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0150发布日期:2021-04-21 04:4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2.布料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如广泛用于制作衣服、装物袋、台布和床上用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在只追求面料的美观、大气、舒适,绝大部分人对纺织品的追求开始向功能性转变。人们需要更多功能的面料来满足他们对生活的需求,功能单一化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传统的面料的结构十分简单,性能十分单一,且防静电、抗菌性能差,现提出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并且具有较高的防静电性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依次设置于基布层上表面的第一防静电层、抗菌层、透气层、第二防静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纱和纬纱相互沉浮、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第一防静电层、第二防静电层均由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并呈网格状,所述抗菌层为第一包芯纤维与第一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包芯纤维为银离子纤维缠绕在锦纶长丝上制成,所述第一纱线为银离子纤维丝,所述透气层上均布有透气孔,所述耐磨层为第二包芯纤维与第二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包芯纤维为铜离子纤维缠绕在玻璃纤维长丝上制成,所述第二纱线为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混纺。
5.作为优选,所述经纱为火山岩涤纶丝,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棉纱,所述第二纬纱为导电纤维长丝,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相交替间隔布置,排列比为1:1。
6.作为优选,所述抗菌层、透气层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内均匀混合有纳米银颗粒。
7.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层由苎麻纤维、棉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
8.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层的上表面还设有防紫外线涂层。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两层防静电层,具有较高的防静电性能,并且采用网格状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层可增强面料的透气效果;抗菌层的银离子抗菌纤维、热熔胶层的纳米银颗粒、以及耐磨层的铜离子纤维,能起到杀菌效果,避免该面料细菌滋生;耐磨层的玻璃纤维、竹纤维提高面料的耐磨性。
1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参阅图1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抗菌面料,包括基布层1、依次设置于基布层1上表面的第一防静电层2、抗菌层3、透气层4、第二防静电层5和耐磨层6,所述基布层1由经纱和纬纱相互沉浮、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第一防静电层2、第二防静电层5均由导电纤维编织而成,并呈网格状,所述抗菌层3为第一包芯纤维与第一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包芯纤维为银离子纤维缠绕在锦纶长丝上制成,所述第一纱线为银离子纤维丝,所述透气层4上均布有透气孔,所述耐磨层6为第二包芯纤维与第二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包芯纤维为铜离子纤维缠绕在玻璃纤维长丝上制成,所述第二纱线为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混纺。
13.面料中设置的第一防静电层2、第二防静电层5,使面料具有较高的防静电性能,并且第一防静电层2、第二防静电层5采用网格状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层4内均布透气孔,可增强面料的透气效果。抗菌层3的银离子抗菌纤维、以及耐磨层5的铜离子纤维,能起到杀菌效果,避免该面料细菌滋生。耐磨层6的玻璃纤维、竹纤维提高面料的耐磨性。
14.进一步地,所述经纱为火山岩涤纶丝,使面料具有更好的快干性能,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棉纱,所述第二纬纱为导电纤维长丝,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相交替间隔布置,排列比为1:1,以增强面料的防静电性能。
15.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层3、透气层4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内均匀混合有纳米银颗粒,可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
16.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4由苎麻纤维、棉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而成,具有良好的透气作用。
17.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6的上表面还设有防紫外线涂层7,能够提高面料整体的防紫外线效果。
18.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