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导湿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0895发布日期:2021-02-18 21:1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导湿面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透气导湿面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衣物面料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0003]
而现有面料功能性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特别是在人们运动时,面料无法提供良好的透气导湿效果,造成面料给人们皮肤造成不适感。
[0004]
因此提出一种透气导湿面料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透气导湿面料,利用组织密度之差,使得吸湿层快速将亲肤层上的汗水吸收,保证亲肤层的干爽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再利用连接部吸收吸湿层上的汗水,同时利用间隙增大连接部和吸湿层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汗水的挥发速度,同时通过透气孔实现间隙内部空气与外界相导通,使得间隙内部空气形成流动气体,进一步提高面料透气和汗水挥发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透气导湿面料,包括亲肤层、吸湿层、透气层,所述吸湿层位于亲肤层与透气层之间,所述吸湿层的组织密度大于亲肤层的组织密度,所述透气层包括连接部、透气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若干个,并且连接部两两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连接部一端与吸湿层相连接,另一端与透气部相连接,所述透气部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一端与外界相接触,另一端与间隙相导通。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组织密度之差,使得吸湿层快速将亲肤层上的汗水吸收,保证亲肤层的干爽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再利用连接部吸收吸湿层上的汗水,同时利用间隙增大连接部和吸湿层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汗水的挥发速度,同时通过透气孔实现间隙内部空气与外界相导通,使得间隙内部空气形成流动气体,进一步提高面料透气和汗水挥发效果。
[0008]
优选的,所述吸湿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吸湿纱、第一弹性纱、抗菌纱,所述第一弹性纱与抗菌纱螺旋缠绕形成内芯层,所述吸湿纱螺旋缠绕在内芯层的外侧。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湿纱、第一弹性纱、抗菌纱之间的配合,增强吸湿层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同时赋予吸湿层吸湿、弹性和抗菌的效果。
[0010]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二复合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线包括香味纱、第二弹性纱、防静电纱,所述香味纱、第二弹性纱和防静电纱螺旋缠绕形成第二复合纱线。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香味纱、第二弹性纱、防静电纱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部具有弹性、抑制异味和防静电的效果。
[0012]
优选的,所述香味纱、第二弹性纱和防静电纱之间根数之比为1:2:1。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根数之比凸出第二弹性纱带来的弹性效果。
[0014]
优选的,所述亲肤层与吸湿层之间设置有定位纱,所述亲肤层与吸湿层通过定位纱相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纱连接增强亲肤层与吸湿层之间连接柔软性,增强亲肤层与吸湿层之间导湿效果。
[0016]
优选的,所述吸湿纱采用木纤维制成,所述第一弹性纱采用氨纶纤维制成,所述抗菌纱采用竹纤维制成。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抗菌效果,赋予吸湿纱良好的吸湿抗菌效果,氨纶纤维具有良好弹性,赋予第一弹性纱良好弹性,竹纤维具有良好杀菌抑菌性和除臭吸附的特点,赋予抗菌纱良好杀菌抑菌性和除臭吸附。
[0018]
优选的,所述香味纱采用芳香纤维制成,所述第二弹性纱采用氨纶纤维制成,所述防静电纱采用碳纤维制成。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香纤维为能释放香味的纤维,赋予香味纱释放香味的特点,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赋予第二弹性纱良好的弹性,碳纤维具有导电的特点,赋予防静电纱良好的导电效果。
[0020]
优选的,所述定位纱采用芳纶纤维制成。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赋予定位纱良好的耐磨性。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
利用组织密度之差,使得吸湿层快速将亲肤层上的汗水吸收,保证亲肤层的干爽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再利用连接部吸收吸湿层上的汗水,同时利用间隙增大连接部和吸湿层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汗水的挥发速度,同时通过透气孔实现间隙内部空气与外界相导通,使得间隙内部空气形成流动气体,进一步提高面料透气和汗水挥发效果。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导湿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透气导湿面料的整体结构;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吸湿纱、第一弹性纱和抗菌纱之间的连接方式;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香味纱、第二弹性纱和防静电纱之间的连接方式;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亲肤层与吸湿层之间的连接方式。
[0028]
附图标记:1、亲肤层;2、吸湿层;3、透气部;4、间隙;5、连接部;6、透气孔;7、吸湿纱;8、第一弹性纱;9、抗菌纱;10、香味纱;11、第二弹性纱;12、防静电纱;13、定位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

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透气导湿面料,包括亲肤层1、吸湿层2、透气层,吸湿层2位于亲肤层1与透气层之间,吸湿层2的组织密度大于亲肤层1的组织密度,从而吸湿层2表面的沟槽和微孔会多于亲肤层1表面的沟槽和微孔,从而形成的毛细管数量越多,吸湿层2的导湿能力也就越强,使得加强毛细现象,吸湿层2可以快速将亲肤层1内的汗水吸收,保证亲肤层1的干爽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
[0031]
同时亲肤层1与吸湿层2之间设置有定位纱13,亲肤层1与吸湿层2通过定位纱13相连接,而非直接采用粘合剂进行固定,利用定位纱13连接增强亲肤层1与吸湿层2之间连接柔软性,进而提高面料整体柔软性,提高人们的使用舒适度,避免现有粘合剂复合,提高亲肤层1与吸湿层2之间透气导湿效果,同时定位纱13采用芳纶纤维制成,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赋予定位纱13良好的耐磨性,从而人们活动时,减小亲肤层1和吸湿层2对定位纱13造成的磨损,提高定位纱13使用寿命,进而提高面料的整体使用寿命。
[0032]
吸湿层2通过第一复合纱线编织而成,第一复合纱线包括吸湿纱7、第一弹性纱8、抗菌纱9,第一弹性纱8与抗菌纱9螺旋缠绕形成内芯层,吸湿纱7螺旋缠绕在内芯层的外侧,从而吸湿纱7直接与亲肤层1相接触,而吸湿纱7采用木纤维制成,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抗菌效果,赋予吸湿纱7良好的吸湿抗菌效果,利用良好的吸湿性,使得吸湿纱7可以快速将亲肤层1上的汗水吸收上,同时利用抗菌效果避免汗水在吸湿纱7上滋生细菌,提高人们的使用卫生性,同时第一弹性纱8采用氨纶纤维制成,氨纶纤维具有良好弹性,赋予第一弹性纱8良好弹性,从而当吸湿层2受力发生变形时,利用第一弹性纱8良好的弹性,增强吸湿层2弹性恢复效果,抗菌纱9采用竹纤维制成,竹纤维具有良好杀菌抑菌性和除臭吸附的特点,赋予抗菌纱9良好杀菌抑菌性和除臭吸附,利用抗菌纱9良好杀菌抑菌性,进一步增强吸湿层2抑制汗水滋生细菌的效果,同时利用除臭吸附的特点,使得当汗水挥发产生异味时,可以将异味吸附除臭,保证人们的使用效果。
[0033]
透气层包括连接部5、透气部3,连接部5设置有若干个,并且连接部5两两之间设置有间隙4,连接部5一端与吸湿层2相连接,另一端与透气部3相连接,从而吸湿层2吸收汗水后,利用间隙4使得吸湿层2表面能直接与空气接触,提高吸湿层2汗水的挥发效果,进而保证吸湿层2的排汗效果,并且利用连接部5起到支撑间隙4的效果,保证人们在运动时,间隙4的结构不会发生崩塌,并且透气部3上开设有透气孔6,透气孔6一端与外界相接触,另一端与间隙4相导通,间隙4通过透气孔6与外界空气相接触,从而人们活动时,间隙4内部空气受到挤压通过透气孔6导出外界,再通过透气孔6将外界空气吸入,使得间隙4具有换气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吸湿层2上汗水的挥发效果。
[0034]
同时连接部5通过第二复合纱线编织而成,第二复合纱线包括香味纱10、第二弹性纱11、防静电纱12,香味纱10、第二弹性纱11和防静电纱12螺旋缠绕形成第二复合纱线,香味纱10采用芳香纤维制成,芳香纤维为能释放香味的纤维,赋予香味纱10释放香味的特点,
使得间隙4内部导出的空气具有香味,进一步减小汗水形成的异味,提高人们的使用效果,同时由于间隙4的存在,使得空气流动时空气与连接部5发生摩擦,而防静电纱12采用碳纤维制成,碳纤维具有导电的特点,赋予防静电纱12良好的导电效果,从而避免连接部5上产生静电,提高人们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赋予第二弹性纱11良好的弹性,使得间隙4发生形变时,第二弹性纱11可以保证间隙4恢复原状,同时香味纱10、第二弹性纱11和防静电纱12之间根数之比为1:2:1,利用根数之比凸出第二弹性纱11带来的弹性效果,进而保证连接部5支撑间隙4的效果。
[003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