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3204发布日期:2021-02-23 17:2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湿排汗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纺织面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制作衣物、家纺、箱包以及建筑等,面料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产品的特性。如在建筑中墙壁建造时使用的面料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那么建成的建筑将具有保温隔热效果,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温节能的效果。对于衣物来说,面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0003]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20097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衣物用双层面料,包括由桑蚕丝构成的面料内层,以及位于所述面料内层外部包括有锦纶丝的面料外层;所述面料外层还包括有涤纶丝,所述锦纶丝和涤纶丝交织组合。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衣物用双层面料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没有间隙,导致该面料的透气性不佳,且锦纶丝与涤纶丝组成的面料外层吸湿性不强,故而该面料层的吸湿排汗性能不强,不适于制作运动衣等衣物。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排汗面料,其具有吸湿排汗性能强的效果,适用于运动衣等衣物的制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吸湿排汗面料,包括外表面层与吸湿层,所述外表面层与所述吸湿层之间固定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两侧表面分别与所述外表面层以及所述吸湿层固定,且所述连接片于所述外表面层上均匀分布;所述外表面层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吸湿层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透气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吸湿排汗面料采用双层结构,但是其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设有连接片,从而使得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具有间隙,有利于加快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的空气流通,此外,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当使用者穿戴由该面料制成的衣物时,吸湿层吸收了使用者皮肤上流通的汗水,而面料的透气性又加快了汗水的蒸发,故而该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强,适用于运动衣等衣物的制作。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湿层由竹炭纤维与棉纤维分别按经纬线编织而成。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湿层由竹炭纤维与棉纤维经纬编织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的特点,而棉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以及亲肤性都很强,故而吸湿层的设置既有吸湿透气的特点,又不易引起使用者皮肤的不适;此外,吸湿层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孔,进一步增强了吸湿层的透气性。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表面层由涤纶纤维与维纶
纤维分别按经纬线编织而成。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纤维具有挺括性,有利于防止外表面层褶皱,使得该面料制成的衣物外表面更美观,而维纶纤维的吸湿性好,有利于吸收外表面层上的汗水,此外,外表面层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孔,进一步增强了该面料的透气性。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表面层上的多处所述第一透气孔分别与所述吸湿层上的多处所述第二透气孔对齐。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对齐,使得进入第一透气孔的空气更容易通入第二透气孔接触人体,有利于加速人体的汗水蒸发。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片由三层耐磨层复合而成,且所述耐磨层由锦纶纤维经编制成。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由三层耐磨层复合而成,使得连接片两侧的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耐磨层由锦纶纤维制成,锦纶纤维具有耐磨性,有利于防止耐磨层之间长期滑移摩擦而损伤。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片上还设有缝纫线,所述缝纫线呈s形依次往复穿设所述外表面层、各层所述耐磨层以及所述吸湿层并收紧。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缝纫线收紧时,外表面层与吸湿层分别与连接片两侧贴紧,从而使得外表面层与吸湿层之间定点固定。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缝纫线于所述吸湿层上沿所述连接片的边缘延伸,且所述缝纫线的两端均穿出所述吸湿层并打结固定。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纫线的延伸设置,使得连接片与外表面层以及吸湿层之间的连接更为均匀稳固。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
当使用者穿戴由该面料制成的衣物时,吸湿层吸收了使用者皮肤上流通的汗水,而面料的透气性又加快了汗水的蒸发,故而该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强,适用于运动衣等衣物的制作;
[0023]
吸湿层由竹炭纤维与棉纤维经纬编织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的特点,而棉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以及亲肤性都很强,故而吸湿层的设置既有吸湿透气的特点,又不易引起使用者皮肤的不适;
[0024]
外表面层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孔,进一步增强了该面料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外表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吸湿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缝纫线于吸湿层表面的延伸路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1、外表面层;11、涤纶纤维;12、维纶纤维;13、第一透气孔;2、连接片;21、耐磨层;22、缝纫线;3、吸湿层;31、竹炭纤维;32、棉纤维;33、第二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吸湿排汗面料,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表面层1、连接片2以及吸湿层3,结合图2所示,外表面层1由涤纶纤维11与维纶纤维12分别按经纬线编织而成,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使得外表面层1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孔,增强了该面料的透气性。而涤纶纤维11具有挺括性,有利于防止外表面层1褶皱,使得该面料制成的衣物外表面更美观,而维纶纤维12的吸湿性好,有利于吸收外表面层1上的汗水。。
[0032]
参照图1、图3,吸湿层3由竹炭纤维31与棉纤维32分别按经纬线编织而成,与外表面层1一样,吸湿层3采用经纬编织的方式,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孔,增强了吸湿层3的透气性。而竹炭纤维31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的特点,而棉纤维32的吸湿性、透气性以及亲肤性都很强,故而吸湿层3的设置既有吸湿透气的特点,又不易引起使用者皮肤的不适。外表面层1的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处第一透气孔13,第一透气孔13的开口呈圆形,吸湿层3的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处第二透气孔33,且多处第一透气孔13的轴线分别与多处第二透气孔33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加快了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
[0033]
参照图1,连接片2由三层耐磨层21叠加复合而成,耐磨层21由锦纶纤维经编制成,锦纶纤维的耐磨性好,有利于防止耐磨层21之间长期滑移摩擦而损伤。耐磨层21呈圆形片状,且连接片2中的三层耐磨层21重合设置。连接片2上还设有缝纫线22,缝纫线22呈s形依次往复穿设外表面层1、各层耐磨层21以及吸湿层3,结合图4所示,缝纫线22与吸湿层3表面上的延伸路径呈圆形,且缝纫线22的延伸圆形路径圆心与耐磨层21的圆心重合。此外,缝纫线22两端均穿出吸湿层3远离外表面层1的一侧,且缝纫线22两端打结固定,从而使得缝纫线22收紧,使得外表面层1、连接片2与吸湿层3之间相互贴合并固定。
[003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该吸湿排汗面料采用双层结构,但是其外表面层1与吸湿层3之间设有连接片2,从而使得外表面层1与吸湿层3之间具有间隙,有利于加快外表面层1与吸湿层3之间的空气流通,此外,外表面层1与吸湿层3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3与第二透气孔33,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面料内外的空气流通;当使用者穿戴由该面料制成的衣物时,吸湿层3吸收了使用者皮肤上流通的汗水,而面料的透气性又加快了汗水的蒸发,故而该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强,适用于运动衣等衣物的制作。
[003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