层6的底端粘结有纤维层7,纤维层7的底部粘结有第二面料层8。

进一步的,第一布片1通过拉绳4与第二布片2构成伸展结构,且拉绳4关于第一布片1的横轴线对称,人们通过该针织布料缝制的衣物穿着于人身后,能够拉动拉绳4,使得第一布片1收拢,便于减小其内侧线绳之间的空隙,并紧密贴附于第二布片2的正面,便于增强该针织布料的保温性能。

进一步的,第二布片2通过细线与第一布片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布片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布片2的截面面积,当需要对破损的布片进行更换操作时,则需要将两组布片之间连接的细线进行拆除处理,使得布片之间脱离,故能够加快对损坏布片的更换工作。

进一步的,加绒层5的对称中心与第一布片1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且第一布片1的横轴线与第二布片2的横轴线相重合,加绒层5一面朝向人们的身体一侧,故进一步加强该针织布料使用时的保温能力。

进一步的,第二面料层8的厚度与第一面料层6的厚度相等,且第一面料层6与第二面料层8呈相间状分布,通过对第一面料层6、纤维层7及第二面料层8这三层面料进行复合粘结的作用,使得该针织布料的保温、透气效果优异。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将该针织布料进行制衣操作,则通过衔接条3的设置作用,便于多块针织布料进行针织连接工作时,能够为其提供衔接区,并且能够增强衔接时的力度,随后,人们将该针织布料缝制的衣物穿着后,能够拉动拉绳4,使得第一布片1收拢,便于减小其内侧线绳之间的空隙,并紧密贴附于第二布片2的正面,便于增强该针织布料的保温性能,最后,当需要对破损的布片进行更换操作时,则需要将两组布片之间连接的细线进行拆除处理,使得布片之间脱离,故能够加快对损坏布片的更换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包括第一布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片(1)的背部针织连接有第二布片(2),且第二布片(2)与第一布片(1)之间针织连接有衔接条(3),所述第一布片(1)的内侧贯穿有拉绳(4),且第一布片(1)的正面针织连接有加绒层(5),所述第一布片(1)的内侧包括有第一面料层(6),且第一面料层(6)的底端粘结有纤维层(7),所述纤维层(7)的底部粘结有第二面料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片(1)通过拉绳(4)与第二布片(2)构成伸展结构,且拉绳(4)关于第一布片(1)的横轴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片(2)通过细线与第一布片(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布片(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布片(2)的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绒层(5)的对称中心与第一布片(1)的对称中心相重合,且第一布片(1)的横轴线与第二布片(2)的横轴线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料层(8)的厚度与第一面料层(6)的厚度相等,且第一面料层(6)与第二面料层(8)呈相间状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型针织布料,涉及针织布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布片,所述第一布片的背部针织连接有第二布片,且第二布片与第一布片之间针织连接有衔接条,所述第一布片的内侧贯穿有拉绳,且第一布片的正面针织连接有加绒层,所述第一布片的内侧包括有第一面料层,且第一面料层的底端粘结有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底部粘结有第二面料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绳与第二布片构成伸展结构的第一布片的作用,使得人们通过该针织布料缝制的衣物穿着于人身后,能够拉动拉绳,使得第一布片收拢,便于减小其内侧线绳之间的空隙,并紧密贴附于第二布片的正面,便于增强该针织布料的保温性能,避免使用者出现受寒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郁春明;郁鑫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恒业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