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395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划伤预涂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预涂膜是指预先将塑料薄膜上胶、复卷后,再与纸张印品复合的工艺。它先由预涂膜加工厂根据使用规格、幅面,将胶液涂布在薄膜上复卷后供使用厂家选择,而后再与印刷品进行复合,覆膜,即贴膜,就是将塑料薄膜涂上黏合剂,与纸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使之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产品的加工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抗划伤预涂膜技术通常采用聚丙烯亚光薄膜作为生产原料,通过预涂膜可以对印刷品进行保护,但是聚丙烯亚光薄膜不具有耐腐蚀能力,当印刷品的表面沾染上具有一定酸碱度的液体时,预涂膜的表面容易受到腐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解决了当印刷品的表面沾染上具有一定酸碱度的液体时,预涂膜的表面容易受到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抗划伤预涂膜,抗划伤预涂膜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所述抗划伤预涂膜包括薄膜基层,所述薄膜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温层和耐磨层;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刀片,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二滑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架体凹槽内壁的一侧。

所述滑杆固定于所述架体的一侧,所述刀片位于所述抗划伤预涂膜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凹槽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壳和所述第二防护壳均和所述刀片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块,所述控制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倾斜卡块,并且t型杆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杆。

优选的,所述控制块固定于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所述t型杆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弹簧和所述控制块且延伸至所述控制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倾斜卡块的顶部贯穿所述控制块且延伸至所述控制块的外部,并且倾斜卡块和所述固定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t型杆的两侧,所述两个传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壳和所述第二防护壳传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通过薄膜基层是聚丙烯亚光薄膜,使得抗划伤预涂膜具有较高的抗划伤能力,同时通过隔温层对薄膜所覆盖的产生进行保护,使得抗划伤预涂膜具有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避免高温或外界带有腐蚀性的材质对产品造成伤害,通过耐磨层使得抗划伤预涂膜具有耐磨能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向左移动滑块时,可以带动刀片移动将刀片收束在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之间,防止在不进行抗划伤测试时,刀片暴露在外部稍不注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抗划伤预涂膜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架体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倾斜卡块的侧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工作台,2、抗划伤预涂膜,21、薄膜基层,22、隔温层,23、耐磨层,3、安装架,31、架体,32、凹槽,33、贯穿槽,4、滑动装置,41、滑杆,42、滑块,43、连接杆,44、固定板,45、固定槽,5、刀片,6、防护装置,61、滑动轴,62、第一滑动板,63、第二滑动板,64、第一防护壳,65、第二防护壳,7、控制装置,71、控制块,72、弹簧,73、t型杆,74、倾斜卡块,75、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抗划伤预涂膜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架体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倾斜卡块的侧视图;图5为图3所示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俯视图。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1;抗划伤预涂膜2,抗划伤预涂膜2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抗划伤预涂膜包括薄膜基层21,所述薄膜基层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温层22和耐磨层23;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固定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安装架3包括架体31,所述架体3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通孔33;滑动装置4,所述滑动装置4固定于所述架体31的一侧,所述滑动装置4包括滑杆41,所述滑杆41上滑动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块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4,所述固定板44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45;刀片5,所述刀片5固定于所述连接杆43的底部;防护装置6,所述防护装置6设置于所述凹槽32内壁的一侧,所述防护装置6包括滑动轴61,所述滑动轴6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62和第二滑动板63,所述第一滑动板6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64,所述第二滑动板6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65;控制装置7,所述控制装置7固定于所述架体凹槽32内壁的一侧。

抗划伤预涂膜2可以通过胶水黏贴在工作台1上,通过刀片5划过抗划伤预涂膜2方便对抗划伤预涂膜2进行抗划伤测试,对不合格的抗划伤预涂膜进行剔除,保证产生出厂的质量。

薄膜基层21是聚丙烯亚光薄膜,具有抗划伤的能力,保证抗划伤预涂膜2的使用寿命,隔温层22是聚偏氟乙烯,耐磨层23是环氧聚氨酯,抗划伤预涂膜2的整体厚度不超过30mm。

所述滑杆41固定于所述架体31的一侧,所述刀片5位于所述抗划伤预涂膜2的上方。

通过移动滑块42可以带动刀片5在抗划伤预涂膜2表面移动对抗划伤预涂膜2进行抗划伤测试。

所述滑动轴6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凹槽3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壳64和所述第二防护壳65均和所述刀片5相适配。

滑动轴61为长方体,保证第一滑动板62和第二滑动板63不会转动。

所述控制装置7包括控制块71,所述控制块7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2,所述弹簧7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杆73,所述t型杆7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倾斜卡块74,并且t型杆73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杆75。

倾斜卡块74和固定板44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控制块71固定于所述凹槽32内壁的一侧,所述t型杆73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弹簧72和所述控制块71且延伸至所述控制块71的外部。

过t型杆73的t型设计保证t型杆73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

所述倾斜卡块74的顶部贯穿所述控制块71且延伸至所述控制块71的外部,并且倾斜卡块74和所述固定槽45相适配。

当固定板44推动倾斜卡块74时,倾斜卡块74会向控制块71的内部收缩。

所述传动杆75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杆75分别设置于所述t型杆73的两侧,所述两个传动杆75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壳64和所述第二防护壳65传动连接。

两个传动杆75的尺寸完全一致,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的顶部均有弧形通孔,方便连接杆43穿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隔温层22的材质为聚偏氟乙烯具有抗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的能力,可以有效的防止高温对薄膜覆盖的产品造成伤害,耐磨层23材质为环氧聚氨酯,具有较强的耐磨能力,同时具有韧性,抗冲击,耐腐蚀能力强,使得抗划伤预涂膜2具有较高的防护能力,减少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和酸碱腐蚀带来的伤害。

s1、当需要将刀片5收束在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之中时,向左移动滑块42带动刀片5和固定板44向左移动,固定板44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倾斜卡块74向下移动带动t型杆73向下移动,t型杆7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两个传动杆75推动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使得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分离,方便刀片5移动至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之间;

s2、固定板44继续向左移动,当固定槽45移动至倾斜卡块74上方是,弹簧72会向上推动t型杆73,t型杆7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和倾斜卡块74上升,使得倾斜卡块74穿过固定槽45完成对固定板45的固定,t型杆73上升是还会通过两个传动杆75带动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相互靠近,完成对刀片5的闭合。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划伤预涂膜及其划伤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薄膜基层21是聚丙烯亚光薄膜,使得抗划伤预涂膜2具有较高的抗划伤能力,同时通过隔温层对薄膜所覆盖的产生进行保护,使得抗划伤预涂膜2具有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避免高温或外界带有腐蚀性的材质对产品造成伤害,通过耐磨层使得抗划伤预涂膜2具有耐磨能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向左移动滑块42时,可以带动刀片5移动将刀片收束在第一防护壳64和第二防护壳65之间,防止在不进行抗划伤测试时,刀片暴露在外部稍不注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